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博世向氫能終點占位疾馳,歡迎閱讀。
像博世這種又大又老的國際行業巨頭每每度過經濟激蕩的激流險灘,靠的是在每次行業轉型時都要把握準未來的方向,在領航性的技術上持續強投入,才能始終站在行業的潮頭不倒。
文丨智駕網 鍾師
各汽車大國都紛紛對不同的技術線路下注,十幾年激戰下來,中國汽車業在乘用車新能源汽車技術上下遊產業鏈上捷足先登,得以大面積收割國内外市場。日本在乘用車氫燃料電池技術上拔得頭籌,卻一時半會兒在國内外市場上無法收割。
那麼全球汽車業在商用車的未來技術線路上如何下注?常年占居 " 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 " 首位的德國博世集團現在已給出明确的答案。
與燃油車鼻祖奔馳汽車幾乎同時成立的博世在燃油車時代享盡行業尊榮,當汽車行業正值全面轉型時,傳統行業老大還想坐穩首席就必須祭出技術新殺器。
7 月 13 日博世在德國斯圖加特 - 費爾巴哈的動力總成工廠,舉辦了一場隆重的 "2023 博世科技日 ",邀請數十家國際媒體、德國聯邦政府和有關州政府參加。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 · 哈通博士和博世智能交通業務主席馬庫斯 · 海恩博士分别作了主旨演講。
這些年來博世在新能源汽車的 " 三電 " 核心技術上作為主要供應商一直在國際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 中國與各大車企緊密合作,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的配套份額必須穩占,博世最重要的是對未來投資,驅動未來。
博世認為氫能是未來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能率先大規模商業應用氫能的必定在商用車上,而非在乘用車上,未來還将擴展到船舶、飛機等運輸工具。氫燃料電池技術是氫能應用中最廣泛的技術線路,所以 "2023 博世科技日 " 主要呈現博世在氫燃料電池未來在商用車上應用的藍圖。
博世預計到 2030 年全球範圍内每五輛重達六噸或以上的新卡車中就有一輛配備燃料電池動力總成。博世正圍繞氫能全價值鏈開展業務,并開發供給端與應用端的氫能技術。博世樂觀估計到 2030 年其氫能技術将可實現約 50 億歐元的銷售額。
博世計劃在 2021 年至 2026 年期間對氫技術的研發與制造投資約 25 億歐元,目前,博世已有超過 3000 名員工從事與氫能技術相關的工作,其中超過半數在歐洲。博世在德工廠已開始量產氫動力模塊。該模塊将首先搭載在美國 Nikola 公司的燃料電池電動卡車(8 級卡車)上,該電動卡車計劃于 2023 年第三季度在美國市場首次亮相。該氫動力模塊不久将在中國重慶的合資工廠投入量產。
哈通博士所表示的 " 博世全面掌握氫技術,同氫能產業共發展 ",意指博世牢牢掌握除了在燃料電池電堆等最核心的技術外,圍繞氫能全價值鏈開展業務,在氫能產業鏈上盡量拓寬。發揮博世現有的全球制造資源協同優勢。比如,博世進入氫電解市場,正在研發使用質子交換膜的電解槽,為了應對未來一些國家地區形成的綠電制氫的需求,有望在 2025 年實現量產。
除了氫能在汽車上的應用,博世也正在積極探索多種氫能應用方式,例如,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可兼顧分布式電力與熱能供應;因為博世本來就有工業應用和家電等多元業務。很難想象,博世甚至能夠自給 50% 以上用于生產燃料電池的制造設備與測試技術,因為博世有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事業部從事核心工藝及非标設備研發制造。
燃料電池動力總成外,博世也在為氫氣内燃機研發進氣道噴射和直接噴射系統。該技術對于長途行駛的重載卡車尤為适用,甚至還可用于建築與農業機械。海恩博士表示 " 氫氣内燃機不僅可實現柴油機的所有功能,更為關鍵的是能實現‘碳中和’。它能助力實現快速且經濟的氫能出行 "。
預計在 2024 年博世将氫氣内燃機解決方案投入市場,并預計在 2030 年能達到超 10 萬套銷量,博世以往幾十年積累的内燃機技術護城河又可重現第二春。
在聽完 "2023 博世科技日 " 史蒂凡 · 哈通博士和馬庫斯 · 海恩博士主旨演講後,參觀了圍繞氫能產業幾大新技術板塊的展示區和博世與依維柯合作的氫燃料電池重型牽引車,與新華社駐德記者一起去與博世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的總裁 Thomas Pauer 博士進行采訪交流。
Pauer 博士不久前去參觀過上海國際車展,對中國汽車品牌之多,產品之豐留下深刻印象,認為未來汽車產銷量的增量最大依舊在中國。尤其他很贊賞中國推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是一種明智、均衡的路線圖,遠比押寶在一種技術線路上為好。對于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市場發展前景,Pauer 博士預估還将是中國市場發展最快,其次是北美,接着是歐洲,因此,對博世在重慶的氫動力模塊生產合資項目的未來發展規模寄予很大的期望。
在斯圖加特逗留期間,抽空去了搬到斯圖加特最繁華商業街 - 國王大街上博世歷史陳列室,浏覽了一遍這家 130 多年企業發展歷史的各個片段,翻閱攜帶着的戰後就任十年的西德總統特奧多爾 · 豪斯寫于二戰結束前夕的《羅伯特 · 博世傳》,不勝唏噓。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大企業倒閉的有不少,老牌企業消失的更多。像博世這種又大又老的國際行業巨頭每每度過經濟激蕩的激流險灘,靠的是在每次行業轉型時都要把握準未來的方向,在領航性的技術上持續強投入,才能始終站在行業的潮頭不倒。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