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59元包郵:京東能否打破“不可能三角”,歡迎閱讀。
遠山 / 文 當劉強東回歸、CEO 換帥,京東開啟了又一輪重大改革。今年 3 月,京東對标拼多多,推出 " 百億補貼 " 項目,讓電商價格戰再添新火。6 月底,劉強東召集了采銷、產品、營銷等多個部門數千名員工開會。在會上,劉強東将過去二十年來京東的增長經驗,總結歸納為 20 條增長方式。主要圍繞產品、服務、價格三個方面,并給出了 20 條直接、細致的指導。
或許正是基于劉強東提出的 "20 條軍規 ",京東近日又有大動作。8 月 23 日起,京東下調了自營商品包郵門檻。此前在京東購買自營商品,訂單金額滿 99 元才能包郵,目前門檻已降至 59 元。同時,京東 PLUS 會員享受無限包郵權益,也不再需要運費券。
包郵,是各大電商必備服務,只不過電商平台會根據自身發展訴求,制定不同的包郵策略。比如,拼多多是 " 全場包郵 ",甚至低至幾元錢的小商品都能實現 " 包郵自由 "。但對于部分特殊商品、部分運輸路程較遠地區或用戶指定使用商家承諾範圍外的快遞,商家會向用戶收取一部分費用。
天貓超市目前主要采用一定門檻免郵,實付金額大于等于 88 元,有相應重量的免郵。此外,淘寶 88 會員每月可以領取 6 張 5 元的 " 退貨運費券 ",退貨時抵扣運費。
随着京東提出 59 元包郵,意味着其提供的包郵服務門檻雖高于拼多多,但低于天貓超市。相比于拼多多和天貓超市主要采取第三方快遞,京東的物流服務一向更優。59 元包郵如能繼續保持之前較短時間送貨上門的 " 京東速度 ",顯然有利于京東增強用戶黏性,提高復購率和活躍度。
"59 元包郵 " 是京東要攻克的又一關口。在已成紅海的電商領網域,消費者對于電商平台的選擇,正如劉強東所言無非是產品、價格和服務。京東自營形成與其他電商平台的差異化競争,實現對供應鏈更多掌控,強化用戶心智。巨大投入所建的京東物流,目前快遞速度及質量只有順豐可與之匹配。如在價格層面也能做到更高性價比,則會讓京東收獲更多價格敏感型用戶。
京東要同時在產品、價格和服務多條戰線衝刺,必然會對其資源統籌能力、品質把控能力和市場運營能力形成考驗。比如,消費者會擔憂,京東上線 " 百億補貼 "、引入更多低價商品,其商品質量是否也會參差不齊?包郵門檻的大幅度降低,意味着京東要付出更多的物流成本,其一貫宣稱的快捷、準時、上門送達服務标準,是否會因此降低?
電商平台要做到產品、價格和服務 " 俱佳 " 絕非易事。拼多多以平價商品著稱,但商品質量曾屢屢遭遇投訴,其物流速度和質量相對京東更有明顯差距。阿裡之前物流也存短板,近期菜鳥提出要加強送貨上門服務,但就筆者的親身體驗而言,這一口号轉化為現實難度頗大。京東同樣要考量,當產品降價、服務成本增加,如何做好質與量的平衡?如果衝刺過猛而能力不達,則可能引發大量投訴,不僅無法獲得新客,反失了口碑和忠實用戶。
當然,京東目前對改革有相當的底氣。根據京東剛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報,2023 年二季度,京東收入達 2879 億元;其中,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商品收入同比增長 11.4%。二季度,京東集團淨利潤達到 86 億元,同比增長 31.9%。業績與利潤雙增,說明京東目前有充裕的現金流,可用于服務更新、產品讓利。
中國電商市場或許是全球最卷的市場之一,作為一家頭部電商企業,京東不僅要承受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一眾後起之秀的競争壓力,也要直面 " 大企業病 " 等難題。劉強東的回歸,被稱是要以創始人的影響力,推動京東重歸狼性。在產品、價格、服務上的同時發力,或許正是他以此倒逼各業務線刀刃向内、重拾當年 " 價格屠夫 " 風采的必要之舉。京東能否打破產品、價格、服務 " 不可能三角 ",且讓我們靜待以觀之。
(作者系财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