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油電同價”致插混車型銷量增速遠超純電 市場瞬間轉“紅海”,歡迎閱讀。
财聯社 7 月 8 日訊(記者 徐昊)曾作為 " 過渡產品 " 的插混車型愈發具有市場競争力,在我國進行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和促進車企轉型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5 月,插電混動車型零售累計銷量達到了 77.8 萬輛,同比增長 97.2%,增速遠超于純電動車型的 24.3%。行業普遍認為,2023 年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驅動力在 10 萬元至 20 萬元的插混市場," 油電同價 " 車型将加速實現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
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插混車型,讓市場看到了 " 油電同價 " 的可能。在自主品牌中,如售價 13.87 萬 -17.37 萬元的吉利銀河 L7,13.58 萬 -15.98 萬元的比迪宋 Pro DM-i 冠軍版,以及 15.98 萬 -17.98 萬元的哈弗枭龍 MAX; 在合資品牌領網域,廣汽本田 e:PHEV 強電智混車型售價為 18.28 萬 -25.88 萬元,一汽豐田新卡羅拉 1.8L 智能白混雙整 13.18 萬 -15.58 萬元,東風日產超混申驅奇駿則為 18.99 萬 -19.99 萬元。從產品配置及價格區間看,這些車型已直逼同級别的傳統燃油車。
眾多產品的湧入,在于當國補退出後,插電混動車型受補貼影響更小,加之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相比電池使用量更大的純電車型,插電混動車型的成本優勢得到一步凸顯。" 近期上市的插混產品定價接近燃油車,不僅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充分競争,也可以提升產品競争力,加快對燃油車的替代。"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随着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不斷擴大,成本下降," 油電同價 " 已是大勢所趨。
在價格指引下,市場對插混產品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也越來越高,更多消費者願意去體驗插電混動汽車所帶來的兼顧經濟性和駕控感且沒有裡程焦慮的駕乘體驗。
預期中的政策調整,是今年上半年插電混動市場爆發的另一因素。7 月 6 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發布,中提到,插電式混動汽車積分由 1.6 分修改為 1 分 ; 而與之對應的續航裡程 100km-150km 的純電車型,則由 1 分降至 0.6 分,降幅較插混車型更大。" 此次插電混動車型的雙積分值較原來打 8 折,這樣體現了對插電混動的合理支持,使插電混動(市場)能夠得到合理發展。" 崔東樹表示。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當下國内混動技術百花齊放,比亞迪 DM-i 超級混動、奇瑞鲲鵬 FHT、長安藍鲸 iDD 混動、長城檸檬 DHT 混動以及廣汽傳祺矩浪混動等陸續面世。今年 3 月,長城汽車發布了 Hi4 混動技術方案,計劃推出十餘款新車,Hi4 技術将成為長城混動產品的标配。
目前來看,在汽車產業過渡與轉型并行互動的情況下,行業普遍看好插混市場在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東興證券近期發布的《2023 年汽車行業中期策略報告》認為,插混車型在購置成本、使用體驗逐漸得到市場認可,以及更多有競争力產品的推出,插混車型的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 從近中期看,現在正處在整個電動車價格偏高,電池成本也偏高,補貼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階段。5 至 10 年内插電混動和增程電動在整個新能源汽車中的占比會有所提升,從去年的 22% 提升到 30% 至 40% 是可能的。" 在今年 4 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預測了插電混動市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