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不追風口,只造「風眼」,這座城市為何讓人「上瘾」?,歡迎閱讀。
2025 年初,關于人才吸引、創新氛圍、營商環境的議論此起彼伏:哪座城市對年輕人最具吸引力?創新創業應該選擇哪座城市?帶着相關問題,我們詢問了當下最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DeepSeek,它給出了許多參考指标:就業機會多、收入水平較高、生活便利且多元、文化包容性強、創新氛圍濃厚,又或者是政策支持、產業生态、融資環境、人才儲備、生活成本。
具體到城市,深圳,一次都沒有落下。這座改革開放的先鋒之城,一直是最受關注的城市,在風雲變幻的市場環境和激烈的城市競争中,如今的輿論焦點是,深圳是不是被 " 整急 " 了?
然而,當四十多年前蛇口工業區的開山炮第一次炸響,敢為天下先的 " 蛇口精神 " 早已将創新的基因發展成為深圳的城市内驅力。在這場旋渦中,讓深圳既不盲目跟風,也不故步自封,而是以 "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 的擔當,默默為企業、個人打造茁壯成長的沃土。
大疆汪滔曾說,深圳成就了我們,這裡寬容失敗,鼓勵創新;比亞迪王傳福曾說,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騰訊馬化騰曾說,如果不是在深圳,騰訊還會不會是今天的騰訊?……
而來到 2025 年,最火的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宇樹科技,選擇回到南山注冊子公司,創始人王興興解答:" 各地都有各自的優勢 "。而業内人士認為,宇樹科技選擇深圳作為擴展基地,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供應鏈資源和人才優勢,加速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進程。
同一時間,抖音選擇落地前海,注冊資本 20 億元;60 歲的湖南大學校友許韬,在深圳創業十數年,擁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首航新能;成立于 2022 年的逐際動力與 2023 年的智平方分别完成 A+ 與 Pre A+ 輪融資,它們都在半年内完成數億元融資……
" 它不承諾我成功,卻給我無限可能。" 身為普通打工人,重新回到深圳的李林妮也有着切身的體會。她在 17 個月前離開了深圳,選擇回家,在今年 2 月末又重新踏入深圳,也為尋找未來發展的機遇。
或許正如年輕人不願意被熱搜榜 " 綁架 ",打上 " 熬夜 "" 養生 "" 躺平 "" 内卷 " 等各式各樣的标籤。對于深圳這座城市而言,網絡上的标籤已經不重要,只為讓企業和個人在現實中找到真實的體感,真正的價值。
栽種 " 梧桐樹 "
選城市就像一場投資,押注的是青春與未來。在年輕人才的抉擇天平上,生活成本與事業機遇恰似兩端砝碼。
今年即将畢業于江西大學的言東,在 3 月末坐上了前往深圳的高鐵,他笑着将此次行動總結為:"100 塊錢莽深圳 "。按照他的規劃,中午時分就将到達深圳北站,下午先去提早約好的工作面試,晚上前往位于南山的青年驿站。接下來的日子,已經安排數場面試。" 最好半個月内找到心儀的。"
半個月的時間規劃,源于他看到深圳南山最新發布的政策,其中包含了一條于他而言在找工作過渡期内最實惠的政策,應屆高校畢業生免租 15 天。言東還在上學期間就知道應屆生來深圳找工作會有免租的驿站作為過渡期的幫助。" 以前這個時間還是 7 天,現在時間延長對我而言,是最大的禮包了。"
與此同時,言東打開了微信,分享起他女朋友在深圳實習申領到的 520 元 " 感知南山 " 體驗券,裡面有 100 元減 50 元、滿 50 元減 25 元、滿 20 元減 10 元三種面額合計 460 元的消費券,還有 60 元能直接抵扣的交通紅包。
畢業生到外地找工作有免費住宿,如今已經成為許多城市已經開展的政策。中國青年報做了一項調查,91.6% 的受訪畢業生期待短期免費住宿政策在更多城市推廣。這一畢業生期待的政策,深圳是全國首創,并落實了 12 年。這是被反復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深圳也選擇不斷加碼,在今年 2 月末,深圳宣布将原本 7 天的時間,延長至 15 天。
可以說,深圳一直誠意十足,同時也一直用 " 雙區特色 ",為年輕人降低生活成本,提供事業機遇。言東和他女朋友享受的正是近日南山發布的 " 六個一 " ,這也是深圳巧妙調控 " 成本與機遇 " 天平的智慧之舉之一。
" 六個一 " 是指南山區發布的《支持創新創業 " 六個一 " 行動方案》,根據方案,南山将落實 " 一個人 " 政策,包括高校大學生 " 感知南山 " 行動、新引進入戶高校畢業生支持行動、重點產業人才支持行動。落實 " 一間房 " 政策,包括應屆高校畢業生免租 15 天住房保障行動、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住房支持行動。落實 " 一張桌 " 政策,包括人工智能創新團隊支持行動、孵化空間支持行動、產業空間支持行動。落實 " 一筆錢 " 政策,包括青年領航創業團隊支持行動、投早投小投科技行動、聯合培育行動、千億融資行動、創投機構支持行動。落實 " 一場景 " 政策,包括應用場景開放支持行動。落實 " 一條龍 " 政策,包括初創企業 " 一攬子 " 服務行動。
厚植沃土、築巢引鳳,讓深圳成為年輕人最青睐的城市。據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 95 後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報告,深圳連續兩年位居第一。不止于此,深圳也是最多人選擇的城市。在全國已公布的 2024 年末常住人口數據,深圳以新增 19.94 萬的數據,高居全國首位。
這裡強大的經濟活力、優越的政策支持、良好的生活質量和豐富的文化氛圍,讓深圳成為大多數人學習、經歷,專注未來事業機會挖掘的舞台。這也是每個來到深圳的人最真實的體感。
城市困局的破題者
" 搶人大戰 " 的當下,過渡政策已經成為基本項,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事業的機會在哪裡?
