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又一個獨角獸加速跑馬圈地,歡迎閱讀。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張曉玲
作為拼多多之後最受關注的電商平台、科技獨角獸,SHEIN 在海外闖出了一片天,現在又拿出了 " 全都要 " 的氣勢,向資本市場講述一個更動聽、更宏大的故事——平台化、全品類、線下場景。
一向低調的 SHEIN 也開始高調起來。一邊大手筆收購國際時尚品牌的同時,一邊加速推進平台化,向着綜合性電商平台邁進。
9 月 19 日,SHEIN 在深圳舉辦招商戰略會。對于 SHEIN 而言,實現平台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對商家的争奪。
這場招商會讓不少中小商家首次了解到了 SHEIN" 平台化合作模式 " 的詳細内容,包括自主運營模式以及近年來火熱的全托管模式。
SHEIN 高級平台商家管理負責人 Sky Zhang 指出:" 這兩種模式加起來,能夠觸達中國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賣家。"
全托管模式适合沒有海外第三方平台銷售及運營經驗的中小賣家輕松上車,但只充當着 " 供貨商 " 的角色,沒有定價權,後續運營、履約均由 SHEIN 負責。
對于選擇全托管的賣家,SHEIN 最大的要求就是必需嚴控產品質量,這也是平台在快速擴張時期的生命線,稍有不慎就可能像 " 美版拼多多 Wish" 一樣,因為貨不對板而逐漸失去消費者。
當然,選擇全托管模式也意味着沒有定價權,這對商家的利潤是很大挑戰。
為了滿足更多商家的需求,SHEIN 同時提供自主運營模式,賣家能進行包括自主管理選品、上架、市場策略、銷售、庫存、物流等在内的自主運營,SHEIN 則主要提供流量扶持,還提供了包括 0 月租、前三個月免傭金、承擔退貨運費等優惠政策。
不過,SHEIN 對選擇自主運營模式的賣家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商家在海外本土有貨,具備北美市場經驗賣家優先(如亞馬遜、沃爾瑪、獨立站),且過往年度營業額達标。
平台化的背後,是 SHEIN 要從單一的快時尚拓展到全品類。" 做快時尚我們是專業的,做全品類還不夠。" 在此次招商會上,SHEIN 全球開店業務負責人 Jake Wang 坦言,這也是為什麼 SHEIN 要開放新的平台。
由此,SHEIN 面臨一次商業模式的變革 , 要從自營電商為主轉向自營品牌 + 平台的雙引擎發展模式。
據悉,SHEIN 平台化模式已經在巴西、美國、墨西哥上線,并進一步向歐洲等全球市場持續拓展。
SHEIN 平台化的規模野心也不小。6 月 26 日,SHEIN 公布了 " 希有引力 " 百萬賣家計劃,目标是三年助力一萬賣家年銷售破百萬美元、十萬中小賣家年銷破十萬美金。
在此次招商戰略大會上,SHEIN 又推出中國 500 城產業帶出海計劃,預計三年内将深入全國 500 城產業帶。
從曾經默默無聞的快時尚女裝獨立站,到估值僅次于字節跳動、SPACE X 和螞蟻集團的全球獨角獸,SHEIN 已不滿足于自己最大快時尚零售商的身份,正在快速擴展自己的邊界,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從而帶動估值提升。
近兩年 SHEIN 的 IPO 傳聞不斷,對于 SHEIN 而言,上市只是時間問題。去年 4 月一輪融資後,SHEIN 的估值曾達到 1000 億美元,然而受中概股低迷等影響,2023 年 5 月的最新一輪融資中,SHEIN 估值降為 660 億美元。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的競争進入了貼身肉搏的階段, 近一年來,盡管已經超過 Zara 和 H&M,成為全球最大的快時尚零售商,SHEIN 仍感受到了來自 TEMU 等出海鲶魚的威脅。
其中,作為全托管模式的最大受益者,TEMU 憑借低價和對供應鏈的嚴格把控,在海外擴張迅速;速賣通也成了蔣凡主政後阿裡國際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而在平台化上,SHEIN 也将直面與美國本土全品類巨頭亞馬遜的競争。
未來,SHEIN 要一面推進平台化,一面狙擊競争對手,才能蛻變為更具競争力的國際電商公司。這是人們對中國科技公司出海的期許,也是 SHEIN 持續提升估值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