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789殺手”來了,仰望U7 62.8萬起售,中國汽車集體擠幹豪車溢價水分,歡迎閱讀。
仰望 U7 打響了仰望開始走量的第一槍。
近日,仰望 U7 純電及插混版本同時上市,五座版起售價 62.8 萬元,四座版 70.8 萬元起,插混和純電同價。
和 U8、U9 一樣,仰望 U7 同樣搭載标志性技術雲辇 -Z 和易四方,具備全地形原地掉頭、高速爆胎穩行、平行橫移泊車等能力,但其價格僅需要 U8、U9 的一半。
由于技術硬核、定價激進,仰望 U7 一出,24 小時内整個車圈陷入熱烈的讨論。
某汽車平台上,仰望 U7 以 232 萬的關注指數成為車型熱榜第一;小紅書網友透露,太原店收獲 50 多台訂單,有銷售一個人賣了 7 台;不少價位段重疊的車型都被卷入網友的 " 假想敵 " 列表當中,包括小米 SU7 Ultra、蔚來 ET9 甚至尊界 S800 均無一幸免。
可以預料的是,"789" 三款車今年的日子并不會太好過。
U7 空降這三款車的 " 射程範圍 " 後," 高情商 " 的說法是中國汽車終于頂峰相見,而 " 低情商 " 地說,就是 "789" 迎來了最大的勁敵,容許 12 缸做個簡單的對比。
首先是 "8",雖然尊界 S800 價格未定,但參考定位、車長和上市前的預熱,尊界 S800 的價格或是最高的,如果非要和尊界 S800 對比,仰望 U7 在價格上或許更加有優勢。
但要說直接競争對手,毫無疑問是 "7" 和 "9",且也代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路線。
對比主打運動的小米 SU7 Ultra,仰望 U7 的尺寸要長 200mm,有更長的續航、更先進的底盤表現。雖說路線不同,但仰望 U7 也有 1306Ps 的馬力和 2.9 秒的破百性能,鑑于磷酸鐵锂電池和超過 3 噸的重量,我們已不能要求 U7 太多。
對比主打行政商務的蔚來 ET9,仰望 U7 有雲辇 -Z 電磁懸架,實際表現有待測試,但 U7 還有易四方和水平對置發動機兩個大招。
ET9 的殺手锏是天行主動底盤、換電和 900V 的充電平台。對此,仰望劉曉慶透露,2026 年還會有一款 " 千伏平台 " 的 U7,但價格也許就沒那麼驚喜了。
簡單的對比之下,可見各家造車思路的差異和衝擊高端的手法,各有不同。
2025 年可能成為分水嶺,要麼像小米用極致性價比撕開市場,要麼像比亞迪用技術高牆構築品牌護城河,但相同的都是價格回歸價值。
在 U7 發布會上,仰望楊冬生介紹其水平對置發動機時,不忘提到保時捷,而此前雷軍在小米 SU7 發布會上也曾頻頻對标保時捷,意圖十分明顯。
從将 1500 馬力打到 52 萬,到百萬級易四方打到 62 萬,自主豪華品牌不約而同的都是消滅不合理的品牌溢價。
數據顯示,2025 年 1-2 月,滲透率最低的是 45 萬以上的市場,在充滿溢價的戰場,中國車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接下來,仰望 U7 面臨的挑戰更加復雜,既要承接 U8 積累的高端用戶,又要避免重蹈 U9 月銷百輛的覆轍。接下來仰望 U7 如何在高端領網域大展身手,仍值得期待。
視頻号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