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歐萊雅又翻車?,歡迎閱讀。
歐萊雅 / 資生堂 / 科蒂等旗下染發劑品牌在洛杉矶遭遇訴訟。
繼因旗下 CeraVe 适樂膚祛痘產品 ( 美國市場 ) 被指控含有高濃度致癌物苯,而遭集體訴訟後 ( 詳見 ) ,歐萊雅又被起訴了。
日前,據 lawyermonthly 報道,美國加州美發師Hector Corvera将多個知名染發劑品牌訴至法庭,訴訟發生在洛杉矶。Hector Corvera稱,其在染發劑產品中接觸的有害化學物質導致他患膀胱癌。
圖源:lawyermonthly
報道顯示,被起訴的品牌及公司,涵蓋了Hector Corvera在他 40 年職業生涯中所使用的多個染發劑品牌,包括歐萊雅、德國 WELLA ( 原屬寶潔,後轉手科蒂,現獨立運營 ) 、Clairol 伊卡璐 ( 原屬寶潔,現屬科蒂 ) 、Joico 嘉珂 ( 資生堂集團 ) 等。
同時,在 chaileedo 報道中 ,訴訟稱,這些公 司仍将產品作為安全產品進行銷售,并未在标籤和宣傳材料得標明潛在危險警告,将利潤置于安全之上。
聚美麗在淘寶進行涉事品牌染發劑搜索,wella 威娜旗艦店客服表示," 店鋪只銷售洗發水和定型的產品,沒有染發劑 ";但是上述部分品牌染發劑產品在淘寶 C 店有售。
随着國外多家媒體的跟蹤報道,歐萊雅被起訴一事引發了關注,產品安全質量問題也再一次成為熱議焦點,若不能及時回應、解決,歐萊雅們将面臨信任危機。
數家品牌陷染發劑致癌風波
結合報道内容回溯該事件的前因,可以發現,Hector Corvera被診斷出患有膀胱癌的時間為 2023 年。彼時,其泌尿科醫生稱," 理發師的職業可以解釋患有該癌症的原因。"
幾個月後,Hector Corvera決定起訴歐萊雅、Clairol 、John Paul Mitchell Systems 等涉事品牌。
據 chaileedo 報道,訴訟認為,這些染料中的化學物質,包括 4-Aminobiphenyl ( 4- 氨基聯苯,4-ABP ) 和 Ortho-Toluidine ( 鄰甲苯胺 ) 等致癌物質,是導致他患病的直接原因。
報道稱,這些物質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 IARC ) 和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 ( NTP ) 歸類為 1 類人類致癌物。
且 4-Aminobiphenyl 已在中國被列為禁用成分。另據生命科學前沿公眾号報道,WHO 權威發布 ( 2021 ) 的中國高發癌症致癌物質清單,致膀胱癌的風險因素中, 4-Aminobiphenyl、Ortho-Toluidine 就在其中。
圖源:生命科學前沿
Hector Corvera表達了診斷對他的影響," 這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感覺不再正常了,每天都在擔心這是否會復發。"
2025 年 1 月, Hector Corvera 的代理律師Allen Smith在洛杉矶提起訴訟,稱這些公司在產品的研究、開發、測試和包裝方面存在疏忽,導致存在危險的缺陷。
" 這不是關于染發劑中的潛在致癌物,而是關于已知會導致癌症的化學物質。"Allen Smith說。
另外,Hector Corvera表示," 希望這起訴訟能改變產品的營銷和分銷方式,這些公司需要對消費者保持清晰和誠實,并告訴他們產品中含有什麼。"
此外,據 nbcnewyork 報道,其聯系了被投訴的所有公司,并要求澄清其產品中是否仍含有芳香胺 ( 包括 4-ABP ) ,以及是否有任何努力來制造更安全的染發劑。
科蒂集團回應稱," 我們不再在美國生產或銷售染發產品,針對科蒂的指控毫無根據。"
同樣,伊卡璐品牌的創始公司 Bristol Myers Squibb表示,他們對 2001 年銷售的伊卡璐產品 " 不承擔任何責任 " ( 2001 年 5 月,伊卡璐被寶潔公司收購 ) 。
而大多數公司沒有回應該請求或拒絕對訴訟發表評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歐萊雅們此次被起訴的壓力正呈指數級增長。它不僅要應對訴訟本身的法律挑戰,還需在輿論場上重新赢回消費者信任。
美發師面臨更高患癌風險?
