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哪些AI應用跑出來了?看看全球訪問量最高的AI產品Top 50!,歡迎閱讀。
去年 11 月,ChatGPT 的發布掀起了生成式 AI 的風潮,9 個月過去,有哪些新公司在嶄露頭角?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 " 大赢家 "?
風投公司 a16z ( Andreessen Horowitz ) 今日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公司根據截至 2023 年 6 月 LikeWeb 統計的網頁端和移動端 App 的流量數據,對目前市面上的生成式 AI 產品進行了排名,并在報告中展示了前 50 名。
a16z 是一家成立于 2009 年的私人風險投資公司,投資面向各個行業的早期初創企業和成熟的成長型公司,投資重點領網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 + 醫療保健、消費者、加密貨币、企業、金融科技、遊戲等。成立以來,a16z 前後押中了美國明星互聯網公司—— Facebook、Twitter、Airbnb、Okta、Github、Stripe 等,管理資金超過百億美元。
ChatGPT 遙遙領先,科技巨頭占比少但排名高
毋庸置疑,ChatGPT 在這次排名中勇奪桂冠,去年 11 月推出以來,它就打破了應用程式下載量最快破億的記錄。盡管 OpenAI 過去三個月的網站訪問量有所下滑,但每個月的訪問量仍高達 14 億次,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之一。
其次,Character.AI 排名第二,它的特點在于用戶可以在網站上自定義對話角色并與之互動。值得注意的是,Character.AI 是榜單上為數不多的通過其 App 獲取大部分流量的產品之一。根據 a16z 的報告,該平台的 App 端流量約占總流量的 46%。
Bard 位列第三,它是部署在谷歌最新大語言模型 PalM 2 上的 AI 聊天機器人。今年 7 月,谷歌對 Bard 進行了擴展更新,包括增加了 40 種新語言和一些新功能。根據報道,谷歌計劃于今年推出新的 AI 模型 Gemini,為 Bard 提供支持。
排在第四位的是問答網站 Quora 下的 Poe,用戶可以通過該平台和不同大型語言模型構建的聊天機器人對話,包括 OpenAI 的 GPT-3.5 和 GPT-4、Google 的 PaLM、Meta 的 Llama 2 等。
QuillBot 是唯一一個位列前五的寫作工具,其用戶主要是學生群體,由美國在線輔導網站 Course Hero 在 2017 年推出,創立時間較其他四個產品最早。
需要注意的是,該排名僅僅是根據流量數據得出的,因此它反映的是消費類 AI 產品方面的趨勢,而不是對所有 AI 產品或平台的詳盡排名。
報告還顯示,ChatGPT 的每月流量占整個前 50 名的榜單流量的 60%,每月訪問量高達約 16 億次,在全球網站中訪問量排名 24。
此外,列表中的 80% 都是新產品,產品歷史不到 1 年。在上榜的 50 家公司中,只有 5 家是大型科技公司的現有產品或收購產品:Bard ( Google ) 、Poe ( Quora ) 、QuillBot ( Course Hero ) 、Pixlr ( 123RF ) 和 Clipchamp ( Microsoft)。
排名展現了哪些趨勢?
a16z 在報告中表示,這份名單展示出當前生成式 AI 產品的一些市場趨勢:
(1)大多數領先產品 " 自力更生 "
根據 PitchBook 的數據,除了 5 家產品是科技巨頭所屬之外,剩餘有 48% 的產品完全沒有外部資金的支持。這些自力更生的公司可能是在 " 技術堆棧 " 方面節省了支出,沒有自己的專有模型。
這份名單中的公司幾乎分為 3 種: ( 1 ) 訓練自己的專有模型; ( 2 ) 微調現有模型; ( 3 ) 在現有模型之上構建消費者 UI(類似于 "GPT 包裝器 ")。在前 10 名的產品中,有一半是基于自己的模型構建的,4 款是微調產品,只有 1 款屬于 " 包裝 " 類别。
(2)大語言模型占主導地位,陪伴和創意工具正在增加
基于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簡稱 LLM)的聊天機器人占榜單總流量的 68%。
近幾個月來,另外兩個類别已經開始推動大量使用:一個是人工智能伴侶(例如 Character.AI),另一個是内容生成工具(例如 Midjourney 和 ElevenLabs)。
在更廣泛的内容生成類别中,影像生成是最主要的用例,占流量的 41%,其次是產消者寫作工具(占 26%)和視頻生成(占 8%)。
(3)早期 " 赢家 " 已經出現,大多數品類仍待争奪
盡管 ChatGPT 遙遙領先,但分類别來看,每個類别下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的公司之間的流量差異接近 1 倍,而基于位列榜單的公司在過去 6 個月來平均每月增長 50% 的速度,第一名被超越也是很有可能的。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產品品類的碎片化。專為特定用例或工作流程而構建的產品正在與更通用的工具一起發展,并顯示出它們也可以成為成功公司的迹象。
(4)免費流量占大頭,用戶付費意願高
乘着 AI 熱潮,大多數公司沒有付費營銷,就能夠獲得可觀的免費流量和口碑上漲。
數據也顯示,這些生成式 AI 產品的底部四分之一的流量中只有 2% 來自付費來源。而根據 a16z 對 150 種產品的基準測試,非 AI 消費者訂閱公司的付費流量為 70%。
(5)網頁端 VS 移動端:網頁勝出
目前,消費類的 AI 產品仍以網頁浏覽器為主而不是 App。一方面,浏覽器是接觸最廣泛消費者群體的自然起點,另一方面,許多人工智能公司的團隊規模不大,無法将注意力和資源同時分散在 Web、iOS 和 Android 上。
榜單上只有 15 家公司擁有實時移動端 App,而且與網頁端相比,每月總流量中只有不到 10% 來自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