麥可思曾發布一項調查,在受訪的 "00 後 " 求職者中,30% 的人擇業時優先考慮就業城市,而決定理想城市的核心因素中,人才政策優厚僅 34% 的人考慮,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活力、就業機會充足、生活環境優越等選項反而排在前面。
在跨境商業、海外資產管理領網域創業超十年的尚施雨,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最終選擇來到深圳。除了地理位置毗鄰香港,利于對接全球供應鏈與資本,拓展海外市場、政府對企業各種形式的降低創業門檻和成本的政策,更為重要的是這裡的氛圍。" 深圳創業密度全國第一,濃厚的氛圍能讓我快速融入,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在深圳某大廠有着多年工作經驗的張雪,2020 年回到華中地區某省會城市,但半年前,她重新在深圳創業。" 有些人和事只有這裡可以遇到,這裡才有最适合我的行業機會。"
然而,當世界不停變化,短期的機會如何轉化為長效的發展,成為每一個創業者的困局。不要貪戀過往、原地踏步,敢于創新,重塑實力和定位或許才是唯一破題的辦法。
張雪回華中的那一年,選擇自媒體創業的向笑笑來到了深圳。" 最開始創業方向是海外抖音教學,當時是風口,賺了一波快錢,但是這一模式沒有高客單、高復購,要不停地想怎麼創造流量,當時我比較焦慮。"
随着同行的模仿,向笑笑也嘗試着轉型,在 2024 年,她跑通了公司的商業模型:幫央國企、產業園區做新媒體轉型,通過互聯網的鏈接,為他們導入產業項目。" 深圳有足夠多的創新和科技成果,但也只有在深圳我才能在短短的時間内接觸到這些核心資源。深圳允許不同的商業模式存在。"
打破傳統模式,不僅是向笑笑突破困局的法寶,也一直是深圳這座城市願意為奮鬥者所作出的改變。
深圳從不怕 " 第一個吃螃蟹 ",在這片土地上,第一個打破 " 小耳朵飯 " 工資制度、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深圳自建市以來,共創造了 1000 多項 " 全國第一 "。
此次南山 " 六個一 " 政策的 " 一場景 " 開放,讓像小馬智行這樣的企業,能夠在中心城區進行場景化應用,為算法、模型優化帶來豐富的數據指引。" 國内面向 L4 以上無人駕駛車輛的場景,主要都在較偏遠城區,深圳敢于把中心城區開放,我們感受到深圳的決心和信心。" 小馬智行深圳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黃凱霖表示,人工智能需要這些場景開放。
疫情之後,國際國内形勢發生的超預期變化,讓創新創業環境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企業或個人都存在發展困局," 不怕富二代啃老就怕富二代創業 " 甚至成為一個熱梗。實際上,核心變化是企業或個人所能接觸的資源在劇烈變化,特别是初期,沒人脈、沒資源、缺資金,又或是商業模式受經驗和認知限制。
"X-Day" 西麗湖路演社—— " 六個一 " 中 " 一筆錢 "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對創新創業困局的探索。該項目從股權融資角度打通資本與技術、產業的連接通道,通過 " 投貸保 " 聯動,集成線上線下多元服務,為企業提供智能化、一體化、定制化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此外,項目還通過專家聯動,從技術壁壘、商業化路徑、資本估值多維度 " 把脈 " 項目。
" ‘一筆錢’全方位地幫助我們解決切實痛點。創業 7 年,從四處奔波到集中交流,‘ X-Day ’是很好的‘相親平台’,為企業提供加速器和動能。" 位形空間 CEO 彭俊熙 4 月初參加活動時表示。
此外,在南山 " 六個一 " 中隐藏着一項極具突破性的探索:将設立總規模 5 億元的戰略直投專項種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對經認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區重點扶持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初創企業給予領投支持,基金内單個項目最高允許 100% 虧損。
這是創投領網域的一個關鍵風向标,更是南山乃至整個深圳深耕創新創業沃土的生動寫照。放眼全國,各地國資中鮮有允許這樣的高容虧率,足見深圳在當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下的大膽突破。
時至今日,深圳依舊是勇向濤頭立的 " 弄潮兒 "," 敢闖敢試 " 的蛇口精神影響着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這種精神不僅讓許多企業與個人找到無限可能,在深圳成就高光舞台,也讓深圳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困局的破題者。