毫無疑問,該集體訴訟案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包括 nbcnewyork (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 的一個分支,主要負責提供新聞、分析等報道 ) 、survivornet ( 數字媒體公司,專注癌症領網域,為癌症信息的一個重要平台 ) 、lawyermonthly ( 全球法律出版品,主要面向法律界的核心人士 ) 等多家不同性質的媒體都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關于 " 染發劑是否致癌 "、" 美發師是否面臨更高的癌症風險 " 等問題,多方機構及研究者進行了觀點闡述。
在外媒的報道中,有觀點認為前者直接影響了後者,他們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數據和案例分析,指出染發劑中某些化學成分在長期接觸和積累的情況下,确實有可能增加致癌的風險。特别是對于頻繁使用染發劑的人群,以及長期暴露在染發環境中的美發師,這種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據 nbcnewyork 報道, 西雅圖弗雷德 · 哈欽森 ( Fred Hutchinson ) 癌症研究中心流行病學家Anne McTiernan表示," 染發劑含有大量致癌物。對于美發師來說,很明顯這個職業是有問題的。"
根據一項 2010 年發表的科學研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将美發職業歸類為 " 可能對人類致癌 ",并引用了 " 一致證據 " 表明美發師和理發師患膀胱癌的風險 " 過高 "。
另外,據 survivornet 報道,發表在《職業與環境醫學》上的一份報告強調了某些會增加癌症風險的工作。" 從事美發相關職業的女性會接觸到數百種高濃度的化學物質,包括染發劑、洗發水、護發素、造型產品和化妝品 " 該研究寫道," 在我們的研究中,從事美發相關職業和接觸這些職業中普遍存在的 12 種藥物表明與卵巢癌風險增加有關。"
" 研究人員檢查了環境暴露,包括烹饪油煙、棉塵和化妝品滑石粉,以幫助确定風險。具有至少三年經驗的美發師、美容師和理發師在卵巢癌風險方面遠遠超過了其他職業,例如會計師、銷售人員、護士。"
當然,也有部分機構或個人研究者對此表達了不同意見。
" 目前,這是有争議的,我不認為使用染發劑存在重大的、明确的風險。" 紐約大學泌尿生殖内科腫瘤學項目主任Arjun Balar在早些時候的采訪中告訴 survivornet。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 以下簡稱:NCI ) 表示,染發劑可以是臨時的、半永久性的和永久性的。在 1970 年代," 制造商改變了永久性染發劑產品的成分,以消除一些致癌化學物質。"NCI 評估了關于特定癌症類型及其與使用個人染發劑相關的癌症風險的研究,膀胱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與癌症風險幾乎沒有關聯。
另外,2013 年發表在《國際毛發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調查表示,使用研究參與者的染發劑的一些副作用主要是偶爾的頭痛和瘙癢。
總之,關于這一話題的争論正在繼續,這也還需要更多深入、全面的研究來給出一個确切的定論。但無論如何,這都提醒了人們要對潛在的健康風險保持警惕。
國際大牌 " 翻車 " 背後的警示
回到此次的致癌風波,該事件會對歐萊雅們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近年來,其旗下產品也不斷陷入質量安全風波。
例如,2024 年 6 月,南非國家消費者委員會透露,歐萊雅旗下 Dark & Lovely 一款洗發水因檢測出細菌,并可能刺激頭皮等而被召回;2025 年 1 月,有報道稱歐萊雅正在處理六起集體訴訟,在美國市場,歐萊雅旗下 CeraVe 适樂膚和其他 BPO ( 過氧化苯甲酰 ) 痤瘡治療產品,被指含高濃度致癌化學物質苯。 ( 詳見 )
因產品質量等相關問題 " 翻車 " 的國際大牌,并不止歐萊雅。據聚美麗不完全統計,自 2024 年以來,雅詩蘭黛、資生堂、寶潔等在内,亦出現了產品配方有誤、檢出致癌物等問題,且有些國際美妝巨頭同樣不止一次陷入漩渦。
回到歐萊雅又一次被起訴事件本身,此次事件對歐萊雅品牌的信任度造成了一定衝擊。
且需要注意的是,前文說道,近年來,歐萊雅多次面臨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争議,如适樂膚產品致癌風波等。
而如今,旗下染發劑產品陷致癌風波,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美發師和消費者對染發劑安全性的擔憂。
眾所周知,歐萊雅的美妝故事是從染發劑起家的,即在 1907 年,化學家歐仁 · 舒萊爾,發明出一種無毒的合成染發劑,并命名為 L ’ Oreal。而眼下,歐萊雅卻被美發師起訴,稱其旗下染發劑產品致癌,顯然這也會進一步加劇消費者對歐萊雅品牌的信任危機,尤其是在產品成分透明度和安全性方面。
暫不論後續訴訟結果如何 ( 聚美麗将持續關注 ) ,僅從眼下,歐萊雅多次被起訴,旗下品牌 " 翻車 " 不斷的境況來看,也能給整個美妝行業帶來一些警示。
1. 產品質量與安全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
對于美妝企業而言,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是品牌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歐萊雅此次被告,及此前一系列 " 翻車 " 事件表明,任何忽視產品安全的行為都可能引發對產品、品牌的不利影響。
2. 透明溝通、危機公關的及時處理非常重要。
當下,信息傳播非常迅速,企業必須及時進行危機公關處理、透明地回應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以免造成信任危機。
從上文可以看到,科蒂、Clairol 伊卡璐在此事發生後,都有進行相關回應,但是,歐萊雅在此次事件中尚未發表正式聲明,這種沉默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加劇消費者的猜測和擔憂,產生信任危機。
總而言之,無論何時,企業都必須始終将產品質量和安全放在首位,做好產品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留在牌桌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