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規模同比縮超兩成 首發“折戟”情況明顯改善,歡迎閱讀。
回顧 2023 年,在震蕩市行情下,新基金發行較往年而言也有所遜色。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28 日,年内新基金發行規模為 1.15 萬億元,同比減少超 22%。在新基金發行減少的同時,年内也未有百億 " 爆款 " 現身。另一方面,2023 年 " 顆粒無收 " 的基金管理人也較 2022 年同期有所增長,多家機構甚至連續多年未有新品。但從新基金發行 " 折戟 " 的情況來看,則較往年有明顯改善。有觀點認為,這一情況改善是一個積極信号,2024 年的新基金發行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倘若市場環境得到改善,投資者信心恢復,那麼新發基金市場也有望回暖。
未見百億 " 爆款 "
在年内市場震蕩的背景下,新基金發行頻頻遇冷。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顯示,從基金成立日來看,截至 12 月 28 日,年内新發基金數量為 1271 只(份額合并計算,下同),發行總規模合計 1.15 萬億元,較 2022 年同期的 1.49 萬億元減少 22.72%。
從基金公司的年内新發情況來看,截至 12 月 28 日,易方達基金以年内首募 441.33 億元領先其餘基金管理人。同期,還有南方基金、嘉實基金、招商基金、鵬華基金的首募份額超 400 億元,分别為 436.81 億元、407.23 億元、406.76 億元、400.11 億元。若從年内新成立的基金數量來看,華夏基金旗下有多達 61 只新品成立,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則緊随其後,年内新成立基金數量分别為 59 只、47 只。
具體到單只產品來看,截至 12 月 28 日,年内未有新基金發行規模超百億元,僅惠升中債 0-3 年政策性金融債、民生加銀恒源債券、興業嘉遠債券、宏利添盈兩年定開債等 8 只債基的發行總規模達 80 億元。而 2022 年同期,則有 8 只新基金的發行總規模超百億元。
主動權益類基金方面,華安景氣領航混合以 54.53 億元的新發規模領先其餘產品,同期,發行規模超 30 億元的還有易方達國企主題混合,為 30.87 億元;而 2022 年則有易方達品質動能三年持有混合、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的新發規模逼近百億元,分别為 99.11 億元、99.07 億元;2021 年更有 16 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新發規模超百億元。
在華林證券資管部落董事總經理賈志看來,2023 年新發基金的數量和規模同比下滑,主要由于權益市場低迷、缺乏賺錢效應等,影響了投資者的認購積極性。
财經評論員郭施亮也提到,年内新發基金規模減少,與市場環境情況密不可分。由于股市行情表現不佳,對應的權益類基金沒有獲得超額回報率,導致投資者加大贖回力度,申購基金的意願也明顯下降。
清盤數量同比增近五成
在新基金發行不及往年的同時,募集失敗的情況也偶有出現。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28 日,年内共有浙商智多恒兩年持有期混合、國壽安保穩德一年持有期混合等 14 只新發基金募集失敗,但較 2022 年同期 26 只基金發行 " 折戟 " 的情況明顯改善。
相較于 2022 年同期 6 家公募旗下分别有 2 只新品募集失敗的情況來看,年内僅有民生加銀基金旗下有 2 只新基金募集失敗,分别為民生加銀進取 FOF、民生加銀卓越配置兩年混合 FOF。
在 IPG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新基金發行 " 折戟 " 的情況有所改善或是由多種因素導致。例如,基金公司營銷策略更加合理可能使得基金產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提高投資者對新基金的認可度。總體來說,這一情況改善是一個積極信号,但也需要注意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如果市場不确定性持續存在,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那麼新基金發行 " 折戟 " 的情況仍有可能再次出現。
除仍有新品發行不順利外,部分存續基金也在年内 " 黯然離場 "。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28 日,年内清盤的基金數量已達 265 只,較 2022 年同期的 237 只增長 11.81%。而在上述的清盤基金中,也包括在年内成立的新品——長盛均衡回報混合。
公開數據顯示,長盛均衡回報混合成立于 2023 年 1 月 17 日,發行規模合計為 4.14 億元。但成立不足 3 個月,4 月 6 日,長盛基金就發布該基金的資產淨值已連續 30 個工作日低于 5000 萬元的提示性公告。9 月,該基金還連續多次提示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截至 9 月 18 日日終,長盛均衡回報混合金已連續 50 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于 5000 萬元的情形,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款。數據顯示,截至 9 月 18 日,該基金的淨資產為 353.57 萬元,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 2.69%。
賈志認為,部分基金清盤是由于產品業績不達标,導致基金持有人 " 用腳投票 ",是對基金管理人的否定,也會影響管理人口碑。不過,最受傷害的還是堅守到最後的持有人,踐行了長期投資,卻沒有對應的收益。
多家公募 " 顆粒無收 "
相較于部分基金管理人的積極布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當前,年内仍有 29 家基金管理人并無新品成立,對比 2022 年同期,則僅有 21 家基金管理人 " 顆粒無收 "。
具體來看,年内 " 顆粒無收 " 的機構包括 20 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以及北信瑞豐基金、長安基金、華宸未來基金、江信基金、九泰基金、凱石基金、先鋒基金、新疆前海聯合基金、新沃基金 9 家公募。值得一提的是,北信瑞豐基金、華宸未來基金、新疆前海聯合基金、新沃基金已連續兩年 " 顆粒無收 "。
而江信基金、凱石基金、先鋒基金更是超三年未有新發,最近一次有新產品成立的是凱石基金,旗下的凱石岐短債于 2020 年 1 月 21 日成立,距今将近四年;先鋒基金最近一次成立新基金則是在 2019 年,而江信基金旗下最近一次新基金成立則要追溯至 2017 年。
從規模來看,上述 3 家機構在行業内的排名相對靠後。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在數據可取得的 189 家基金管理人中,凱石基金的非貨基規模為 1.54 億元,排名第 182;江信基金、先鋒基金的非貨基規模則為 20.98 億元、33.5 億元,分别排名第 153、第 145。
針對多年未有新基金發行的具體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相關機構。凱石基金回復表示,公司在發行新產品時,會綜合考量客戶需求、市場環境及公司經營效應等因素,力争從發行源頭保護持有人的利益。近年來,通過與客戶充分溝通及需求确認,已發行了多只資管計劃,滿足了客戶多元化的投資需求。未來,會繼續整合公司資源,從客戶投資需求出發,精心打磨老產品、理性創設新產品。
在賈志看來,年内沒有新發基金的機構,或由于合作的代銷渠道有限、自身的投研能力較弱、沒有發行成功的信心等。而連續多年無新品發行的公司,主要是排名靠後的小型公募,多年無新發的根本原因是綜合實力較弱,進入惡性循環。
" 長期沒有基金發售或與市場環境、基金公司管理策略以及自身的投資吸引力等因素有關,相對冷門的基金的市場吸引力也有所不足。2024 年的新基金發行情況主要取決于市場環境可否得到實質性的回暖,股市行情冷暖與基金申購熱情息息相關。" 郭施亮如是說道。
柏文喜也提到,2024 年的新基金發行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果市場不确定性持續存在,投資者風險偏好沒有明顯改善,基金產品同質化問題未能得到解決,那麼新發基金市場可能會繼續保持冷淡。倘若市場環境得到改善,投資者信心恢復,那麼新發基金市場也有望回暖。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