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大眾新專利,手機可以替代儀表盤,網友:減配也可以如此清新脫俗,歡迎閱讀。
如今一些汽車都取消了車輛儀表盤,雖然從廠商口中是說 " 追求設計 "、" 減少盲點 ",但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還是出于成本考慮。最近大眾汽車在德國提交了一份專利,就是使用手機來替代汽車的儀表盤。
大眾:手機替代儀表盤
網友:減配也可以如此清新脫俗
大眾提交的這項專利其實十分簡單,就是在原本雙幅式方向盤前方的儀表盤被取消,變成一個類似手機支架設計。然後把手機橫向放置上去,直接可以把手機變成汽車的儀表盤。手機上可以實時顯示汽車的速度等主要信息,當然手機本身也可以繼續使用手機導航等功能。
大眾這個專利看上去簡單,使用方式也較為靈活。車主不但可以 " 一物多用 ",也能充當手機支架,另外還能解決開車看手機的壞習慣的。不過從專利上來看,手機必須安裝定制軟體,上車後與車輛實時連接才行。考慮到目前大眾汽車軟體研發水平,要完美實現不當機、不出錯,或許是個考驗。畢竟車主開車到一半可不想遇到手機軟體閃退、延遲等問題。
另外,考慮到每個車主的手機型号、軟體、配置、網絡不同,這種方式需要做到大量适配和優化,這個工作量和難度可不小。
時代變了,汽車發展方向在改變
好了,有網友要說了:" 這不就是個手機支架嘛?"、" 簡配還能做的如此清新?"
其實仔細一想,大眾推出類似配置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多年前上汽大眾就給朗逸 PLUS 車内原本中控螢幕的位置安裝了一個原廠的手機支架,供用戶安放手機。
當時還有不少車主認可大眾的做法。他們認為:老款朗逸的丐版本來就沒有中控屏,新車雖然依然沒有但多給了手機支架其實是在更新配置;另外,之前的中控大屏使用體驗不佳,實用性也不行,尤其是車載導航,遠不如手機上的體驗更好。
其實汽車廠商追求利潤在車輛配置用料上縮減本身就是常規做法,只是有些你看的見,有些你看不見罷了。不過相比幾年前的朗逸,大眾針對新能源時代的智能汽車為車輛和手機打通鏈接也是現階段車企都在做的事情。
如今的智能汽車在傳統的行駛機械結構上不再重視,或者說在這方面已經遇到瓶頸。轉而是在車内體驗、人機互動、軟體互聯等方面不斷在更新發力。
寫在最後
十年前買車,車企的海報上會強調動力、操控;如今買車,車企的海報上會強調車輛搭載用 8155 芯片,4K 分辨率的螢幕和冰箱的容積。車企錯了嘛?或許沒有,可能就是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