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蔚來ES8 VS 理想L9,36小時旗艦之争,歡迎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過去 36 小時,蔚吹和理粉打了個天翻地覆。
事實上,你可以從微博抖音處,看到比「吹」和「粉」更極端 10086 倍的稱呼;也可以從這些稱呼中,看出這場從產品到輿論的戰争,究竟有多硝煙彌漫。
從 6 月 24 日早上 10 點,蔚來新一代 ES8 靜态信息、全新選裝政策公布那一刻開始,它與理想 L9 的輿論戰就開始了。
這也是繼全新 ES6 和 L7 之後,蔚來和理想今年第二次針尖對麥芒的產品同台,甚至這次的競争更為致命——它們争奪的,是「國產智能電動旗艦」的稱号,是珠穆朗瑪峰的居住權。
圍繞着這一稱号,去看過去 36 個小時的輿論激鬥,我們能得到更清晰、更精準的結論。
ES8 和 L9 誰的空間利用率更高?誰的設計、用料、三電更「旗艦」?誰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更能反映汽車工業的進步方向?
我們今天做一次戰地記者。
一場精準到皮尺的輿論戰
6 月 24 日早上 10 點,蔚來新一代 ES8 靜态體驗信息放出,随之而來的還有新 ES8 的購車政策調整。
就在這時,一則媒體對新 ES8 和 L9 第三排空間的報道對比,傳遍了簡體中文社交平台:
這場相差一年的誤會,誤打誤撞地成為了昨天蔚吹和理粉「兩軍對壘」的導火索。如果還有沒圍觀,或者投身于此的讀者朋友,那麼我想說——你們錯過了可以載入中國新造車歷史的一天。
我們如何定性這一天?6 月 24 日可能是新造車目前為止,對「旗艦」定義權争論最激烈、雙方輿論炮火最兇猛的一天。
首先就是導火索:第三排。
關于 ES8 和 L9 的空間對比,@水水兄 尤為激烈——甚至可以說,他在昨天發的微博「四指空間不算大,三指才算好的空間;三拳空間算入門的,兩拳四指的空間才叫做非常好」,才是昨天蔚理之争的導火索。
甚至在昨天傍晚,@水水兄 還在微博上直接發布了他對新 ES8 和 L9 的皮尺測量結果:從三排座椅到頭頂,ES8 大概是 86cm,L9 約 85cm。
但同樣參與了 ES8 試駕的「理吹」@高奔,有明顯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L9 的第三排是所有三排座 SUV 中最舒适的,乘坐寬敞感 L9 也比 ES8 高出一個級别」。
從空間出發,ES8 和 L9 支持者的隔空對轟愈演愈烈。
比如 @大波新勢力 昨天晚上的強力輸出:「全棧自研和逆向剽竊哪個更先進?雙腔空懸和諧振塊哪個更先進?蘋果和聯想誰更 NB?」
再比如更激烈的陣地——各大平台的評論區。
伴随着 ES8 靜态體驗出爐的,是各家支持者對 ES8 和 L9 產品瑕疵,或者說配置遺憾的攻擊,甚至是謾罵。
像是 ES8 的交流口,幾乎成為了「眾矢之的」。而行政中島、冰箱更是被認為是「抄襲 L9」。
至于 ES8 的支持者們,也同樣在各大平台對其產品力表示肯定,比如 @billy 電車日記 試駕 ES8 的時候,拍攝的這條全網反響熱烈的視頻:ES8 過溝坎的車身姿态。
而這條視頻下面,則是喜聞樂見的炮火連天,有懷疑 Billy 用不同相機的,也有懷疑相機固定方式不一致的:
受限于文章篇幅,我們很難将昨天縱貫簡體中文互聯網的 ES8 VS L9 大戰完全復盤。以上幾位只是舉例,還有太多博主、網友在為這場大戰貢獻彈藥。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款中國新造車頭牌車型,在 2023 年掀起了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極為激烈,同時也可能是第一次名副其實的「旗艦之戰」。
旗艦的定義權
什麼是旗艦產品?
