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滴滴放棄造車,何小鵬接手,歡迎閱讀。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張博文
頭圖 | 視覺中國
程維下車,何小鵬接過方向盤。
8 月 28 日,滴滴出行宣布與小鵬汽車合作造車。而小鵬将開啟多品牌戰略,并以新品牌發布 A 級智能電動車,項目代号為 "MONA"。首款產品為定價 15 萬元左右,同時面向 C 端和 B 端銷售。
與此前比亞迪和滴滴合作的 D1 車型不同,小鵬與滴滴這次合作的 MONA 品牌首款車型,将加強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并會标配小鵬的 XNGP 智駕輔助系統。MONA 的首款車型預計将會在今年第四季度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官宣之後,滴滴内部代号為 " 達文西 " 的造車業務将接近尾聲。
據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達文西是不會再造整車,也不會再賣整車了。除了工程和產品會留一些人之外,品牌、營銷、售後等部門都會清掉。"該人士也透露,滴滴放棄造整車,并不全是因為資質的問題。" 工信部那邊已經跑通了,許可證在相關領導的公文包裡,常年在身上。所以,只要想往下推進,資質那都不是事。"
" 程維對造車這件事非常不笃定,傳遞給底下的人信心不足,覺得投入產出比不高,最後只能把業務賣掉 ",該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 何小鵬非常看好出行市場的前景 "。據小鵬汽車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 在雙方的合作分工上,小鵬方面将負責推動該項目的量產研發,而滴滴則從生态上進行運營工作的支持。產品投產後,雙方将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和渠道推動銷售。"
小鵬與滴滴的這次合作,本質上是各取所需的結果。一方面,滴滴需要及時止損,但又不甘產品投入付諸東流;另一方面,小鵬苦心鑽研的自動駕駛技術,需要找到大規模上量的切入口。于是," 小滴 " 組合走到了一起,MONA 正式登場。
程維 " 棄車 ",曾幾度徘徊
對于造車這件事,程維内心猶豫不決。
2018 年,滴滴出行和 31 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成立的 " 洪流聯盟 "。在會上,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程維斬釘截鐵地表态:" 滴滴堅決不造車,不謀求成為未來最大的汽車運營商。"
事實上,早在 2017 年,滴滴就與比亞迪和理想汽車(當時還叫車和家),開始秘密合作研發定制車型。此後公開亮相的是比亞迪的 D1,而與理想合作的 D1 Plus 則被 " 雪藏 "。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多年後回應稱,"2019 年我們拿到了王興和美團的戰略投資,而美團和該出行平台是競争對手的關系,雙方都對于這樣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顧慮,所以我們終止了該產品。"
與比亞迪的合作,曾讓滴滴初次嘗到了 " 造車光環 " 所帶來的 " 快感 "。
2020 年 11 月,滴滴發布了與比亞迪聯合設計研發的首款網約車 D1。滴滴參與了包括整車工程 Package、人機工程布置、内外飾造型、整車配置、座椅原型、車聯網軟體架構等的設計,這也意味着彼時滴滴已經深度參與整車制造。
但同時,滴滴也嘗到了汽車市場的苦。
在投放市場初期,D1 只向網約車司機銷售車型,半年租每月租金 4399 元,一年租每月租金 4299 元。 在第一年,也就是 2021 年還賣出了 10,176 台。但到了第二年就只賣出了 994 輛。或許是滴滴已戰略放棄 D1,于是 2022 年底比亞迪 D1 開始面向個人消費者出售。不過,此時 " 父母雙方 " 對 D1 這款產品,基本已無 " 雞娃 " 的計劃了。
時間來到 2021 年初,百度、小米紛紛高調官宣造車。巧合的是,那年 4 月,雷軍在小米科技園招待了多位造車界大佬,并舉辦了一場閉門會談。台上雷軍、李斌、李想、何小鵬、王傳福在鏡頭前微笑,台下圍坐的人中程維便是見證者之一。
幾乎與 " 小米造車 " 在同一時期,滴滴内部代号為 " 達文西 " 的造車業務,開始秘密啟動。造車業務的負責人是滴滴出行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楊峻。同時,他也是定制網約車 D1 的首席產品官。随後,滴滴開始在圈内高薪挖人,曾有消息指出," 達文西 " 員工規模達 1700 人。
随着時間的推移,程維的不笃定,讓造車團隊感到信心不足。據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在項目初期,程維每周至少有 2 個全天跟 " 達文西 " 團隊開會。但之後就越來越少了,直到現在 " 把造車業務賣了 "。
今日發布的公告稱:小鵬汽車将發行占交易完成後總股本 3.25% 的 A 類普通股,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滴滴将成為小鵬汽車的戰略股東,首批股份的鎖定期為 24 個月——從當前的信息看,何小鵬更像是替程維接盤了造車項目。
