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機票跌到200塊,我卻高興不起來,歡迎閱讀。
兩周前,幾乎緊貼着春節長假結束,燃油附加費迎來了久違的上調。
2 月 5 日零時起,國内航線燃油附加費迎來新一輪調整。此番調整後,成人旅客乘坐 800 公裡及以下的國内航線,需加收 20 元的燃油附加費,與調整前相比 " 漲價 "10 元;而乘坐 800 公裡以上的國内航線,則需支付 40 元,也比調整前貴了一倍。
光從數字上來看,這次燃油附加費漲得并不狠,和上一回漲價的結果比起來顯得 " 溫柔 " —— 2023 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國内航線燃油附加費迎來當年 " 三連漲 ",漲價之後 800 公裡及以下的航線需加收燃油附加費 70 元,800 公裡以上加收 130 元,雙雙刷新歷史價格高位。彼時正值旅遊出行高峰,充斥在各大訂票平台裡的 " 機票刺客 ",也讓不少旅行者扶額苦笑。
此次燃油附加費上調之後,憧憬錯峰出遊的打工人暗暗吐槽 " 機票又突然變貴了 ",但回過神來卻發現多了不少 200 元起步的 " 白菜價 " 機票。
打開各大 OTA 平台的 " 特價機票 " 功能欄,從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出發的多個國内班機,最便宜的一趟,裸票價格只要 200 元起步;若是再加上機建燃油費,機票起步價也不超過 400 元,遠比春節假期單程逼近千元的機票便宜。
以廣州為出發點,OTA 平台推送的 " 全國低價 " 機票多如牛毛,最便宜的一趟裸票價格只要 200 元。(圖 /OTA 截圖)
" 白菜價 " 機票齊刷刷地出現在特價機票榜單上,有人覺得是 " 天上掉餡餅 ",恨不得現在立刻馬上錯峰出遊。
不過,更多冷靜觀望的人,看完之後卻犯了嘀咕——過去民航淡季裡,最便宜的國内班機價格往往在 100 元以内,如今翻了一番,竟然還是 " 白菜價 " 了?
一、" 白菜價 " 機票,統一 200 元起步
燃油附加費小幅上調的同一天,一則網傳消息在社交媒體裡不胫而走。
這則消息稱,多家國内航司早前被有關部門約談或召開閉門會議,稱 " 航司賣的票過于便宜,不允許出售低于 200 元的機票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會對票價進行監測,若機票低于 200 元,相關航司會收到 " 警告 "。
有媒體向多家國内航空公司了解求證,得到的答復是 " 消息确實,限價措施已經實施至少一個月 "。也有航司内部人士向媒體透露,這則消息 " 出自民航局方面,但只是口頭通知,并未下發正式檔案 "。
網傳消息伴随燃油附加費上調的新聞逐漸傳開後,人們對 " 機票刺客 " 的吐槽又充滿相關新聞的評論區。有網友盯着如今特價機票欄裡齊刷刷的 200 元,想起了幾年前各大航司為了搶奪客源紛紛推出的 " 随心飛 ",懷念起當年手握 " 随心飛 " 輾轉國内多座機場、打卡各大城市的旅行記錄。
截至目前,民航局尚未就這一傳言做出回應。不過輿論熱議之外," 機票限價銷售 " 的操作并非新鮮事。
時間回到兩年前。當時正值春節假期結束後的出行淡季,國資委下屬七家國企航司先後接到限制賣低價票的口頭通知,要求份額超過 65% 的航線定價不得低于 4 折,份額高于 75% 的航線定價不得低于 5 折。
消息一出,多地機票應聲而漲,原本幾百塊就能拿下的機票漲至千元," 機票大漲價 " 引起廣泛關注。
2023 年春節假期結束後的 " 機票大漲價 " 事件,讓不少人懷念新冠疫情期間購買的 " 随心飛 "。(圖 / 中國南方航空)
比起過去限制 " 打多少折 ",這次調價直接變成了具體的數字,涉及範圍也從國營航空大企擴大到幾乎所有國内航司,難免令人產生 200 元以下 " 真 · 白菜價機票 " 将就此消失的懷疑。
但即便如此,仍有航司在 " 劍走偏鋒 "。比如專注支線班機的華夏航空,截至目前仍有不少低于 200 元的機票在售,限價的舉措在這裡似乎并不存在。
二、特價機票 " 保下限 ",全因民航在虧錢?
