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叮咚買菜翻紅,但下結論還有點早,歡迎閱讀。
出品 | 消費巴士
叮咚買菜成了目前漲勢最好的中概股之一。
今年第三季度,它的營收同比增長 27.2% 到 65.4 億元,Non-GAAP 标準下淨利潤增長 942% 到 1.6 億元,連續八個季度盈利,GAAP 标準下的淨利潤則是 1.33 億元,同比增長 62 倍,連續三季度保持盈利。
财報公布當天,叮咚買菜的股價最高漲到了 4.5 美元,雖然這個數字相比它 23.5 美元的發行價還差了 80% 多,但相較今年股價最低時,漲幅已接近 200%
從 2019 年到 2022 年,叮咚買菜一共虧損了 123 億元,加上每日優鮮暴雷、盒馬業務搖擺,線上買菜、生鮮前置倉成了最前途未卜的賽道之一。直到 2023 年,叮咚買菜才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某種程度上,人們對叮咚買菜的關注更像是對生鮮前置倉和線上買菜業态的關注。大家關心它到底能否盈利,又能否持續盈利。而這些問題,叮咚買菜靠自己的力量只回答了一半,另一半還攥在不斷冒出的對手那裡。
01 誰救了叮咚買菜
誰救了叮咚買菜?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歸納成兩個大點,斷臂求生和破除生鮮迷信。
【斷臂求生】
2022 年以前,前置倉賽道每日優鮮還和叮咚買菜分庭抗禮,社區團購又有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半路殺出,那時的叮咚就像一個對每個陣地都要嚴防死守的士兵。很長一段時間裡,為了和每日優鮮争當生鮮電商老大,前者的業務開到哪兒,後者就會去到哪兒,甚至,它還把業務拓展到對方沒來得及去西南地區。
抛開掙名聲的面子,只看經營的裡子,進軍西南絕不算是好選擇。當地生鮮品類極其豐富,人們生活節奏慢,線上買菜習慣非常不成熟,但在搞規模競賽的時候,似乎誰攤子鋪得廣,誰才能當上王者。
或許是看到對手的隕落,或許是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寒意,叮咚買菜放棄了一味鋪規模,選擇聚焦江浙滬大本營。2022 年 5 月,叮咚買菜陸續退出滁州、珠海、唐山、廈門等城市,2023 年暫停成都和重慶市場的運營,并在廣深兩地關閉了 30 多個站點。
收縮的确讓規模變難看了。從 2021 年末到 2023 年末,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數量從 1400 個減少到了 1000 個,2023 年 GMV 則同比減少了 16.3% 到 219.7 億元。
但聚焦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江浙滬消費群體有相似的飲食習慣,這讓叮咚買菜可以用更統一的動作優化供應鏈、教育市場,從而提高效率。今年第三季度,其在上海和江浙地區的 GMV 分别錄得了 24.5% 和 40% 的同比增長,更有 13 個城市年同比增長超 50%。再看單量,其上海單日倉均單量已接近 1700 單,江浙兩地則超過了 1000 單。
高訂單量意味着,叮咚買菜可以進一步攤薄對前置倉來說最大的一塊運營成本——履約。今年第三季度,叮咚買菜在營收同比增長 27.2% 的情況下,履約成本只增長了 17.1% 到 11.9 億元,履約成本占營收比從去年同期的 23.2% 減少到了 21.4%,這就是聚焦提效最好的證明。
【破除生鮮迷信】
盡管從創立到上市,叮咚買菜都一直标榜自己要 " 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得 ",線上買菜也一直是它的最大亮點。但在求生存的過程中,叮咚買菜不得不把果蔬肉蛋等生鮮放在不那麼重要的位置。
在叮咚買菜 2023 年的财報中,它的生鮮產品、非生鮮标品、預制菜三大品類的 SKU 占比分别為 37.5%、45% 和 17.5%。也就是說在靠線上買菜建立心智後,叮咚正在慢慢引導消費者從它那兒買走糧油、紙巾、滷味熟食和快手菜。
相比生鮮品類,非生鮮标品和預制菜不僅擁有更高的毛利率,損耗也更低、庫存管理起來更省事。浙商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生鮮食材的毛利率最低可能只有幾個點,但即烹即熱 / 即配 / 即食類商品毛利率可以達到 20%-50%, 而自 2021 年底發力預制菜以來,叮咚買菜的毛利率從 2021 年的 20.1% 提升到了 24 年第一季度的 30.6%。
叮咚買菜在這兩個更能賺錢的品類上也的确下足了功夫。公開資料顯示,包括家常小菜 " 蔡長青 "、面點產品 " 良芯匠人 "、蝦類產品 " 拳擊蝦 " 在内,叮咚買菜旗下已經有 9 大預制菜品牌。今年第三季度,它又對鮮活水產、飲用水、三明治、飲料、冰淇淋等數十個細分品類做了差異化開發,它們貢獻了大盤一半以上的規模增長,而在這些被它列出來的細分品類裡,除了鮮活水產,其他均為标品。
02 誰會難倒叮咚買菜
盡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叮咚買菜卻還談不上危機已過。
三季報數據顯示,雖然在發力毛利率更高的預制菜和非生鮮标品,叮咚買菜的整體毛利率卻從去年同期的 30.4% 下降到了 29.8%。按照官方說法,毛利率下降是為了在供應側讓利消費者,但它的營銷費用同樣露出了隐憂。
第三季度,叮咚買菜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增長了 39.1% 到 1.45 億元,增速遠高過公司整體營收增速,營銷費用占比也從去年同期的 2.0% 增加到了 2.2%。
下滑了 0.6 個百分點的毛利率,以及增長過快的營銷費用,讓人不得不懷疑叮咚仍需用更高的獲客成本或者打折促銷,才能在重新激烈起來的競争中赢得用戶。
從目前的競争格局看,山姆會員店的前置倉數量已經接近 500 家,并以每日倉均 1000 的訂單量、230 元的客單價和超 400 億元的 GMV,穩穩站在了盈利能力的最頂端。
山姆之外,盒馬在 8 月被曝出重啟前置倉,京東旗下生鮮業務七鮮 9 月在北京開出首個前置倉,美團旗下直接對标叮咚買菜的小象超市,更是已經覆蓋到了北上廣深。今年上半年,美團新業務同比增長 28.7%、虧損大幅縮窄,集團也部分歸因于 " 小象超市在商品、運營和履約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效率不斷提升 "。
多位住在北京和上海的消費者告訴我們,他們正在增加從小象超市買東西的頻率,因為同類型的商品,小象的價格往往更實惠。
這些對手,或是靠獨有的供應鏈能力穩步盈利和擴張,或者有充足的彈藥推進規模戰和價格戰,它們正在成為叮咚徹底復活之路上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