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困在湊單裡的電商賣家,歡迎閱讀。
文 | 價值星球 Planet,作者 | 竹銘,編輯 | 計然
這個雙十一,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天貓公布,雙十一全周期 589 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同比去年增長 46.5%,刷新歷史紀錄。京東公布,雙十一購物用戶數同比增長超 20%,超過 1.7 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五倍,超 3 萬個中小商家成交額同比增長超兩倍。
不過,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摸到了一把好牌。不少商家本以為自己在雙十一火了,結果是 " 天塌了 "。
有媒體報道,雙十一期間奢侈服裝品牌拉夫勞倫在淘寶的成交總額超過 16 億元,這個成績對于商家來說還是不錯的。但是,銷售額還沒焐熱,商家的心就涼了——退貨率達到了驚人的 95%。
這麼高的退貨率其實是不正常的,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消費者的 " 湊單退貨 "。
什麼叫 " 湊單退貨 "?打個比方,你在電商平台上買了 1000 多元的商品,但平台的消費券要實付 5000 元才能減 400 元,于是你就把拉夫勞倫一件售價 4000 元的衣服加入到購物車一起湊單,然後再把衣服退掉,這樣就能既享受滿減優惠,又不額外花錢。
在這個操作中,拉夫勞倫就淪為 " 湊單神器 ",妥妥的大冤種。
除了拉夫勞倫所在的服裝行業,其他行業的商家也都存在大量的 " 湊單退貨 " 現象。許多消費者為了湊夠滿減優惠,特地加購這些商家的商品,等拿到優惠後又把貨退回給商家。
湊單退貨雖然刺激了很多人的消費欲望,但是對有些商家來說苦不堪言——加重了他們的經營負擔。這其中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未來又該如何進行規範呢?
湊單退貨:買家神器,賣家悲劇
今年雙十一,有媒體做了個 " 雙 11 你會湊單退貨嗎?" 的市場調研。結果顯示,有 1.1 萬人表示 " 會,秒退不發貨沒什麼影響 ",占比高達 64%。可見,大部分消費者都是認同湊單發貨的。
蕾蕾就是熱衷湊單退貨的消費者之一,她覺得退貨是消費者擁有的基本權益,先湊單再退貨這件事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她甚至制作了一張 excel 表,專門整理出哪些品牌商家值得去湊單,時間長了甚至總結出了一套 " 湊單法則 "。
首先,蕾蕾一般都會先搜集好哪些店鋪有參加滿減和品類券活動,這是必要條件,否則平台優惠就拿不到了。
其次,就是店鋪裡商品的價格區間是否足夠大,這影響着湊單的效率。有的店鋪裡商品的價格都差不多,那就很難湊到預期的價格。除了服裝類的商家,文具類、食品類等商家也成為蕾蕾湊單退貨的重點對象,因為這些單價不高的商家,非常适合湊價格低的訂單。
然後就是商家的退款是否迅速,有的商家退款很墨迹,會占用蕾蕾的資金,自然就不會被選擇了。
當然,蕾蕾也會有一定的原則。她也知道一些小商家做些小生意不容易,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蕾蕾一般都會選擇大品牌的店鋪,畢竟底子厚能經得起折騰。在大品牌裡,她還會優先選擇那些有負面事件的,比如曝出質量問題的、代言人塌房的等等,這樣自己心理也會平衡一點。
讓人意外的是,除了蕾蕾這樣的消費者,還有不少商家也熱衷 " 湊單退貨 "。因為他們瞅準商機,在電商平台上開湊單小店,推出一些容易退款的商品,專門供消費者湊單使用,以此賺取了利潤。
在 " 湊單退貨 " 的熱潮下,消費者拿到了優惠,平台賺足了流量、提升了銷售。然而,拉夫勞倫等 " 被湊單 " 的商家們,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遭受大量損失。
這種損失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方面,有業内人表示,消費者選擇退貨但沒發貨的商品,商家要承擔 2 至 3 元的面單和出庫成本;已經發貨但又召回的,可能要承擔近 5 元的快遞費;如果用戶籤收後再退貨,商家還要承擔運費險抵扣之後的返程費用。
間接損失方面,有消費者會認為自己湊單後又立馬退貨退款,不會對商家造成損失,但是這其實已經在損耗商家的推廣和運營成本。而且如果消費者頻繁退款會導致商家的退款率增加,進而影響商家的平台評分和自然流量,進而影響生意增長。另外,湊單還可能掀起商家之間的惡意競争。有網友表示,某商家建議自己去買其競争對手的商品進行湊單,這顯然也是惡意競争的一種表現。
有機構對雙十一期間各個平台的退貨率做了統計,女裝成為退貨率最高的品類。一家開了 7 年、年銷 2000 萬元的女裝店,因為經常被當做 " 湊單神器 ",擔心遭受巨大損失,甚至選擇在雙十一前夕關閉。
可以說,許多商家苦 " 湊單退貨 " 久矣。追本溯源,造成 " 湊單退貨 " 的核心原因在于平台規則。
" 湊單退貨 " 背後的深層陽謀