特價機票起售價不得低于 200 元,背後原因各說各有理。但鑑于近年來航司之間的競争愈演愈烈,制止 " 價格戰 " 或許是此輪調價的原因之一。
界 · 面新聞引述一家國有大型航司的市場營銷人士的話表示," 不允許出售低于 200 元的機票 " 的通知不是明确要求的運價規定," 各航司價格戰嚴重時,民航局會出面約談,并規定調價頻率和差額 "。
而航空自媒體博主 " 航旅圈 " 近期的一篇文章也透露,有關部門曾問及一些航司持續虧損的原因,得到的其中一個回應是 " 航司之間‘内卷’嚴重,價格戰導致不賺錢 "。
今年 1 月初舉行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首次提出 " 規範重點時段和特殊情況航空運輸價格行為,加強價格收費監管,維護航空運輸市場價格秩序 " 的工作要求," 價格監管 " 由此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
社交媒體上,人們常常苦惱機票價格在出行前突然 " 大跳水 ",而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春節前夕,有網友發現自己提前一個月購買的返鄉機票在臨近出行時 " 價格幾乎直接對半砍 ",一怒之下向航司及 OTA 平台抱怨 " 沒辦法接受如此大的價差 ",要求對方賠償差價,但卻無疾而終。
當然也有成功獲得賠償差價的案例。在社交媒體上,有大量類似的機票 " 買低退高 " 攻略。(圖 / 社交平台截圖)
當出門旅遊逐漸回歸日常,高額差價很難不讓消費者感到被 " 背刺 "。但比起照顧客戶的錢包和感受,身處内卷漩渦的航空公司們,明白賺錢更難也更重要。
時代财經此前的一篇報道中,曾引述某航司内部人士的話稱,宣傳機票價格跳水會讓乘客推遲訂票;航空公司出發前幾周内看到一趟班機上座率不高時,只能調低票價吸引客源,而此舉也會讓其他航司效仿," 最終的結果只會令航司盈利受損 "。
數據能夠佐證這樣的說辭。民航局今年 1 月披露,2024 年民航全行業同比減虧 206 億元,總體實現扭虧為盈,也扭轉了連虧四年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統計近 40 家客貨運航司 2024 年的業績數據顯示,其中 20 家實現盈利,剛過一半。而被稱為 " 三大航 " 的國航、東航、南航同期發布的 2024 年業績報告裡,淨利潤一欄依舊是明晃晃的負數——當然,減虧幅度也成效顯著。
一個事實是,在部分熱門緊俏的國内航線,盡管班機班次大幅增加,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寬體客機,但航空市場依然供過于求。中國航協在此前舉辦的一場行業溝通會上曾披露,2024 年全年民航業旅客運輸量達到破紀錄的 7.3 億人次,但經濟艙平均票價卻同比 2023 年下降超過 10%,用 " 旺丁不旺财 " 來形容尤為貼切。
更何況,航線更多、飛機更大,飛機的營運成本也不可避免地上漲。為了能夠在供過于求的競争中繼續生存,航司們抛出低價機票,只能說是一種頗為無奈的舉動。
三、沒有長期 " 跳水 " 的機票車票,只有永恒不變的競争
當 200 元的機票齊刷刷地出現在各大出行平台裡時,一貫價格穩定的火車票,也紛紛在春運末期出現價格 " 大跳水 "。
鐵路 12306 顯示,從廣州去往桂林、武漢、南寧等旅遊熱門城市的高鐵票價優惠力度格外明顯,最便宜的車票 5 折就能拿下;而在大城市之外,一些開往小城市的普速火車,更出現了一二折的 " 骨折 " 區間票。
出行淡季裡,200 元的特價機票和 " 打骨折 " 的火車票在購票平台裡同場競技,中國最硬核的兩大交通工具打響了新一輪的 " 搶客大戰 "。
兩者之間的競争愈發激烈,競争裡程從過去的 1000 公裡以内拓展至 1200 公裡,甚至 1500 公裡——足夠從北京出發前往上海。
而自從國鐵集團去年宣布對多條高鐵線路實施市場化票價機制後,兩者之間的競争變得愈發明顯,產生競争的除了令人敏感的票價,還有車次。去哪兒航旅大數據提供的報告指出,2024 年上半年,高鐵在民航客流量較大的主幹線路上增加了大量的車次,加班最多的是成渝地區到北京、上海和廣深的線路。
而在線上,有關 " 出門旅遊到底坐高鐵還是坐飛機 " 的話題,又引發了聲量不小的争論。
高鐵擁趸自然覺得鐵路安全、便宜、不會長時間斷聯,熱衷空中飛行的旅行達人同樣也有支撐的觀點——長距離出行坐飛機有絕對的時間優勢,時間允許還能親自體驗機場裡的網紅餐廳,現制美食遠比高鐵上昂貴的預制便當要有滋味。
争論聲音不減,雙方都有能夠說服對方的論據。但日行千裡的飛機和高鐵,兩者本質上都是商業項目,價格自然會随市場變化而起伏。
在旅遊出行本就平緩的淡季,手持幾百塊的機票幾乎能飛全國各地。而一旦出行模式切換到夏秋旺季,機票價格動辄千元起步,照例會被打工人直接吐槽成 " 出行絆腳石 "。
機票價格随行就市,有波動純屬正常。而一到旺季便人滿為患的高鐵實施市場化調節,淡季出現便宜的車票也合情合理。畢竟用金錢換時間,某種程度上也是另一種出行 " 剛需 "。
更何況,出行本來就是一項需要多方權衡才能下決定的事情,普通人花盡心思做旅遊攻略,考慮金錢的同時也會考慮時間成本,大多數人都不會因為出現 " 白菜價 " 機票、車票,就在衝動之下說走就走。畢竟一段旅途能否高效且有意義,出行費用從來都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