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天王影帝聯手,尺度掀翻,歡迎閱讀。
" 盡皆過火,盡是癫狂 " 這八字箴言,最早是貶義,來批評香港電影粗制濫造。
但話講出來之後,大家只覺得用 " 過火 " 和 " 癫狂 " 這兩個詞來形容香港電影,實在是準确至極。" 過火 " 不是失控," 癫狂 " 也并非是無腦,這兩個詞更多代表的是種氣質,也是種情緒。
過火,才高能不斷,爽感爆棚;癫狂,是至情至性,真摯動人。
我們愛看港片,或許愛的正是這種過火癫狂的特質。
十年前,《掃毒》橫空出世,将這種特質诠釋得淋漓盡致。
名場面層出。《掃毒》的台詞完全可以被稱之為 " 新時代切口 ",我說一句 " 阿偉死了 ",答不出 " 你挑的嘛偶像 " 的人一定是少數。
港片擅拍兄弟情義,《掃毒》是又一座高峰。
《掃毒》五年之後,《掃毒 2:天地對決》上映,邱禮濤接手,更是完成了 " 狂野加碼 "
這位外表搖滾内心細膩的勞模導演,總是能拿出驚人手筆。一場 " 中環地鐵飙車戲 ",便足以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港片十年名場面之一。
如今,在《掃毒》第一部上映十年之後,《掃毒 3:人在天涯》來了,依然是邱禮濤執導,領銜主演的則是劉青雲、郭富城、古天樂三位觀眾們再熟悉不過的大影帝。
看完影片後,我只想說:
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經典的氣質。我想看到的,《掃毒 3:人在天涯》都讓我看到了。
不但很滿足,而且有驚喜。拍這場 " 十年最強一戰 ",邱禮濤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莊文強曾說港片的風格是 " 功利主義 ",什麼是 " 功利主義 "?即在最短的時間内制造最多的效果。
一句話,道破了港產類型片的本質。
港片為什麼爽感強?就是因為高效。節奏夠快、信息量夠大、戲劇衝突夠強。
《掃毒 3:人在天涯》充分诠釋了什麼叫在最短的時間内制造了最多的效果。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場激烈的槍戰戲。
劉青雲飾演的毒枭康素差剛剛收到一批貨就被警察追捕,千鈞一發之際,他身邊的小弟,古天樂飾演的警方卧底歐志遠突然反水,讓康素差陷入絕境。
一番激戰之後,雙方死傷慘烈。而另一位警方卧底,郭富城飾演的張建行也身負重傷,并被康素差救走,逃至金三角。
一場戲,迅速帶着觀眾進入了影片的氛圍之中,給予了觀眾足夠的視聽刺激,并且将人物關系交代得清清楚楚。
同時,康素差這個毒枭的悍勇、猖狂、狠辣以及對待兄弟的有情有義,都被彰顯出來了。
把這場戲放在開頭,也只是開胃菜而已。
影片随後雙線并行,一邊通過閃回叙事介紹康素差、張建行、歐志遠三人的過往,告訴我們故事的前因後果。
一邊從康素差和張建行到達金三角開始叙述,繼續高能。
先是奇觀展現。金三角制毒村寨之中,農民從小接觸毒品,種植罂粟卻食不果腹。綽号 " 總司令 " 的毒枭戴金榮掌控武力,讓金三角危機四伏。
再是衝突加劇。康素差要在金三角東山再起,想要通過搶劫戴金榮的貨物給對方留下印象。于是,一場伏擊上演,埋雷爆破,山林槍戰,給到觀眾十足爽感。
等到兩條故事線合并,歐志遠知道了張建行的下落,與泰國軍隊一起攻打毒寨解救張建行,真正的高潮來臨。
幹淨利落,高效高能。
最後的重頭戲,戰機轟炸,槍炮齊鳴,村寨化為焦土,毒品煙消雲散。這幾年在港片中看到的最火爆重火力大戰,被邱禮濤用最硬核的方式拍出來了。
軍迷會驚喜發現,影片中出現的槍械,都是真槍。從 M92 手槍到 MP5 衝鋒槍再到 M60 重型車載機槍,不一而足,而最後那場大戰裡出現的戰機,則是被譽為 " 飛行之王 " 的 F16 戰隼戰機,飛機被打落撞擊在村子裡的畫面,也足夠震撼,足以在港片影史留名。
說白了,邱禮濤是用拍戰争片的方式拍動作片,把毒枭衝突拍出了兩軍交戰的氣場,怎能不氣勢恢宏?
