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沒搶走工作,可能先搶走你的農夫山泉,歡迎閱讀。
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科技互聯網越發展,巨頭們的嘴,反而越渴了。
這麼說吧,前兩天,谷歌發布了 2023 年環境報告。
裡面的一項離譜的數據,立馬引發的大夥們的關注。。。
那就是谷歌去年一年花掉了 56 億加侖水,這水量,大概能裝滿一個半西湖。
而且不單單是谷歌,包括微軟、亞馬遜等等科技巨頭,也一個個都是耗水大戶。
當然整這麼多水,肯定不是跑去搞什麼 " 谷歌冰泉 " " 微軟山泉有點鹹 " 這類玩意兒了。
差評君翻了翻報告,發現罪魁禍首的矛頭,一致都指向了數據中心。
這些水,大都被用去給數據中心散熱了。
是的,數據中心散熱這件事兒,真的是太耗水了。。。
其實在早些年,不少數據中心散熱靠的并不是水,而直接用電,給伺服器吹空調。
就拿咱們自己為例,像是 2021 年,全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就高達 2166 億度,約占全國總耗電量的 2.6% 。
這麼大一筆的電力支出,要是全用在數據處理和存儲上,大家可能還會該省省該花花。
但問題就是,有不少電用來做 " 無用功 " 了。
目前來說,最大頭的 " 無用功 " 就是散熱。
因為數據中心全年無休,發熱量巨大。
為了讓儀器能夠在合适的環境下正常工作,就得大空調、大電扇嘎嘎上,自然就費電了。
據統計,數據中心 6 成的成本都花在電費上,而電費裡的 4 成多又得靠散熱。
為了多省點電費,最好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地白嫖散熱。
于是我們就看到,各個企業絞盡腦汁地白嫖散熱。
首先,大家想的第一個方法就是 " 哪兒涼快哪兒呆着 " 。
2014 年時,騰訊就擱貴州鑿出 47 萬平 " 七星洞 " 用來當數據中心。
2017 年,華為在貴安新區造了個雲上屯,用來當華為雲數據中心。
2018 年,蘋果的 iCloud 數據也搖身一變成了 " 雲上貴州 " 。
大家集體跑去貴州,一方面是貴州地價便宜、水電資源豐富,電費便宜,像華為建完雲上屯後,每年光電費就能省下 6 個億。
另一方面就是貴州四季如春的環境足夠涼快和穩定,很适合養數據中心。
比起國内這些往貴州跑,國外的大廠們更狠, Facebook 早在 2013 年就在北極圈外的小鎮呂勒奧,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
除了往更涼快的地方去,數據中心本身也在進化。
而在進化的過程中,數據中心的散熱也從很耗電,轉變成了更耗水。
前面說的,空調冷卻系統因為需要大量的電給冷凝劑降溫,所以這幾年因為太費電逐漸被淘汰了。
另一種蒸發冷卻系統就流傳了開來。
相較傳統空調來說,蒸發冷卻機只靠外界水來降溫,不需要用電來降溫冷凝劑,所以可以大幅度減少耗電量,但這也會讓用水量猛增。
不過相對電來說,水總是更便宜的那個,所以大家普遍都開始選蒸發冷卻機。
除了蒸發冷卻機, 為了提高散熱效率,還有公司直接給數據中心用上了液冷散熱。
說到液冷散熱,差友們就不困了,畢竟家裡那台 4090 帶 RGB 燈帶的水冷散熱,可不是吃幹飯的。
但在數據中心裡,水冷散熱還要更誇張。
像阿裡在千島湖的數據中心,設備雖然都泡在特制的冷卻液裡用于快速散熱,但這些液體最終還是需要靠大量湖水來進行冷卻。
用千島湖深層水源進行散熱。
也難怪不少網友調侃自己買的農夫山泉,是阿裡雲伺服器的洗腳水。
最絕的當屬微軟,他們在 2018 年的時候,就把 " 北方群島 " 伺服器扔到了大西洋海底,利用海水潮汐進行水冷散熱。
這種散熱法子,對于水資源本來就充分的地區來說,其實并還算是物盡其用。
對一些缺水地區,妥妥是經不起這類折騰的。
咱們的内蒙古等地區,之前就指名道姓發文決定 " 轄區内大數據企業一律禁止使用地下水冷卻降溫。 "
但在國外,特别是美國的缺水地區,伺服器的耗水就整出了不少問題來。
大家都知道,最近這幾年美國一直鬧旱災,然後幾個大廠又在瘋狂新建數據中心,其中不少就建在很缺水的亞利桑那州等地方。
這些城市缺水所以沙漠多,沙漠多所以風電光電很發達,風電光電發達所以電費便宜。
再加上沙漠地區地皮也便宜,在這建數據中心能省不少錢。
而且這些地區的政府,為了讓這些數據中心來安家,還會籤協定優先保證水量供應,幾個因素一疊加,事情就麻煩了。
比如谷歌在梅薩建立數據中心時,就和當地政府籤了一份協定,梅薩鎮要 " 優先 " 保證谷歌每天能有足夠的水進行散熱。
這對于水資源本來就不富裕梅薩鎮來說,已經影響到當地生态系統,甚至人類的生活用水了。
類似的還有亞利桑那州政府,因為供水給數據中心,被迫停了城市基建,還被美國聯邦政府教訓: " 少用點河水 " 。
而在達爾斯城,谷歌 3 座數據中心的年耗水量,已經将近達到了達爾斯市年總用水量的三分之一,被當地媒體一路追着咬。
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時候,各個大廠也不得不開始優化自家散熱設備,給公眾畫大餅。
像谷歌承諾到 2030 年時,無論是東水西調,還是投資海水淨化設施,反正要補充自家公司用水量 120% 的水。
微軟則是承諾到 2024 年,将全球數據中心蒸發冷卻系統的用水量減少 95% ,到 2030 年将實現 " 水中和( 全球範圍内補充的水量将超過其消耗的水量 ) " 。
只不過,他們的承諾完成進展實在堪憂。
更要命的是,一些學者發現 AI 大模型的爆火,讓水耗得更多了。。。
按照加州大學副教授 Shaolei Ren 的說法,谷歌用水量比去年足足多了 20% ,巧的是,谷歌這一年算力也長了 20% 。
所以他們大膽推斷,就是因為在 AI 軍備競賽,會讓數據中心耗水更多。
也不光是谷歌家 AI 費水,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ChatGPT 為代表的語言大模型的用水量就是很多。
據他們測算, OpenAI 光是訓練個 GPT-3 就用掉了 70 萬升水,更不要說數據量更大的 GPT-4 。
而且除了訓練階段,後續的使用也特别費水,和 GPT 們随便聊個三五十句,就得消耗一瓶農夫山泉的水。
眼下 AI 熱潮仍在繼續,大家的 AI 競争只會越來越激烈,數據中心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大。
所以差評君覺得,數據中心的散熱法子,多半又得來一波大更新了。
而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的科技大廠們,在建數據中心時,也關注一下水資源等相關的問題。
不然在 AI 搶走人類工作之前,一些地區的水,可能先被 AI 搶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