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00後姑娘确診癌症,才剛上大學!這習慣都知道不好,可就是改不掉...,歡迎閱讀。
" 你熬的每一次夜,都在消耗甲狀腺壽命。"
近日,話題 " 熬夜熬的是甲狀腺壽命 " 衝上熱搜,引發不少網友共鳴。
有網友無奈感嘆:" 可憐要上夜班啊,不想熬也得熬。"" 有寶寶的父母!這題必須做啊 … 每天都睡不好。"
還有網友現身說法:" 别熬夜,别生氣,甲狀腺癌患者來現身說法,互聯網公司工作 10 年,工作壓力大,還總生氣,所以姐妹們你們記住,千萬别生悶氣,該發瘋發瘋,不要内耗自己。"
1
工作、生活壓力大
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甲狀腺疾病随之而來
為什麼每一次的熬夜都是在消耗甲狀腺壽命?浙江省中醫院甲狀腺外科傅永清教授表示,甲狀腺的疾病與機體的抵抗力、免疫系統息息相關。熬夜會導致生物鍾紊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機體的免疫力也會下降,甲狀腺疾病可能就随之而來。
甲狀腺疾病到底是由什麼因素引起的?傅教授給出的答案讓人很感慨:" 平時的生活習慣,工作、生活上的壓力,現在還有很多年輕人因為房貸壓力很大。"
中醫上又是怎麼看待 " 熬夜熬的是你的甲狀腺 " 呢?浙江省中醫院内分泌科魏佳平主任醫師表示,11 點 - 凌晨 1 點是子時,也就是膽經休養生息之時;凌晨 1 點 -3 點是醜時,也就是肝經休養生息之時。如果在這兩個時間段熬夜,錯過了肝膽經休養之時,就會產生瘿病(即西醫所指的甲狀腺疾病)。
2
" 我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罵人!"
26 歲姑娘長期熬夜患上甲亢
26 歲的萍萍工作三年,自工作以來,她常加班熬夜到凌晨,2、3 點睡覺是常态。來魏主任處看診時,她已經出現怕熱、出汗、脾氣急躁不能自控、心慌、手抖等症狀一個月多了。在公司她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忍不住要罵人,平時睡眠狀态也很差,不易入睡、睡了又容易醒。
魏主任确認萍萍的症狀是典型的甲亢,甲亢患者是典型的肝郁化熱,現在很多年輕人突然出現脾氣急躁、怕熱、汗多、心率失常,很可能就是甲亢的症狀。
3
剛上大學就被查出甲狀腺癌
什麼樣的甲狀腺結節需要手術?
19 歲的姑娘小玲剛上大學,就在入學體檢時被查出了甲狀腺癌。傅教授詢問後發現,小玲平時生活作息很不規律,常常熬夜,還愛吃一些油膩食品,所以她的身形也較胖。好在小玲的甲狀腺癌是早期,在手術後恢復得較好。
20 歲的小雨也有類似的經歷,他比小玲的情況更嚴重,他來醫院時吐氣都很困難,睡覺時出現了嚴重的打呼聲,甚至影響到了在隔壁睡覺的父母。通過甲狀腺 B 超檢查,小雨的氣道被甲狀腺腫瘤嚴重壓迫。" 原本通暢的氣道被壓迫到只剩一道極窄的縫隙,所以他才會出現吐氣困難、打呼嚴重的情況。" 傅教授說。手術後,小雨終于恢復正常,能夠順暢吐氣了。
小雨手術前後的氣道對比圖。(醫院供圖)
現在甲狀腺結節的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來門診看診時,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甲狀腺結節需要手術嗎?對此,傅教授特别說明了甲狀腺結節的手術指征:
1、腫瘤為惡性,且大于 5 毫米。2、腫瘤為良性,但出現了壓迫症狀,導致聲音嘶啞,或影響到周圍的髒器。3、腫瘤為良性,但在胸骨後位,有可能會造成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4、腫瘤為良性,但可能會導致繼發甲亢。5、腫瘤為良性,但有惡變的風險。
4
收藏!這樣自查甲狀腺
數據顯示,我國甲狀腺疾病患者已超 2 億人,女性甲狀腺發病率高于男性。
甲狀腺結節指各種原因使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導致甲狀腺組織内出現異常的增生團塊,有良性及惡性之分。大多數患者無任何臨床症狀,少部分結節可導致聲嘶、呼吸困難等症狀。
甲狀腺結節在臨床極為常見,多與飲食結構不合理、壓力大、肥胖、遺傳等因素有關。常見于女性、老年人及有家族史的人群。如今的超聲技術精準性和敏感性遠優于過去,即使是 1-2mm 的小結節也能清晰檢出,檢出率由原來的 8% 升高到 76%。
雖然檢出率高了,但甲狀腺結節也沒有想得那麼恐怖,大部分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不用過于擔心,只有 5%-15% 的甲狀腺結節為惡性腫瘤。我們怎樣自查甲狀腺呢?
一站:站在鏡子前,全身放松。
二看:觀察自己的脖子,看看較往常有沒有變化,是否變粗,是否有凸起。
三摸:用拇指及其餘四指放在氣管兩側,用指腹輕輕觸摸,感受是否有腫塊,腫塊是否活動。
四吞咽:嘗試吞咽口水,感受一下是否有腫塊及腫塊是否随吞咽上下活動。
如何預防甲狀腺結節?
1.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碘攝入适當,多吃蛋白質食品,不吃過于辛辣的食物,不要抽煙、喝酒,特别要保證良好睡眠。
2. 經常進行運動,避免情緒過度波動。
3. 定期做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彩超檢查。
4. 一旦發現患上甲狀腺結節不要太過緊張,應避免過度幹預,科學遵循醫囑治療。
發現甲狀腺結節後,如檢查結果顯示未達惡性診斷,可以定期觀察,注意結節變化。即使提示惡性也不用恐慌,相對其他癌症而言甲狀腺癌病程進展較為緩慢,惡性程度較低,因此稱為幸福癌,只要積極地治療,治愈率較高、預後也較好。
來源:小強熱線浙江教科(ztv4xq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