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成都車展,經費不足了,歡迎閱讀。
撰文 / 溫 莎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師 超
" 你家活動邀請多嗎?"
成都車展前夕,媒體見面的問候語已經從 " 下一站,去哪 " 變了,大多數人都搖了搖頭," 不多 "。
這是汽車媒體往年沒有出現過的慘談現象。圈外人可能不理解,每年 4 月的北京 / 上海車展,8 月的成都車展,11 月的廣州車展,并稱中國年度三大車展,車展的第一天是例行的媒體日,會有不同廠家邀請全國各地的媒體搶先看車。
根據媒體的屬性、大小,接到汽車廠家邀請的數量不一,但今年,大規模的邀請只剩下寶馬一家。
在汽車商業評論的詢問中,大多數企業表示,沒有活動邀請是因為沒有傳播需求,和品牌傳播節奏不符,成都車展期間沒有新車和重要事件發布。
如果以此為晴雨表,判斷一個行業,那麼汽車品牌們大概率沒錢了。打了三年的價格戰後,合資倒下了,豪華在觀望之中,自主品牌已經習慣了過去的參展模式,新勢力賣一輛虧一輛,參加成都車展已經花出去了動辄千萬的預算,剩下的錢要花在刀刃上。
資深媒體人徐鋒感慨:成都車展要歇菜了。價格戰打了一年多,除了個别企業外都沒有預算了,有些主流企業幹脆不參加了,參加的企業也是走過場,需要媒體、自媒體們自備幹糧去站台。這将是最冷清的一屆成都車展。產能過剩、品牌過剩、產品過剩,展會過剩、媒體自媒體過剩,只有需求在萎縮……
如果以此為标準,判斷一家企業,那麼寶馬 " 露富 " 了。在中國汽車市場掉頭向下的年份裡,寶馬連續 5 年逆市上揚,牢牢占據着豪華車市場第一的位置。在電動化轉型方面,7 月,寶馬登頂歐洲市場冠軍,BMW i 系列增勢迅猛。
媒體沒來,但汽車品牌們還是要來,富庶和愛消費的西南人民一向是汽車品牌最理想的目标閱聽人。本屆成都車展,130 家參展企業集中亮相,展出車輛超 1600 台,比 2023 年多了一款新車。
在展館中舉辦發布會的品牌明顯減少,但車展前後,汽車圈迎來了一波密集的上市,款款都是重磅。
8 月 26 日,問界新 M7 Pro 版的發布會上,餘承東沒提遙遙領先,句句遙遙領先;8 月 27 日,小鵬汽車 10 周年,MONA M03 上市不到一小時大定超 1 萬,小鵬打起了翻身仗;8 月 28 日,全新岚圖夢想家上市,請來了 " 神雕俠侶 " 古天樂和李若彤坐鎮,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一波回憶殺;同一天,極越 07 開啟預售,表示絕不背刺老車主,在談起造車心酸史的時候,CEO 夏一平更是淚灑當場。
汽車品牌似乎也明白了,比起車展媒體日當天,數個品牌擠在同一個展館内此起彼伏的搶時間、搞發布,車展前後舉辦一場屬于自己的活動,才不至于被淹沒在 " 跑場子 " 的媒體和更加吸引眼球的車模之中。
由于邀請的減少,2024 成都車展媒體日,展館冷清了一些,但中國汽車仍然喧鬧鼎沸,成都依舊生機勃勃,汽車人還在來來往往,只不過,一些過去約定俗成的 " 規則 " 正在被打破,車展的意義也開始發生轉變。
焦慮,焦慮,還是焦慮
過去三年,成都車展堪稱命運多舛。
2022 年成都車展,因為疫情只辦了大半天就戛然而止,後來也未重新開放;2023 年成都車展,在大雨瓢潑中度過;2024 年成都車展前,氣象台已經連發了一周的高溫紅色預警信号。
就連今年展館内的溫度,也高得離譜。無論是展台,公共空間,還是二層的采訪間,空調都顯得有氣無力。坊間傳聞是由于展商拖欠展費,場館為了示威,沒有給冷氣開足馬力。
與體表溫度一同升高的,是汽車人的焦慮值。如果說一年前,成都車展散發出的氣質已經是焦慮,那麼一年之後就已經發展為極度焦慮,甚至焦慮到變形。
有人說,如果人類有 10% 的焦慮,能保證不會退步;有 20% 的焦慮,就會產生動力;有 50% 的焦慮,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有 100% 的焦慮,就會變得瘋狂;有了 300% 的焦慮,最終變成野獸。
4 月的北京車展,不會開車的周鴻祎爬上車頂振臂一呼,雷軍在展館裡走了兩萬步,展示出了流量的力量。之後的 5 個月時間,車企高管紛紛從幕後走向台前,開抖音,做直播,轉發視頻号。
伴随着 " 全圈直播 " 的是極致的價格戰,降價,降價和再降價,降到賠錢賣車成為常态。都說銷量是最好的證明,可是銷量也沒轉化為财富。當汽車市場賣得少不賺錢,賣得多也不賺錢的時候,一切開始變得瘋狂起來。
百萬粉絲 up 主 " 原來是翔翔啊 " 直接拉來小米 SU7 與極氪 007 對撞,想以此來一較高下。凱翼汽車副總經理、銷售公司總經理何勇平則直接叫板," 哪個品牌敢質疑凱翼的品質不好,讓他們總經理來接受挑戰。我們各自開各自品牌車,找個封閉的試驗場所,誰踩刹車誰孫子,誰打方向盤誰孫子…… "