中國式奮鬥的無數種可能
" 剛來深圳工資只有 4.5k,5 年過去,現在是 16k 了。"2019 年稀裡糊塗來到深圳的韓志敏說道:" 大專學歷,在社會上并沒有優勢,畢業前從未想過去一線城市。但拿到畢業證不到一周,我決定拖着行李箱來深圳。"
開始她不認為深圳是 " 夢中情城 ",但後來的經歷讓她收獲良多,有願意分享經驗的領導,更為重要的是,產業交流環境、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包容的市場。" 機會很多。" 她看到大廠辭職改賣快餐、初中畢業成為跨境電商領網域老板、交往的簡單需求發展成創業項目…… " 只要高效執行、勇于創新,懂得借助資源并持續學習,一定有機會成功。"
10 年前,懷揣幾千塊就來到深圳創業的海外留學生馬俊德感觸或許更深。" 深圳有無限可能性,不同于其他因城市底蘊帶來的财富機會,深圳讓更多草根創業有了更加公平的平台。"
馬俊德創辦了共鏈科技,2020 年,公司探索靈活的零工經濟平台,這一模式在全國推廣落地并沒有深圳順利。" 無論發展什麼產業,大到政策扶持,小到公司的注冊、經營、落戶,深圳的效率都是名列前茅的。" 在他看來,深圳不僅給了基礎的創業保障,這裡的包容、平等讓他們快速崛起,積累各類資源。
如今,共鏈科技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校企合作、投資為主的企業。" 在深圳只要有想法,肯努力,永遠不擔心沒機會。" 馬俊德稱。
" 只要有需求,在深圳就能快速組織人才、資金、技術、供應鏈等資源去響應市場。" 悅可昂品牌創始人朱瑞勇表示。2019 年,中山大學畢業的他來到深圳進入品牌咨詢行業,2023 年他在海南創立悅可昂,踏入運動營養補充劑領網域。
" 深圳,讓我接觸到不同領網域、發展階段的企業,拓展了商業視野,搭建起自身商業落地的知識體系,同時也積攢了各類生态資源。" 朱瑞勇表示,回到海南看中自貿港的機遇,将深圳獲得的經驗、思維,以及建立的資源圈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啟航。
事實上,深圳不僅提供成長的沃土,還帶來加速成長的養分。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曾在 2025 年 2 月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初創型的民營企業從設立到成長為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年限為 13.35 年,比全國快 1.05 年;成長為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為 13.25 年,比全國快 1.71 年;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别為 7.65 年和 6.83 年,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郭子平指出,深圳民營企業數量眾多。2024 年,民營企業數量達 262.3 萬戶。其中,A 股上市民營企業 286 家,數量和市值均位列全國第一;民營專精特新 " 小巨人 "886 家,全國第一;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 2.37 萬家和 34 家,位列全國第二和第三。
據統計,深圳已累計迭代推出 1500 餘條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連續 4 年獲評 " 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2024 年新登記經營主體 56.2 萬戶,平均每月新增近 5 萬戶,累計續存總量 440.4 萬戶,居全國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多數人而言,企業的競争力成長,所帶來的具備足夠吸引力的崗位和職業成長空間,也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路徑。
總體而言,深圳,并非将大量資源集中投入到少數優勢領網域或企業,而是對任何具有潛力的領網域和中小企業提供支持,通過深厚積累,實現量變到質變。
此次南山 " 六個一 " 政策,許多企業也評價:現在更能集中精力,聚焦產品、聚焦市場,企業更有底氣向前奔跑。這背後是政府将很多企業不敢想、不能想的事情,幫助他們在想。
盡管不同的故事中,企業或個人的成長不盡相同,但可以看到的一點是,深圳正在用時間證明,當城市脈搏與企業、個人同頻共振,這裡能創造無數超越邊界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