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香港戲院怪談,歡迎閱讀。
這個暑期檔電影多到看不過來,黃金時段如果臨開場才買票,分分鍾只能坐到第一排或者邊邊角角的位置。
如果你買的是午夜場的票,但戲院仍然 " 全院滿座 " 的,你心底會不會有一絲絲涼意?
我們的納涼系列,就從戲院故事開始吧。
農歷七月,誰和你一起看大戲?
香港人一般把電影院叫做 " 戲院 ",這裡的 " 戲 " 主要指粵劇,香港電影裡許多靈異元素都是從 " 戲院 " 取材的。
1983 年張徹導演的《撞鬼》,戲班女工小珍大意将壓衣箱之喜神翻轉,惹來一場大禍。
徐克的神怪電影也喜歡戲班元素,《花月佳期》裡,女主在戲台上練習吊嗓時,看見了男主的鬼魂在台下鼓掌。
《胭脂扣》裡,十二少沒事最喜歡聽戲,後來和如花私奔後,還曾拜師傅學唱戲 , 想要自食其力,從衣來伸手的公子變龍套戲子。
還有我成年後根本不敢看第二次的《山村老屍》,楚人美老師也是花旦出身的。
dbq! 小時候是我唐突了!
靈異片愛用戲曲元素,可能因為戲服和戲曲本身就具有奇幻色彩,而且戲班裡規矩眾多,很适合人們浮想聯翩。
渣渣渾的《盂蘭神功》裡就 " 科普 " 了許多戲班規矩。
比如說農歷七月,大街小巷都在擺祭品、燒紙錢,而戲班按照傳統習俗要準備神功戲,而且唱戲前要先擺祭品拜四方,表示對鬼神的尊敬。
神功戲棚台下觀眾席第一排椅子是給阿飄們準備的,人不能坐 ↓
台上貼的 " 吉 " 字不能封口,不然就是 " 有口難唱 "。
破台儀式(第一次帶妝彩排)的時候,觀眾們需要背對着戲台坐着,不能說話不能觀望。
戲台上的各種神像要嚴格按照傳統規矩來擺放,才能發揮作用。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大半夜别四周圍走啊 ……
午夜場票沒賣出,卻全院滿座?
TVB 前段時間播了一部《靈戲逼人》,說的是死去的戲班女花旦滞留人間,尋找前世愛人的故事 ……
可惜無論靈異氛圍還是劇情設定,都有點像過去《全院滿座》和《大鬧廣昌隆》的低配版。
《全院滿座》的故事圍繞香港 70 年代的東升戲院展開,據說這家戲院的前身是殡儀館,所以一到午夜場就會有很多奇怪的事情發生。
比如說,明明沒有賣出幾張票,但是戲院裡卻坐滿了觀眾。
等戲院的工作人員都下了班,放映機會自動開啟,大螢幕上會播一部新的戲 ……
來這裡看電影的女觀眾,寧願憋一整晚都不敢上廁所,因為據說在女廁的最後一格,經常都飄着一個 " 大辮子 " 姑娘,或者有一雙來回踏步的繡花鞋。
這位 " 大辮子 " 姑娘——長這樣 ↓
女鬼生前是戲院老板家的傭人,誰知男友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還跑了去澳門躲債,女傭想坐輪船 " 過大海 " 尋男友,結果心慌意亂間失足墜海。
心願未了的女傭,靈魂一直徘徊在戲院裡,讓戲院成了 " 猛鬼戲院 ",一度難以經營。
後來老板的兒子突發奇想,利用鬧鬼傳聞專門放映靈異片,反而吸引了好奇又大膽的觀眾想一探究竟,最終赢得真正的 " 全院滿座 "……
《全院滿座》很符合TVB" 吓着吓着笑到了 " 的風格,但本劇還真的不是純屬虛構。TVB 靈異劇:笑着笑着就吓到了
劇裡的 " 東升戲院 ",取材于香港出名的 " 猛鬼戲院 " 東城戲院。
" 拆不得戲院 "
東城戲院位于香港灣仔洛克道與芬網域街交界,1964 年 2 月 9 日開幕,由何東家族屬下的東成有限公司經營,全院座位 1300 個。
40 年代日軍占領香港時期,香港灣仔飽受戰火摧殘,第一個墳場就是在灣仔興建,因此,灣仔本身就自帶詭異 buff,坊間一直有不少灣仔傳說流傳。
而東城戲院更加是 buff 疊加,據傳灣仔萬國殡儀館遷至紅磡後,原有的萬國殡儀館賣給開發商,再輾轉售給何東家族,後來才改建成後來的東城戲院。
東城戲院建成後基本沒有大改,戲院内仍保留了不少殡儀館的格局和建築,比如傳聞中一個女廁所就是當時一個存放屍體的房間 ……
不過這間戲院最出名的還是 " 全院滿座 " 傳說。
傳聞有一對母子,趁着人少去東城戲院看午夜場,誰知他們從洗手間出來後,卻發現本來沒什麼人的戲院,突然全院滿座 ……
另一個版本則更瘆人,一位粵劇紅星 " 帆哥 " 曾向媒體透露,他去東城戲院看《龍虎榜》,一入場發現灰暗的燈光下,映照到戲院密密麻麻坐着很多人,可是中場休息燈光一亮," 帆哥 " 才發現之前見到密密麻麻的觀眾竟然一下子不見了。
去完廁所回來發現,戲院再次全院滿座,只是那些人全部沒有下巴,臉色木然,完全沒有活人的樣子 ……