" 這是一個,最好的?最壞的?還是最擰巴的時代?"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MO 張明霞曾向汽車商業評論發出反問。在大多人看來,這是新汽車最好的新時代,也是新汽車最亂的新時代。
汽車發布會上,将競品寫在 PPT 已經成為常規操作,車企高管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不 diss 幾句友商就沒有流量;小米昨天還在說賣一輛虧 6 萬,問界過兩天就 " 自爆 " 賣一輛虧 3 萬,各大品牌之間,比價格、比參數、也比慘。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汽車亂世的背後是一場你死我活淘汰賽。
" 我入行的時候,有 300 家新造車企業,有 100 家原來的造車企業,包括商用車,在現在中國有規模的銷量品牌 40 家,只用了 7 年,如果再用 10 年,中國主流的汽車品牌,包括了國有外資合資民營,還剩當年的春秋到戰國一樣,我自己估計小于 7 家。"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 何小鵬最近廣為流傳的一個觀點是,已經死了 260 家的中國市場,還沒進入到決賽," 什麼是入場卷,在未來 10 年裡,起碼要賣 100 萬台強 AI 的汽車,才是決賽的入場卷,還不代表你能夠成功。"
更扎心的是,這還不是新勢力創始人在販賣焦慮,在不同的場合,汽車品牌的一把手們都表達過對于車市未來幾年淘汰賽的預測。
賣車,賣車,還是賣車
車企來成都,是為了賣車。
一直以來,成都車展承載的功能是賣車和社交。這座 " 來了就不想走 "" 的城市是中國汽車消費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市場潛力巨大。
公安部統計,2023 年 9 月底成都汽車保有量就超過北京首次成為了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則以 680 萬輛的汽車保有量力壓北京,再登全國第一。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國各城市汽車銷量中,成都以 14.49 萬輛排名第一,排在後面的是北京(12.94 萬輛)、上海(12.78 萬輛)。2024 年前 7 個月,成都累計銷量達 15.1 萬輛,僅次于杭州,新能源滲透率攀升至 45.5%。
在全國人民捂緊錢包的時候,勇敢的川渝人民還在消費,且意識超前,追捧新能源。于是,成都車展的媒體日上,車展小蜜蜂早早就開始轉了起來,舉廣告牌引流,發放傳單,路過的媒體也是潛在客戶。
成都政府再添一把火,推出持續性且規模可觀的消費刺激政策。和成都車展同一天," 煥新出行 · 智駕蓉城 " 第三輪汽車消費獎勵活動同步開啟,發放獎勵 1 億元。該活動此前已開展兩輪,超 25000 名消費者享受到了購車實惠。
根據規則,2024 年 8 月 30 日至 9 月 20 日活動期間,個人消費者在我市參加活動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家用乘用新車(含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完成購車、上牌流程,并在申報平台提交相關資料,經審核後,按标準發放汽車消費獎勵。
購買新能源汽車,車價 10 萬元以下的獎勵 2000 元;10 萬元(含)至 20 萬元的獎勵 3000 元;20 萬元(含)至 35 萬元的獎勵 5000 元;35 萬元(含)以上的獎勵 8000 元。購買燃油車的,對應新能源汽車獎勵标準減少 1000 元。
在展館中穿梭時,汽車商業評論記者還看到成都車展組委會打造了 " 萬萬沒想到 " 購車抽獎活動:凡是現場購車觀眾即可憑當日購車訂單參與抽獎,有機會赢取最高 49999 元現金大獎。
總而言之,一切為了賣車。
有資深媒體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往前數七八年,成都車展其實從咖位上無法與北上關相比,是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繁榮抬高了成都車展的地位。車市好的時候,大家一起去聚個會,涮個火鍋,聯絡一下感情,市場不好了,成都車展存在的意義就是賣車,今年其實是回歸正常了。
城頭變幻大王旗。成都車展主展館外的巨幅海報,已經從豪華品牌變成了中國品牌。黃金廣告位易主,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時代在變,用戶在變,汽車觸達用戶的方式也變了,車展的方式與媒體參展的方式也要變了。總有一些不變的,成都車展前後的媒體飯局還在,一些人已經不來了,另一些人總要苦中作樂,畢竟未來的路還很長,苦日子還很久。
用何小鵬的一句話說," 在血海中一直遊泳,遊到海水變藍。"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