今年的雙十一,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個是滿減門檻高,另一個是戰線拉得非常長。
拿淘寶和京東來說,基本的優惠有跨店滿減券,還有 88VIP 和 Plus 會員的大額滿減券等等,淘寶和京東的跨店滿減券,最基礎的都是 " 跨店滿 300 減 50"。
不過,蕾蕾發現,今年雙十一淘寶針對 88VIP 會員的大額滿減券只有 " 滿 3000 元 -240 元 " 和 " 滿 7000-560 元 ",而今年 618 則有 " 滿 1200 元 -100 元 "。顯然,滿減門檻至少提升了一倍。
另外,今年雙十一是從 10 月 14 日開始的,相比去年再次提早十天,堪稱 " 史上最長雙十一 "。
其實,滿減門檻提高和戰線拉長背後是同一個邏輯:增加用戶在平台上的逗留時間。
滿減門檻高了,消費者就需要到處去湊單然後去退貨,這中間就需要花不少時間。戰線拉長,同樣也是早早地就把消費者吸引到平台上,增加逗留時間。比如,雙十一正式預售開始前,平台就開始發放滿減券。為了能夠順利搶到券,消費者必須每天按時蹲守,手速慢了都會搶不到,非常費時費力。
可以說,以前 " 雙十一 " 拼的是 " 手速 ",現在拼的是 " 耐心 "。
那麼,電商平台為何要增加用戶的逗留時間呢?因為用戶的消費越來越審慎,平台銷售額在下滑。星圖數據顯示,2024 年 618 全網銷售總額為 7428 億元,而去年為 7987 億元,同比下降 7%。平台需要讓用戶花更多時間在平台上,提升銷售增長的可能性。
要知道,現在多家電商平台的日子都不好過。阿裡、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平台的月活躍用戶數增長,已經趨于平穩甚至停滞,平台的業績增速也在出現下滑态勢。
2014 年,阿裡和京東兩家的 GMV 總和就占到電商行業的 80%,遠遠領先于其他對手,堪稱 " 打着望遠鏡也看不到對手 "。然而,十年過去,總和占比達到 80% 的公司擴大到了 5 家:32% 的阿裡、17% 的拼多多、15% 的京東、11% 的抖音,阿裡和京東已經失去了絕對的領先優勢。
拼多多和抖音表現出色,但是今年也不再像往日一樣高增長了。與一季度相比,拼多多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淨利潤增速均有所下滑。拼多多董事長陳磊更是直言,利潤逐漸下降的大方向是不可避免的。2023 年全年,抖音電商單月 GMV 同比增速總體維持在 50% 以上,然而今年三月首次出現了同比增速下滑,至 40% 以下。二季度後,增速更是跌至 30% 以内。
為了推動業績增長,各大電商平台都在想盡各種辦法。通過增加滿減門檻,增加用戶逗留時間,成為電商平台挖掘增長潛力的核心辦法之一。
只可惜,一些商家成為平台戰略調整的犧牲品。其實,從過去一段時間幾家電商平台都在推的 " 僅退款 " 就能看出,平台把天平從商家偏向了消費者。
然而,盡管電商平台想盡力讨好消費者,放任 " 湊單退貨 " 現象的蔓延,損失部分商家的利益,但事實是可能會造成 " 三輸 " 的局面。
" 湊單退貨 ",沒有約束就沒有赢家
無論是哪種優惠規則,只有電商平台、商家、消費者實現共赢,才能讓整個生态實現長期增長。
在 " 湊單退貨 " 這件事裡,看似消費者獲得了便利,平台獲得了流量,只有部分商家的利益遭受了損失。事實上,長期來看,這裡面利益受損的不止商家。
早在幾年前,大量消費者就在吐槽雙十一的優惠規則復雜且難懂,堪比高數題。消費者需要拼時間、拼腦力,才能研究出最省錢的購買方案。
今年,不少電商平台也在聽取大眾的反饋,對雙十一的優惠規則進行了簡化。然而,雖然規則簡化了,但種類卻變多了:各種平台券、商家券、預售優惠、定金優惠、滿減優惠……多種多樣的優惠種類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缭亂。
即便消費者湊單退貨成功了,他們對這件事也不一定就那麼滿意。因為,平台通過提高滿減門檻,造成消費者湊單退貨,其實也是在增加他們的購物成本。
比如,今年雙十一蕾蕾為了成功湊單,工作日熬了幾個夜才完成任務,結果錯過鬧鍾上班遲到,到了公司也無精打采,這就造成了時間成本。湊單過程中,蕾蕾随意買了好幾份化妝品,但由于熬夜精神恍惚,她忘記在下單後迅速退貨,結果貨品直接寄到家裡來了,需要自己出運費再寄回去,這就造成了資金成本。
此外,買家頻繁進行拍下秒退款,也會影響他們的信用評級和使用運費險的權益。惡意退貨行為可能導致賬号被凍結,進而影響其在平台上的交易。
其實,消費者和商家對于平台的要求很簡單,就是 " 多一些簡單、少一些套路 "。有媒體展開了一次雙十一大促消費問卷調查,絕大部分人還是認為,雙十一依然有存在的價值,但要有誠意、有實在的福利。相對于依賴湊單的 " 滿減 ",消費者和商家其實更喜歡直接發放優惠券或者直接打折的形式,真正讓 " 讓利 " 這件事變得簡單。
對于商家而言,長期存在漏洞的規則,最後也将失去它的價值,并損害其利益。
一些平台也開始反思大促退款率過高的問題。天貓服飾總經理米瀾在接受采訪時就稱,618 後就注意到這個問題,并且牽頭成立了退貨專項。目前,退貨專項主要圍繞尺碼、品質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減少退貨率。
" 湊單退貨 " 本身并沒有錯,但需要在一個共同受益的規則之下。這是對平台的考驗,也是對商家和消費者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