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李秋喜汾酒往事,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斑馬消費,作者 | 楊偉
李秋喜去世 5 小時後,他的前部門——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通過官微,于 12 月 16 日零時 20 分發布訃告,向外界披露這位白酒強人,因心髒病去世的哀訊。
這則不到 150 字的訃告四平八穩,但來自汾酒集團的唁電,對這位前掌舵者,以較大篇幅褒揚和肯定了,其帶領汾酒重回中國白酒版圖的貢獻。
在汾酒復興之路上,李秋喜的作用确實舉足輕重。2005 年他被調至汾酒集團,那時的汾酒,還沒能從山西朔州假酒案陰影中走出,市場份額大幅縮水,被 " 茅五泸 " 遠遠甩在身後。
李秋喜面臨的,是一瓶百廢待興的汾酒,亟待理順内部機制、重塑產品和市場的關系。
好在,他此前有過,帶領晉牌水泥涅槃重生的成功經歷。因此,他來到汾酒,被外界普遍看作救火隊長。
他全面執掌汾酒集團後,企業發生一系列巨變,文化定位、加碼營銷、調整產品結構以及引進戰投華潤等,這瓶老名酒走上了重生之路。
16 年汾酒人生
一周前,63 歲的李秋喜在世界晉商發展沙龍活動中分享心得體會,認為只有處理好生存與發展的辯證關系,企業才能實現良性成長,赢得發展空間。
這是他 20 多年來親自參與市場實踐的切身體會。
上世紀 80 年代初,李秋喜參加工作,一直在國企基層崗位歷練,直至 2001 年展露頭角。
當年,他已任職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董事。這是國内首家以煤炭為原料生產高效復合肥的企業,從煤制合成氨源頭,到產出硝酸磷肥、苯胺等產品,成為煤化工領網域的佼佼者,同時也是山西國資旗下重要企業。
李秋喜曾助力該公司改制更名,通過新項目開啟二次創業。或許正是他在天脊煤化工中的亮眼表現,遂被調任至晉牌水泥——一家連年虧損、瀕臨倒閉的水泥廠。
在李秋喜治理之下,僅僅用了 1 年時間,晉牌水泥就扭虧為盈,成為全國建材行業的佼佼者。這一招點石成金術,奠定了他空降汾酒的基礎。
2005 年,李秋喜 44 歲,開始了汾酒 16 年的人生——調任汾酒集團,擔任副董事長、總經理。
當時汾酒集團的狀況,比早期的晉牌水泥好不了多少,尤其受 1998 年山西假酒案影響,汾酒從白酒行業第一梯隊,滑落至第二梯隊,始終難以走出谷底。
作為清香型白酒領軍企業,山西汾酒 1994 年登陸資本市場,為白酒第一股。卻因連連錯失市場機遇,汾老大被茅五泸甩在了身後。
2009 年冬,李秋喜當選為山西汾酒董事長,正值白酒行業黃金十年尾聲。
升任集團一把手,他提出 2015 年實現百億營收的目标。白酒行業人士對這位長期在化肥、水泥行業浸淫的 " 外行 " 頗有微詞——要知道當時的貴州茅台年營收不到百億,五糧液才剛過百億規模,山西汾酒更是只有 20 多億元。
後來,百億目标在 2012 年提前完成,給了質疑者一個響亮的回應。李秋喜事後總結,改變思維習慣,觀念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
在李秋喜的治理下,汾酒集團從内至外大變革。2017 年集團成為山西國企改革的試點企業,他與省國資委籤下軍令狀,3 年内不完成汾酒整體上市引咎辭職。
2019 年,汾酒集團酒類業務全部并入上市公司,基本完成集團酒類資產整體上市。當年,李秋喜再次出任山西汾酒董事長,直至兩年後卸任。
高調與底色
李秋喜讓汾酒集團轉危為安,并走上發展高速路,他被外界貼上白酒強人的标籤。盡管,他從未承認,也沒有否認。
相較早年間賣化肥、水泥,白酒行業大不相同,產品、商标、渠道和消費市場,出不得一點岔子。
阻擊 " 國酒茅台 " 商标注冊,是李秋喜全面掌舵汾酒集團及山西汾酒後,打的第一次勝仗。
