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皇上您穿幫啦!那些讓歷史老師笑到掉頭的影視劇神操作,歡迎閱讀。
::泛娛樂化時代,影視劇已慢慢成為大眾接觸歷史文化的主要視窗。今天,咱們一起在電視劇裡找真實歷史的彩蛋。
衣服穿錯了朝代?這些細節藏學問
首先,唐朝小姐姐的裙子為啥像彩虹?
《妖貓傳》裡楊貴妃的裙子五顏六色,這還真不是亂穿。
考古學家在新疆挖出過唐朝裙子,發現那時候流行 "間色裙" ——把不同顏色的布料拼成一條裙子。
比如初唐的 " 十二破裙 " 就是用 12 塊不同顏色的布拼接,走起路來像彩虹在飄。
不過《妖貓傳》劇組漏了個重要道具:禁步。
這玩意兒是挂在裙腰的玉飾,走快了會叮當響,相當于古代 "優雅走路提醒器 "。就像現在手機有步數統計,唐朝貴婦用禁步提醒自己:
"步子小點,别像個女漢子!"
明定陵出土的和田玉禁步
什麼?
明朝官服上的動物是 " 官職條碼 "?
你沒看錯!
《大明風華》裡官員衣服上繡着各種動物,這可不是随便選的。
明朝給官員定了 " 工作服标準 ":文官繡鳥,武官繡獸,官職高低看動物種類。
《于慎行宦迹圖》,明 平陰縣博物館:
《大明風華》劇照:
就像現在公司胸牌分顏色,明朝一品大員衣服上繡仙鶴(文官)或獅子(武官),七品知縣只能穿繡鸂鶒(一種水鳥)的官服。
有個細節劇組常搞錯:明朝的動物圖案是直接織在衣服上的,像現在印花 T 恤;到了清朝才變成縫上去的補丁。
記住了吧?
下次,看明清劇時,你也可以找找茬兒。
不過,也可以理解,這就好比現代人分不清 iPhone 各代型号,把劉海屏安到老款手機上。
房子會說話:古建築裡的權力遊戲
漢朝皇宮為啥建在高台上?
《漢武大帝》裡的未央宮有三層樓高的台階,這不是為了好看。
因為,古人相信皇帝是 " 天子 ",住得越高離天越近。
考古發現未央宮台基有 15 米高,相當于五層樓,大臣爬台階時得累得呼哧帶喘,抬頭看見皇帝高高在上,自然覺得 "皇上真是天神下凡"。
這種設計總覺得還是暗含着 " 心理戰術 "。
就像現在大公司老板辦公室在頂層,員工上樓匯報工作時,爬樓梯的時間正好組織語言,見到老板時氣勢先弱了三分。
宋朝的商鋪都占道經營?是的。
電視劇《知否》《夢華錄》《清平樂》一系列宋代電視劇中,汴京街道整整齊齊,其實是美化了。(當然,也有可能劇組招不了那麼多群演)
真實情況就像《清明上河圖》畫的:店鋪把貨攤支到街上,行人得側着身子走。
《清明上河圖》繁華街道:
在宋代,宋朝皇帝還專門下過檔案,允許老百姓在街上開店,相當于古代版的 " 發展地攤經濟 "。
劇組沒拍出來的還有 "消防神器" ——望火樓。
《清明上河圖》中的望火樓:
宋朝每隔三百步(約 500 米)就建個兩層樓高的哨所,上面有士兵 24 小時值班,發現着火就敲鑼。
樓裡常備水桶、麻搭(滅火拖把)、斧子,比現在的微型消防站還齊全。
不過《清明上河圖》中的 " 望火樓 " 明顯無人盯梢,樓下官屋還被改成飯館,消防系統荒廢。
為什麼這樣?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看清代劇,可别小瞧親王府的門。《雍正王朝》裡雍親王府的氣派大門,其實每道門都有講究。
清朝規定:親王家用五間大門(中間三間能開),屋脊用綠琉璃瓦鑲黑邊;郡王只能用三間大門。
這就像現在豪車分排量,王府大門就是他們的 " 排量标識 "。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 " 銀安殿 "。
這個正殿就像家裡最貴的真皮沙發,平時舍不得用,只有過年祭祖、接聖旨時才打開。
日常辦公都在旁邊小屋子,和現代人把客廳收拾得漂漂亮亮卻天天窩在書房一個道理。
古人比你想的更有儀式感
儀式感,現代社會講究效率,這個詞漸漸淡淡出公眾視野。
古人,可是儀式滿滿。
電影《封神》、電視劇《大秦帝國》裡動不動就打鼓、敲編鍾,其實商周聽音樂堪比軍訓。
電影《封神》:
《封神》劇照:
天子用的編鍾要擺成四面(宮懸),諸侯只能擺三面(軒懸),就像現在演唱會分内場票和看台票。
演奏時還得配 64 人的 "八佾舞",每行 8 人排 8 行,比現在廣場舞整齊多了。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現代人早八點很辛苦,但你知道嗎?
唐朝公務員凌晨四點打卡。
《長安十二時辰》裡大朝會看着熱鬧,但時間不對。
真實情況是:元旦大朝會凌晨四點開始,大臣們餓着肚子先吃頓 " 廊下食 "(朝廷管飯)。
行禮時要按鼓點磕頭,磕快了算失儀,磕慢了算大不敬。這可比現在公司開晨會嚴格多了,簡直是 " 打工人地獄模式 "。
《武林外傳》中呂秀才說 " 三歲識千字 ",其實考個秀才就要過三關:先考縣級(縣試),再考市級(府試),最後考省級(院試)。
可别小瞧秀才,這可比現在高考折騰多。
古代考生進考場前要脫光檢查,帶進去的饅頭得用油紙包好,硯台不能超過三寸。
最慘的是要在鴿子籠似的考棚裡連考三天,和現在帶零食進網吧通宵打遊戲完全不是一回事。
好了,你是不是也從影視劇中學到了一些文史知識?
如果再看到古裝劇,你也可以找一下茬:看見漂亮衣服先想一下 " 這面料古代有嗎?"
要知道,明朝還沒出現亮片布料啊!
下次看古裝劇時,您完全可以和朋友顯擺:
"看!這個城門樓子應該是單檐歇山頂,他們做成重檐的了!"
保證收獲一片 " 不明覺厲 " 的眼神。
不過,說到底,影視劇就像歷史文化的 " 試吃裝 ",嘗着有意思了,還得來博物館吃 " 正餐 "。
當您真正站在兩千年前的青銅編鍾前,那種穿越時空的震撼,可比任何特效都來得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