而最後那場大戲,因為劇情裡有軍方介入,就更可以往大了去拍,突出三點:大場面、重火力、強刺激。
這帶給觀眾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爽感。
觀眾走進電影院,一定希望電影呈現出的内容能值回票價,在這一點上,《掃毒 3:人在天涯》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通過類型元素給到觀眾足夠爽感,是港產動作片的 " 基操 "。而在邱禮濤的手中,《掃毒 3:人在天涯》不但把 " 基操 " 超額完成,更是通過對角色的深度刻畫,完成了自己的作者表達。
這就不能不多聊幾句導演邱禮濤。
我始終認為,如果真的要評選一個導演作為香港電影的人格化代言人,可能邱禮濤才是最合适的。
邱禮濤 左二
他最多元。什麼類型都能拍,什麼題材都能駕馭。從恐怖片到愛情片再到警匪片,從文藝片到 cult 片再到商業類型大片,他拍了個遍。
他最高產。比他拍得快的人沒他拍得好,比他拍得好的人沒他拍得快,他身體力行地诠釋了香港電影的高效特質,保質保量,才是拍好類型片的秘訣。
他也最搖滾。這說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拍片的氣質。他是那種能在癫狂過火的情緒輸出之餘還保留冷靜思考的導演,所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邱禮濤就像是導演裡的搖滾詩人,一邊給觀眾呈現最硬核的狠活兒,一邊帶着人文關懷深度剖析人性。
也可以說,他是電影導演裡的社會學家,永遠關注當下,永遠悲天憫人。
正是因為有邱禮濤在,《掃毒 3:人在天涯》才在爽片的軀殼之外,留給了觀眾更多思考空間。
影片中,他聚焦毒品的源頭,拍金三角的歷史與現狀,拍當地人種植罂粟的場景,看似是閒筆,卻讓影片的背景變得更具現實感,讓影片的氣質變得更深沉了。
而港片不管拍出再大的場面,核心依然是人,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個體復雜深邃的内心世界。
在《掃毒 3》中,邱禮濤完成了對 " 兄弟情義 " 這個經典命題的一次解構式呈現。
這是個關于毒枭和卧底的故事。換句話說,影片中出現的兄弟情,除了張建行和歐志遠作為同袍的情誼,都是半真半假,虛虛實實。
一開始,張建行和歐志遠對康素差,是兵匪關系,不會把他真當兄弟,只想早日抓他歸案。
但為了辦案,張建行給康素差擋了子彈,歐志遠為了救康素差開車撞死了人,這就讓康素差真的把他們當成了兄弟。
陰差陽錯之間,張建行又被康素差救到了金三角,幾度救命又推心置腹,毒枭把警察當成了真兄弟,警察也難免心生慚愧,雖然知道康素差是自己必須得抓住的大毒枭,但還是會對他心懷感激。
有意思的是,從情感角度上,毒枭康素差和警察歐志遠、張建行的兄弟情構成了立場和情感的衝突,從而使得影片更具張力。
這是對《龍虎風雲》等經典港片的致敬,也是解構。到了《掃毒 3:人在天涯》,卧底揭開身份時,反派沒有歇斯底裡的狂怒,只是感慨他為自己擋過子彈,倒是增添了幾分宿命感與荒誕氣質。
而 " 人在天涯 " 這個片名也同樣極具宿命感。張建行卧底多年,存在着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問題,被毒枭帶到了金三角,更是人在天涯無可依靠,面臨過善惡的抉擇,才更顯得堅定的内心有多麼珍貴。
邱禮濤想要刻畫的是人性中處在正邪之間的灰色地帶。用郭富城在片中的台詞來說,即 " 我還真的挺習慣那種光明與腐朽之間的生活 ",光明與腐朽之間,是卧底身處的環境,也是創作者做戲的空間。
當然,要想把角色刻畫得個個出彩,只靠導演不行,還需要有好演員來诠釋。
說實話,看到演員表上的名字時,我就覺得特别放心。
獨一無二的是劉青雲。演反派毒枭康素差,劉青雲不但造型反差感強烈,表演更是極盡癫狂,将差哥身上的狂妄和嚣張演得淋漓盡致,卻又絲毫不顯得用力過猛。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場康素差與戴金榮會面的戲,面對實力更強的地頭蛇,劉青雲演出了康素差嚣張面孔之外的沉穩與自信,不發狠的時候,卻更是氣場十足。
毫無疑問,這個角色日後會反復被影迷提起,成為又一位經典反派。
郭富城和古天樂也各自都貢獻了足以成為 " 影帝時刻 " 的高光場面。影片最後那場大戰之後,郭富城一場哭戲,真摯動人,足以讓觀眾共情。古天樂诠釋歐志遠在開車撞死人後迷茫慌亂地精神狀态,也是精準至極,盡顯實力。
作為老港片港劇迷,在電影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還是會感到親切甚至激動。
比如 " 撈家 " 羅嘉良的出現。在片中,這位兩屆 TVB 視帝得主出演毒枭戴金榮,一個滿口大道理的非典型反派。羅嘉良的氣質亦正亦邪,演這樣的角色最是妥帖。
總有人吐槽 " 港片怎麼總是這幾張老面孔 ",我想說,我就愛看這幾張老面孔。
不是港片只能靠老面孔撐場面,而是這些老演員依然很有魅力,依然實力強勁。
有時候真的會感慨,時間過得好快,很多事情都在改變。
但有些東西是不變的。
那是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刻在港片骨子裡的東西,在《掃毒 3:人在天涯》裡,我還看得見。
還好,還有邱禮濤,還有劉青雲、郭富城、古天樂他們。
他們只要一直拍,我就願意一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