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特朗普要輸?,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格隆匯 APP (ID:hkguruclub),作者:深鵬,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文章摘要
兩位候選人政策分歧不大,制造業回流成共識。
• 特朗普支持率下降,哈裡斯追上
• 制造業回流成美政治圈共識
• 全球經濟趨勢轉向區網域化合作
特朗普和哈裡斯的嘴炮大賽,結束了。
這次其實也沒有什麼新奇,因為兩人的政策主張,早在辯論前都已經悉數公布。
所謂的辯論賽,只是為了讓雙方面對面互怼,也讓美國老百姓們豐富一下晚間娛樂,順帶影響一下他們的選票,僅此而已。
不過,美國老百姓還是樂此不疲,畢竟人家玩這個娛樂節目已經超過半世紀,當中也确實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從結果上看,特朗普的支持率跌了,而哈裡斯則追上了特朗普。
于是,股票市場迅速開啟了 " 哈裡斯交易 ",新能源成為最大赢家," 特朗普交易 " 則明顯降溫。
難道,特朗普要輸?
一、分歧
先看看兩者的政策分歧。
一言以蔽之,一個是不想當 " 社團 " 話事人,因為 " 社團 " 裡個個都想占便宜,他只想為自家的美國弟兄們謀福利,而另一個就是依然懷念做社團話事人的高光,并誓言只要大家選我,就帶領社團殺入 " 尖沙咀 "。
這其實是一個很微妙的現象。
在特朗普遇刺的那一天,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他将赢得大選,而拜登将會輸得五體投地。
不過,拜登也是識時務,沒多久就宣布退選,改由副手哈裡斯出戰。
令人意外的是,目前兩個候選人在辯論前的一次民意支持率,居然如此相近,只有一個點。
現在借着一場辯論,哈裡斯居然後來居上,說好的特朗普赢麻了呢?
這可能反映出,美國國内不管上至白宮,下至黎民百姓,對特朗普過分激進的政策主張,是有分歧的。
當中的重點,就落在" 美國優先 "這四個字上。
如果特朗普上台,就意味着美國龐大的海外盟友,會受到負面影響。
這麼多年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現在這麼多的盟友,你憑什麼說一句不管就不管?
這其實會觸及美國核心的治國理念。
說起美國人的核心理念,其實是來源于英國。
英國是什麼?
它是第一個将全球貿易推向高峰的國家,而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英國人的海洋思維,擅長做生意,講法治,有現代經濟學等等因素外,還在于它能夠很好地構建出以自己為中心,然後普惠式的貿易體系,或強迫或吸引很多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
邏輯很好理解,商人嘛,腦袋裡想的無非是把生意做大,賺更多錢,那就肯定需要銷售更多的商品,進而需要更大的市場,更多的買家。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二戰前,英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殖民地體系,這些殖民地都充當着英國商品傾銷地,當然殖民地本身的商品也可以銷往英國,雙方互通有無,形成貿易閉環。
可惜,二戰把日不落帝國打殘了,才有了美國成功接替英國,成為這個全球貿易體系的繼任者的事。
美國人的做法,也有别于英國的直接殖民地模式,它采用的是成立一個全球貿易組織,也就是 WTO。
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是美國人是吸取了英國直接殖民容易引發屬地反抗的教訓,當時已到 20 世紀中葉,世界各地都掀起殖民地獨立的浪潮,就算強大如美國,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二是成立組織的方式,也能夠很好地規避諸如被指責侵犯别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問題,入會有要求,會員有标準,白紙黑字,願意入會就來,不願意就走。
可以說,WTO 對戰後美國經濟以及整個西方世界的蓬勃發展貢獻巨大,對比同一歷史時期的蘇聯與東歐的 " 經互會 ",根本不是一個等級。
所以,如此大的利益,怎麼能說割舍就割舍呢?
