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UP主與B站的隔閡,不在“150萬”,歡迎閱讀。
作者 / 奈瑠
B 站的 " 停更潮 " 一年一度,每年一提,堪稱互聯網保留節目,而今年的聲勢似乎出了圈層。
從 4 月份浩浩蕩蕩的 " 某大 UP 帶頭停更大軍 " 開始,到前幾日 " 創作激勵不公 " 話題的高輿論,B 站被架上對 UP 主不公不義的境地,甚至在微博、知乎上變成眾矢之的。
一片争執聲中,B 站發布了 2023 年第一季度财報。财報中顯示,B 站第一季度日均活躍用戶達 9370 萬,同比增長 18%。用戶日均使用時長 96 分鍾,日均視頻播放量達 41 億,日均活躍 UP 主同比增長 42%。有超 150 萬 UP 主在 B 站獲得收入。
當主輿論過度偏于一方,客觀發言被埋藏于人群,原本的常态化問題就被放大被加重。尤其是在當前 B 站 UP 收益問題和停更問題熱度并未平息之時,"150 萬 UP" 在一眾數據中極為顯眼,又被當作新一輪隔閡點傳播。
但其實,冷靜下來将視線沉入 B 站生态布局,深入探究各區各階層的 UP 習性、需求可發現,他們與 B 站的矛盾隔閡從來都不在 "150 萬 "。
找對根源
若想找出隔閡的根源,必須抛棄所有表象外衣,回到問題之初。據多位 UP 主反映的各自問題出現時間來推算,B 站與 UP 主之間的無聲硝煙戰争已持續兩年有餘。而兩年前,正值短視頻内容開始大舉融入 B 站,這也是一大部分人将問題結算到 " 短視頻 " 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 短視頻 " 只是提供了宣洩口,并不是本質誘發原因。
在短視頻進入 B 站前,彼時的站内生态環境已經被部分飯圈人以半報復性的心态越攪越渾,彈幕環境、評論區逐漸烏煙瘴氣。" 短視頻 " 内容融入和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博主們入駐 B 站後,在站内推薦機制的助推之下,UP 主稿件質量被 " 中和 ",内容池流量分布發生改變。跟随進來的部分短視頻用戶與飯圈人互相交織行動,攪合風向,多次挑戰 B 站多年來形成的安穩平和狀态和内容底線。
而在雙方硝煙漸起之時,B 站因市場布局和擴容等原因,不得不對短視頻一再放寬,加大縱容度的同時,安撫原住民用戶。可惜此舉沒能迎來平穩過渡,反倒加速了生事之人渾水摸魚,原住民用戶的社區空間一再被擠壓,生态問題再度激化,累積了大量不滿。
B 站站内生态深受二次元風格影響,留存用戶和深度用戶大多主張 " 有仇必報 "。因而,兩年間,每當 B 站有風吹草動之際,在原住民們加入戰局後,即便不是什麼大問題,也總能在輿論渲染下迅速擴大。
而在 B 站的商業化進程中,由于商業化角度和扶持偏好,處于商業化成功之列的僅有頭部 UP 主,中腰部還在轉化之中,占據最大數量的尾部和萌新 UP 只能靠激勵抽成過活。在原本生态環境被侵害,累積大量不滿後,之前沒被 UP 太在乎的收益問題逐漸占據首位。
原本,新 UP 增速過快就已經讓 B 站面臨一些運營挑戰,當創作激勵抽成肉眼可見地下降,活動獎勵多番瓜分調整後,該部分 UP 主幾乎被斬斷了生路。再加之短視頻平台的流量、利潤的對比,帶動了一些中腰部和頭部 UP 的出走意願,形成了當前因收益不均而引發的 " 停更 " 和對峙局面。
真正的需求
B 站核心用戶和其他視頻平台的用戶習性不同。罵 B 站來自于恨鐵不成鋼的愛,出錯了雖不會偏私,但該護還是會護,粉絲對 UP 主雖然有 " 追逐 " 濾鏡,卻不會像粉圈一樣盲目。從 4 月 " 停更潮 " 時多數 UP 主的現身說法和對 B 站的維護來看,大多 UP 主也具備該特點,二次元領網域尤甚。
而得益于其習性特點,我們在當初群嘲聲中逐漸看到了本質:更多 UP 主的真實需求并不只是大多媒體報道的 " 利益 ",重點更在于 " 成長上限 " 和 " 優質創作環境 "。
利益問題方面,UP 主們關注的重點一直是 " 實際性獎勵 "。
B 站最新财報發布後," 創作激勵問題 " 被推到輿論頂峰。事實正如陳睿所述," 創作激勵 " 只是尾部和萌新 UP 的困擾,并不适用于所有階層 UP 主。