旗艦代表着某個企業技術實力的極致,同時也是為產品家族争奪最高定價權的标杆。放到整個行業,旗艦們還需要為其品牌争奪話語權,乃至定義權。
當智能電動從荒蕪走向繁榮,定義權成為厮殺的絕對目的。
于是問題就回到了:全新 ES8 真的比 L9 更好?
我們去年就測試了 L9,大家可以點擊這裡回看,也可以在網上找到更詳細的評測。今天我主要聊一下對 ES8 的體驗感受。
首先是昨天吵得最兇的第三排空間。
我自己也參加了 L9 的首試,可以說 L9 和 ES8 都不能很輕松地縱向同時坐進三個我(身高 180 體重 86),對我個人來說都是 70 分左右的三排空間。
但新 ES8 讓我感覺到更進一步的「體驗平權」。
什麼是平權?意思是即使你坐在新 8 第三排,你依然能享受到「旗艦智能電動車」的基礎體驗。
比如嚴絲合縫的環抱設計——新 8 第三排跟車身内沿的接縫,物理和視覺一體性都極強,這才是環抱感的前提。這種一體性甚至不輸理想 L7 第二排。再比如超大舷窗(物理意義上的超大,只看窗幾乎沒有三排感),比如高到離譜的 60W 充電等等。
ES8 三排我覺得唯一的遺憾是扶手略高,但這并不是蔚來的問題,造車就是牢籠裡跳舞。
其次是智能座艙體驗,我認為 ES8,體現了蔚來對于移動智能生活空間,在 NT2.0 體系下的終極形态思考,同時帶來了大量的「獨特理解」。
什麼是體系化?舉一個重點:音響。
這套真 ~7.1.4 音響,用我貧瘠的語言描述一下就是:
分離度 max、人聲位置清晰精準(找一首阿黛爾這樣的母帶女聲,你會發現這套音響的胸腔共鳴、頭聲、high key 咬字,都是超旗艦)、還原度 ultra(比如電鋼琴和古典鋼琴那根弦的差距)、聲場 Ludicrous(坐在 studio 的正中間,樂隊給你開專場)。
至于功率,蔚來的 2230W 是 10% THD 失真率測得,行業内常用的功率是「方形波失真率」——如果用邁巴赫的大柏林之聲,1% 極致失真率為衡量,ES8 是 1768W,大柏林是 1590W。
而這樣的真 · 享受,可以通過與車機的打通,實現前後排的精準定位。
打通,還體現在行政中島——行政中島 2+1 無線充電裡面的「1」,是橫向用來放 NIO PHONE 的。
為什麼 NIO PHONE 要橫置?為什麼那兩個豎着的無線充放在後面,橫置的 NIO PHONE 不會随着中島縮進去而隐藏?這個橫着的位置,對應着其他主打超豪華第二排車型的什麼配置?
再說就是 NIO Phone 劇透了,也更 ES8 軟文了,點到即止。
我們想說的是,在讨論 ES8 和 L9 誰更好的過程裡,我們已經參與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第一次量產旗艦車型的檢閱當中。這是從 1956 年 7 月 13 日解放牌下線以來,中國汽車人夢寐以求的場景,雖然場面太親密了點。
所以我們會看到史無前例的讨論熱情,甚至是史無前例的人身攻擊強度——如果我們底線放低一點,今天的标題就會是「XXX 大戰 XXX」。
也正因如此,只從「交流口」、「塑料冰箱」這些點出發,我們認為讨論的高度和格局都不太夠。
誰是更能促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產品?誰代表着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
上面兩個問題,才是我們除了用戶需求以外,看待 ES8 和 L9 更有意義的角度。
就我個人來說(不代表電動星球其他作者态度),ES8 是比 L9 更好的智能電動車。
你們怎麼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