二、誤解
不過,特朗普和哈裡斯雖然吵翻天,但客觀地講,兩者的分歧可能沒有媒體炒作的那麼大。
就產業政策而言,把實體產業往回搬,已經是美國國内政治圈的共識,原因很簡單,在經歷了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人就已經意識到,實體產業空洞造成巨大的社會不穩定性。
畢竟,制造業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供就業崗位。
這點,相信我們自己比誰都清楚。
2001 年加入世貿之後,我們經歷了何等的就業繁榮,不都是因為大量的海外制造業轉來了嗎?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00~2010 年,廣東省東莞市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集散地,名副其實的 " 世界工廠 ",全國各地的打工仔紛至沓來。
最高峰的時候,即 2008 年金融危機前夕,東莞的常住人口有 1300 萬。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
其實,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以前華爾街忽悠白宮,把制造業搬到中國,美國企業能夠有效降低成本,賺更多的錢,然後利潤回流美國,政府拿這些錢補貼失業工人也行,大力發展以富人為目标客戶的中高端服務業,從而吸納失業工人也行,而且美國人民還可以買到更便宜的中國造商品。
另外,中高端服務業不僅簡單易行,利潤可觀,也沒有制造業那麼長的鏈條,還不用擔心諸如原材料價格波動、環境污染、工會壓力、土地使用效率低等問題。
總之一句話,穩賺不賠。
結果,華爾街确實賺大錢了,但其他的呢?
不但沒有實現,反而讓美國社會陷入極端撕裂,民粹施虐。
三、回流
理解這一點,再回到經貿領網域,特朗普和哈裡斯的區别,只是一個稍微溫和,另一個更加激進而已。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将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把產線牽回美國,美國也将竭盡全力,吸引全球的實體產業投資。
這裡有一些統計數據,到 2022 年 3 月,美國制造投資總額,歷史性地突破了 1000 億美元大關,增速在 2023 年二季度達到峰值。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公布數據,截至 2024 年 4 月,全美各地共宣布 80 多個半導體相關的新項目,投資總額高達 4470 億美元,其中包括 37 個新芯片制造廠、21 個現有制造廠的擴建、2 個新先進封裝設施、2 個現有先進封裝設施的擴建,以及提供芯片制造關鍵材料和設備的設施等。
2022 年 8 月 16 日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則催生了 316 個清潔能源領網域相關的新項目,其中和制造業相關的項目有 259 個,投資總額 1143 億美元。
那些舉出種種理由,試圖證明美國制造業無法回遷的人,此時又該作何解釋?
别拿那些低端制造業說事,人家什麼時候說過要低端制造業回歸?
人家看上的,是中高端以及未來產業,半導體、電動車、工業裝備等等。
雖然 2024 年制造業的建築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後續的設備投資似乎也沒有很快跟上,讓市場質疑制造業回流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美國的制造業回流,依然在不斷的争議聲中獲得進展。
不僅美國,現在全球都流行這樣回流,大家都紛紛把自己的制造業從别的國家遷回本國,既為了經濟安全,更為了國家安全,這股保護主義洪流,或者說逆全球化洪流,無法阻擋。
時至今日,不管你承認與否,經濟全球化程度都已經越來越低,取而代之的是經濟的區網域化,比如美加墨經濟區、歐洲經濟區、東盟經濟區等等。
大家頂多能夠接受和毗鄰的國家做自由貿易,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對于更遠的國家,則持保留态度,又或者根本不想與之做生意,特别是和自己沒有共同價值觀、沒有相似制度,也沒有傳統和文化關聯的國家。
這才是當下以及未來,最大的一個趨勢。
四、結語
世界走到現在,用咱們自己的話說,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那到底變的是什麼?
有可能重塑二戰、冷戰結束以來的國際秩序。
制造業有句話說得好,三流工廠做生產,二流公司做品牌,一流公司做标準。
于國家而言,亦如此。
每個國家都希望在這種大的轉折期,在秩序重構、規則重置的時候,能夠有所斬獲,能夠争取到最大利益。
因為赢家可以躺赢未來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反之,輸家則可能輸掉未來,等到下一次轉折期,就要好幾代人了。
但願,我們是赢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