2010 年,李秋喜一改往日的和氣,翻出史料直指貴州茅台篡改歷史。比如,汾酒是民國時奪得巴拿馬金獎的唯一白酒;在開國大典上,汾酒亦是唯一上桌白酒,史料詳實有據。
在高調阻擊行動中,外界這才認識到李秋喜,認識真正的國酒,以及唐詩中杏花村裡的主角,才是汾酒。
李秋喜挺身而出正本清源,也讓汾酒迎來了更多的關注。
國酒茅台商标注冊之事最終流產,盡管這讓貴州茅台方面頗有不快,但雙方并沒有爆發大的矛盾,相反互動頻繁,互相 " 取經 "。
李秋喜的人格魅力,以及治理企業的高超水平,讓對手們佩服不已。
在 16 日貴州茅台發來的唁電裡,貴州茅台對李秋喜贊譽有加,稱其推動中國白酒行業實現 "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 的競合發展,是備受尊敬的 " 行業領軍人物 "。
長期以來,汾酒的歷史地位、市場地位有目共睹。
上世紀 80 年代,汾酒就以清香型引領全國白酒消費市場。據公開報道,1987 年全國市場每售出一斤白酒,半斤是汾酒。1988 年到 1993 年期間,汾酒集團經濟效益連續 6 年奪得全國輕工業桂冠。
可幾經沉淪,上世紀 90 年代,汾酒被濃香代表五糧液反超。後來,白酒市場分化,醬香代表貴州茅台成為絕對霸主。
在追趕頭部酒企過程中,一口晉東南方言口音的李秋喜,提出汾酒的戰略定位: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大力挖掘汾酒文化故事,與中國酒魂挂鉤,汾酒美譽度得到提升。
李秋喜坐鎮期間,推動汾酒品牌 + 文化的重構,公司得以進一步厘清產品和品牌邏輯,有了中高端的汾酒、低端光瓶酒杏花村以及保健酒竹葉青,三大系列梯次配合,夯實了汾酒全國化、重續輝煌的基礎。
李秋喜後時代
2021 年 12 月,李秋喜到齡退休,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轉道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任職會長,發揮企業與地方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為食品行業建言獻策。
對于山西汾酒乃至汾酒集團來說,李秋喜時代正式落幕。
李秋喜卸任的 2021 年,山西汾酒實現營業收入 199.71 億元,歸母淨利潤 53.14 億元。
這一收入規模,還遠未達到他所期待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其功成身退之時,未免留下了些許遺憾。
不過,憑借自身爆發的品牌勢能和二股東華潤鼎力支持的渠道優勢,山西汾酒與頭部酒企的距離,正在逐步拉近。
2021 年,山西汾酒與洋河股份、泸州老窖收入差距并不大,分别相差 53.8 億元、6.7 億元,且山西汾酒收入增速 42.75%,遠高于後二者的 20% 和 24%。
時任山西交投集團董事長的袁清茂接棒後,給山西汾酒定下的目标是,在十四五末,進軍白酒行業第一陣營。
52 歲的袁茂清掌舵之時,正值白酒行業深度調整。2022 年,公司收入突破 200 億元,為 262.1 億元;歸母淨利潤達到 80.96 億元,增速分别為 31.26% 和 52.36%,較上年分别減少 11.49 個百分點、20.2 個百分點。
今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營業收入 267.44 億元、歸母淨利潤 94.31 億元,同比分别增長 20.78% 和 32.68%,較上年同期分别減少 7.54 個百分點和 13.02 個百分點。
增速的放緩,給袁清茂帶來嚴峻考驗。置身白酒存量市場的博弈,山西汾酒能否三分天下有其一,還得打上一個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