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他們怎麼都來訪問中國?,歡迎閱讀。
汽勢 Auto-First| 柴小娜
近一周,科技圈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人物,非特斯拉 CEO 馬斯克和英偉達 CEO 黃仁勳莫屬。恰好,馬斯克前腳剛離開中國,黃仁勳盛傳要來最終沒來,但兩個科技圈大佬引發的光環效應和讨論,至少是傳統車企大佬訪華效應的十倍以上。
電動化拉開了汽車產業變革的序幕,而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芯片、機器人正在進一步重構汽車產業,馬斯克和黃仁勳的超高關注度正在于此。
如果将時間後移到 20 年後或者 10 年後再去看 2023 年,這一年一定是波瀾壯闊的一年,也是注定被銘記的年份。
第一波:進入 2023 年,以上海車展為時間軸,跨國車企的掌門人此起彼伏前來中國。
包括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局主席康松林、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 · 法利、豐田汽車副社長中島裕樹、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蘭博基尼 CEO 史蒂芬 · 溫科爾曼、沃爾沃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駱文襟 ( Jim Rowan )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 ▪博拉等。
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寶馬集團來了半個董事會,其中包括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寶馬集團設計高級副總裁霍伊頓克、MINI 品牌設計總監海默爾等。奔馳德國總部則有超過 40 位的研發高層組團來到中國。
當然,不僅僅是車企大佬,在此期間以及前後,蘋果 CEO 庫克、高通 CEO 安蒙、三星掌門人李在镕、光刻機巨頭 ASML 總裁溫寧克都曾在今年到訪中國。星巴克首席執行官拉克斯曼 · 納拉西姆漢和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 · 戴蒙也都來到中國。雅詩蘭黛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傅懿德 3 月下旬現身上海,開啟了對中國市場的調研。
捕捉中國市場新變化,面對面溝通,不能失去中國市場,這是最肉眼可見的趨勢動向。
第二波:特斯拉 CEO 馬斯克。
馬斯克訪問中國,将聲量和關注度拉到了頂點。
在僅有的 44 小時行程中,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分别會見馬斯克,馬斯克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會面。5 月 31 日 21 時 26 分,馬斯克乘私人飛機抵達上海之後直奔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與員工合影并發表簡短講話。6 月 1 日,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見了馬斯克一行。
即便将上述所有掌門人集合,也無法達到馬斯克一人訪問中國帶來的流量和行業關注,這位矽谷鋼鐵俠在航天、汽車、人工智能、機器人、腦機接口領網域的探索和成果,讓他自帶光環效應。
對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建成投產将特斯拉在產能地獄邊緣拉了回來,救馬斯克于水火,如今,上海超級工廠已成為全球供應的重要生產基地。
對于中國,尤其是上海,特斯拉在 2022 年貢獻了上海市近四分之一的汽車制造業產值。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 經信委 ) 智能制造推進處副處長陳可樂在參觀特斯拉上海工廠時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廠 2022 年的產值為人民币 1839 億元,同比增長 49.7%,占上海市汽車制造業產值的 23%,拉動上海工業產值增長 1.3 個百分點。
根據上海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極短的時間裡實現了零部件本地化率達到 95% 以上,帶動了上遊 360 家供應商、10 萬個就業崗位及 7000 億元累計訂單。
對馬斯克本人而言,此次中國行,讓他重回世界首富的位置,馬斯克的中國行時長共計 44 個小時, 特斯拉的股價漲了超 2400 億,平均每個小時價值 54.6 億人民币。
盡管馬斯克離開中國後還未有進一步信息流出,但關于馬斯克此行的重點事項,包括 FSD 進入中國、儲能工廠、產能擴產、改款 Model 3 都将提上議事日程。
馬斯克日前在社交媒體寫道," 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動汽車領網域正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無論你怎麼看中國,這都是事實。"
第三波:英偉達 CEO 黃仁勳。
在馬斯克前腳剛走,有消息稱英偉達(NVIDIA)CEO 黃仁勳将于 6 月 6 日到訪上海,騰訊、字節跳動、理想汽車、比亞迪、小米都是黃仁勳行程上的企業名單。
雖然最終證實消息不實,但并不妨礙這家芯片巨頭與中國汽車產業在 AI 應用、雲計算、智能駕駛等領網域的深度嵌入。
一方面,近兩年來英偉達在中高端自動駕駛芯片市場地位非常強勢,蔚來 ET7、理想 L9、小鵬 G9、智己 L7 等中高端車型基本都選擇了英偉達的 Orin 自動駕駛芯片,以此來研發高速和城市的 NOA 類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系統。
英偉達新款智能汽車芯片 Thor 擁有 770 億個晶體管,可實現 2000TOPS 的 AI 算力,或者是 2000TFLOPs。
Drive Thor 将首先搭載于吉利旗下的極氪車型上,據悉,極氪将從 2025 年開始在其下一代汽車中使用 Drive Thor 芯片。
在今年 3 月,比亞迪宣布與英偉達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達成合作。從 2023 年上半年起,比亞迪将在其部分新能源汽車上搭載英偉達 DRIVE Hyperion 平台,實現車輛智能駕駛和智能泊車。
近日,關于汽車上跑大模型的問題,理想汽車 CEO 李想在社交媒體表示:" 智能駕駛和智能空間都已經進入大模型時代,大模型的研發和訓練是智能電動車企業的必要能力,否則只會停留在電動車的時代。"
另一方面,根據英偉達 2023 财年(2022 年 2 月到 2023 年 1 月)年報顯示,其在中國市場(含大陸、香港和台灣)實現的營收,在整體全球市場營收中的占比高達 47%,接近半壁江山。
Ai 時代依靠 " 算力、算法、數據 " 三駕馬車,而提供算力的 GPU,又是馬車中的馬車,大模型你擁有多少 GPU,就有多少算力,是人工智能訓練的核心,英偉達在 GPU 領網域幾乎沒有競争對手。
英偉達的市值暴漲邏輯正在這裡,5 月 30 日,英偉達總市值正式突破 1 萬億美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黃仁勳此前表示 "ChatGPT 是 AI 的 iPhone 時刻 ",ChatGPT 引爆 AI 浪潮之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英偉達市值已經累計暴漲超 160%。
無論是一眾車企老總、高層團隊還是馬斯克、黃仁勳,釋放出的積極信号都指向 " 不能失去中國市場 "。
這些科技大佬們接連來華,正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強大的供應鏈。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國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尋找商機,看好中國市場,擴大中國市場成為他們的必選項。
去年寶馬集團總投資 150 億元的裡達工廠(沈陽生產基地大規模更新項目)竣工投產,創下寶馬在中國史上單項投資之最。同年,華晨寶馬啟動全新動力電池項目,投資總額約為 100 億元。
大眾汽車集團更是重注合肥,今年 5 月,大眾安徽計劃總投資 231 億元人民币,包括生產基地(一期)與研發中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141 億元人民币,車型上市前研總投入約 90.5 億元人民币。
有趣的是,從 1996 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算起,蘋果 CEO 庫克訪問中國的次數至少有 21 次。馬斯克從 2008 年第一次到訪中國到如今,總計來中國次數也超 10 次。
若繪制一條曲線,全球科技、車企、互聯網公司 CEO 來中國的次數與在中國業績也許會呈現正比增長曲線。這麼看,還有一大波 CEO 正在來中國的路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