" 這個車(MONA)前面的絕大部分研發都是滴滴做的,所以本質上就是賣項目,滴滴能夠回血。然後,小鵬拿了一款更接近于量產的車型,縮短研發成本和周期,并且跟滴滴進行資源的互換。" 一位滴滴内部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何小鵬 " 接盤 ",下一步大棋
何小鵬看重的并不是滴滴的車,而是其手上的 " 資源 "。
" 有趣的是,兩年前我曾經提過一個觀點,因為成本原因,沒有車企能夠在 15 萬級别推出有競争力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但随着我們死磕技術創新和全流程降本,當前我的觀點改變了。"
這是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 8 月 18 日舉行的小鵬汽車 2023 第二季度财報電話會上的表态。他進一步解釋道:" 因為我已經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實現的路徑和時間表。這讓我們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 15 萬級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這會極大地推動智能化全面普及。"
而何小鵬口中所說的 15 萬級全自動駕駛汽車、清晰可實現的路徑和時間表,指的正是與滴滴合作的 "MONA" 項目。
通過 MONA 快速上量,小鵬當前的第一訴求。
今日發布的公告稱:小鵬汽車成為首家獲得滴滴生态體系全面支持的整車企業,雙方将在多個領網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長期合作機會,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鵬車型的運營、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服務、充電設施建設、Robotaxi 以及國際市場方面的合作。
在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的交付量為 4.14 萬輛,低于蔚來的 5.5 萬輛,也低于理想汽車的 13.91 萬輛。在财報中的交付量指引中,理想汽車給出了 100,000 輛至 103,000 輛的破記錄數據;而小鵬預期的交付量則為 39,000-41,000 台。
如果能借助滴滴在 B 端網約車市場的資源,小鵬的交付量還能翻幾番。根據滴滴的 2022 年年報顯示,中國出行業務有 4.11 億名年活躍用戶,1900 萬名年活躍司機。未來這 1900 萬司機,大概率都得換新能源汽車。要知道,自 2019 年以來,部分市區已經實行新增網約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方案,不少地區的目标為 2020 年底實現出租車全電動化。
同時,日系 " 低智 " 產品壟斷網約車市場的現狀,也該有所轉變了。
現在市面上,快車主要以 " 軒逸雷凌卡羅拉 " 為主,專車以 " 帕薩特凱美瑞雅閣 " 為主。這些日系車型雖然在節能性上表現突出,但在智能駕駛方面幾乎可以說 " 宛如智力障礙者 "。那麼,網約車司機更像是現代版的 " 車夫 ",賣得是自己的體力。
在合作公告中,小鵬汽車明确了 MONA 将是 15 萬級的全自動駕駛汽車。至少,在短期内它通過 XNGP 智駕輔助系統的标配,能大大減輕司機師傅的疲勞,提升乘客的安全性。在更遠的長期,能夠逐步地替代人類駕駛員,在部分場景實現 " 無人化運營 "。
實際上,滴滴自動駕駛運營車輛,從今年開始就已經接入到滴滴出行 App。并且采用 " 混合派單模式 ",即人類駕駛服務和自動駕駛服務混合派單的模式。像在上海和廣州的部分區網域,如果用戶行程的起終點均在自動駕駛服務區網域内,用戶的打車選項中就會出現 " 自動駕駛 "。
滴滴自動駕駛(拍攝:虎嗅)
此前,不少車企在推進自動駕駛運營車,都會獨立推出一個新的 App。但論基礎用戶量來說,在滴滴面前,沒有一個網約車平台是能打的。比如,像一汽、東風、長安做的 T3 出行,像上汽做的享道出行,還有像廣汽的如祺出行。無法接入滴滴的自動駕駛網約車,基本就是 " 摸魚 " 的存在。
本質上,滴滴未來仍會堅持 " 大平台 " 的角色,只不過它以後可能是 " 管無人駕駛車 " 的大平台。而相比人類司機而言,無人駕駛運營車似乎更好管理,少了一個不可控的隐患。
寫在最後
在 2021 年後湧現的 " 最後一波造車新勢力 " 中,滴滴已經暗自退場,只剩下小米、百度這兩家頭部企業還在堅持。當然,可能會有人會認為,是 " 造車資質 " 勸退了滴滴造車。
據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程維的老家江西,此前已為滴滴疏通了資質的事宜。曾多次傳聞提供代工合作的國機智駿,其工廠也正位于江西省贛州市。造車資質,大概率不是程維 " 棄車 " 的直接導火索,或許對市場競争的悲觀情緒才是。
但眼下," 偷偷摸摸式 " 造車仍在繼續。在 " 滴滴棄車 " 之前,百度甚至為了把車量產,連夜更改了已經開過發布會的品牌名稱。而小米為了保證項目的推進,在年度重磅發布會上對造車事宜也只字不提。還有,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為了拿一張 " 準生證 ",不惜玩起來 " 套娃公司 " 模式,第一場新品發布會就連自己創始人都不敢抛頭露面。
總之,倘若真因為一張 " 準生證 ",就讓一個可能挑戰歐美日傳統汽車工業的新品牌 " 胎死腹中 ",那這未免也太過殘忍和無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