然而,UP 們提出 " 創作激勵 " 的本質緣由是其代表意義,而并非指代某一階層問題。問題核心原意為 " 創作激勵 " 是所有 UP 最初收入的基礎,代表了 UP 們對 " 實質性獎勵 " 的訴求。它雖不能代表所有階層 UP,卻反映了有關利益的主體問題。只是該問題在多方采訪轉述之後,主體核心被改變,陳睿的回應便顯得有些答非所問。
" 創作激勵 " 被推到輿論浪尖的原因不止如此,另一原因在于 B 站對實質性獎勵的改變也是從 " 創作激勵 " 開始。自兩年前起,B 站的打卡挑戰和其他各類任務挑戰的獎勵逐漸從還算豐厚的 " 獎金瓜分 " 和 " 持續投稿得更多獎金及大會員 ",變成了 " 僧多粥少 "、送頭像挂件,以及效用被減了不止一半的推廣激勵金,真正的實際性獎勵變得少之又少。激勵大頭只剩下根據播放量、點贊率決定的爆款小目标挑戰。
而 B 站 UP 主也并不是以粉絲量定義分級,而是以其主要收益形式定義,大頭和重點在廣告、商務、直播,其餘是創作激勵中的項目。萬粉以上或粉絲粘度高、視頻三連多的 UP,激勵雖有下降,但在斷更或不更的情況下月入幾百不成問題。
當實際性獎勵大幅減少時,B 站布局和擴張政策使創作活動和推廣機制也在實時變化。與此同時,B 站審核機制一直不太明朗。
在 UP 主交流群中,多位中腰部、尾部、萌新 UP 都表示經歷過有時高質量創作内容被莫名其妙打回整改,低質量小視頻通過速度驚人的情況。這影響了創作心情和内容生态,讓原本就稍有波動的創作氛圍受到了極大影響,側面堵住了一些領網域 UP 主的成長上限。
因所有本質問題原因來自于 " 創作激勵 ",所以在一些媒體報道中,UP 們與 B 站的真實對峙原因和需求差不多被一句 " 利益問題 " 帶過和掩蓋,将本來可以和平商談的基本問題激化成了大矛盾。
暫時穩定的方法
有内部人員私下傾吐,B 站現在似乎陷入兩難,明明在用多個政策解決問題,卻怎麼也吃力不讨好。
根據娛 sir 在各階層 UP 主之間的走訪調查,多位 UP 主在相關媒體采訪過程中回答的問題較為全面,報道出來的是事實,只是側重點并不是他們想要表達的部分。大多 UP 主認為 B 站落入了自己内部考察和外部引導的思維怪圈,受形式所迫,用 " 帝王學 " 和純商業化經濟理論來平衡局勢,搞錯了解決問題的角度。
今年以來,UP 主與 B 站之間的主要矛盾中心一直圍繞 " 實際性獎勵 " 和 " 站内内容、創作生态 " 而展開。
如 " 停更潮 " 事件中,以當下最流行的短視頻平台的标準來考察 B 站 UP 主們普遍投稿的速度,看起來 " 停更潮 " 是 B 站的常态。但若單以 B 站全站創作生态和用戶基底習性來考量,把 " 停更 " 動作視作一種 " 潮流 " 而言其實不算準确。
表面是停更适合于少數行為,并不代表全部,大多數 UP 的停更只是因為沒有業餘時間。深層本質是 B 站當前運營發展方向與站内内容的生產創作環境脫節—— UP 主是 B 站的生存之本,UP 主最大的内容優勢是深度和高質量,但在追求流量和效率的短平快時代,B 站大多内容知識性強,娛樂性中等,傳播性較弱,產出效率偏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持續已久的無聲對峙和 " 停更潮 " 就已經證明了當想要的東西性質相差太多時,過于偏向一方,另一方一定會加速反噬。
對 UP 主而言,為愛發電是初衷,收益是目标,持續而穩定向上的内容生态和發展上限是決定其留存與否的終極條件。"150 萬 " 和 " 停更潮 " 只是情緒出口。
B 站此階段能做的就是在找到平衡方法之前,用較為實際性的舉措穩住老用戶,為認真創作的 UP 提供更多生存空間,同時優化站内生态和彈幕環境。反之,B 站的内容特色會被快速中和,布局知識區内容不足以穩固住源源不斷的新人和 " 求知者 "。
目前來看,在中長視頻平台接連步入全方位廣告時代的背景下,A、B 站是網民用戶最後的安穩之地。UP 主和 B 站用戶短時間内不會有更大的動作,用戶在喜愛的 UP 未徹底離開 B 站時,也不會脫離 B 站。但如果 B 站遲遲未能找到解決根源問題的平衡之法,UP 停更和 "150 萬 " 等更大的事件輿情或會真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