TVB 的納涼綜藝《區區有鬼故》,羅蘭姐還說過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據說戲院裡最後一排 13 号和 14 号的戲票,是不對外售賣的,因為這兩個座位,曾是一對苦命鴛鴦生前看戲時一定會選的位置。
後來苦命鴛鴦被惡人強行拆散, 女孩自盡而男孩被打到重傷," 一生一世 " 的約定成了 " 一生一死 "。
死去女孩的魂魄就一直在戲院徘徊,苦苦等待男孩赴約。
不過後來有人提出,東城戲院附近有六、七家同類戲院之多,同行競争異常激烈,因此認為所謂的猛鬼傳聞,是戲院同業故意制造以打擊對手。
不管真假,這些傳聞出來後,這間戲院的生意就一落千丈,開業未滿 10 年就因為生意欠佳而被拆卸,原址重建為東城大廈。
1999 年 TVB 就用這個傳說,拍下了《全院滿座》這部劇。
除了東城戲院外,香港金茂坪戲院,也是知名納涼勝地。
金茂坪戲院位于九龍秀茂坪一帶山坡,于 1978 年 10 月 19 日開幕,是香港典型街坊電影院,在 70、80 年代港產片盛行時興極一時,深受街坊喜愛,直至 90 年代戲院沒落,才最終結業。
金茂坪戲院一直被稱為香港 " 納涼 " 地之一,有說是因為早在二次大戰日軍侵占香港時,這處山坡是日軍的行刑場之一,亦是亂葬崗;又有說是因為秀茂坪曾發生山泥傾瀉意外;甚至有說是 80 年代一場戲院大火燒死了很多人所致。
到底是否真有其事,網上一直說法不一,據附近居民回憶,該戲院并沒有發生過火災,搜查資料也并沒有發現火災相關信息,而山泥傾瀉地點也與金茂坪戲院相距一截路程。
傳聞大概率是後來人穿鑿附會,但日久失修、加上内裡環境陰暗,還是令金茂坪戲院蒙上一層詭異氛圍。
還有傳只要開發商試圖拆建金茂坪戲院,就會發生意外,令工程擱置,成為 " 拆不得戲院 "。
不過近幾年,大股東華懋集團計劃将金茂坪戲院改為 " 香港電影文化中心 ",設立電影院、主劇場、共享工作室、咖啡店及大堂。
不知道到時候現代化的氣息和陽氣,能否鎮壓這個 " 涼浸浸 " 的戲院呢?
另一個動土必出意外的戲院,則是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位于北角,前身是璇宮戲院,戲院正門上方大型浮雕設計,在當時來說非常前衛,因此這間戲院在 60 年代聞名中外。
戲院由住宅、商場和皇都戲院組成,是碩果僅存的單幢式戲院,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直至現在,裡面不少商鋪還保留着 5、60 年代的設計風格,頗有幾分金宵大廈的味道。
當年皇都戲院紅極一時,連鄧麗君、成龍等人都在場内演出過,可謂見證了香港的黃金時代。
但 1995 年一場大火,讓皇都戲院人流驟減,1997 年上映了最後一部電影,成龍的《一個好人》後無奈結業,轉營桌球會,營業至今。
此後,皇都戲院特别 " 邪 " 的傳聞就成為都市傳說,很多網友都說這間戲院雖然身處英皇道,但特别荒涼陰森,還有網友說看着戲院門口那個浮雕久一點就會頭暈頭痛。
2021 年皇都戲院大廈發生意外,工人喪命,也令這個戲院成為另一個 " 拆不得戲院 "。
E 姐結語:
曾幾何時,電影院裡還可以看到真 · 鬼片,《咒怨 2》和《鬼來電》我都是在電影院裡觀看的,不陰森,還有點兒熱鬧。
尤其 " 全院滿座 " 的時候,放映廳裡就跟集體坐 90 分鍾過山車似的,尖叫聲一浪接一浪,小心髒卟通亂跳,腎上腺素飙升到腦袋都有點突突了。
由于三分之二的片子我都是在手指縫裡看的,所以許多片子我只記得一些高能畫面,情節是啥已經忘掉了。
那為什麼戲院總有靈異傳說呢?
《區區有鬼故》請來的法科師傅說,因為戲院不見光,沒有陽氣,空調又特别冷,讓人體溫下降,就容易遇到同樣低溫的鬼魂了 ……
而隔壁的心理學家則從心理角度分析,因為人類擅長 " 聯想式學習 ",而人在黑暗的地方總是特别容易留意和感受到身邊環境的變化,比如溫度、光線、聲音 ……
所以一旦環境變化,我們就會立刻聯想到自己曾經聽過的靈異傳說和看過的影視畫面,這也在無形中加重了我們對環境的恐懼。
何況戲院,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故事、回憶和情感的地方,會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傳開,也就不足為奇了。
希望你們看完今晚的故事,還能繼續愉快地進戲院看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