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扎根智能電動下半場,一汽紅旗開啟新征程,歡迎閱讀。
「新能源上半場,智能化下半場。」如果說從前這句話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測,如今車企智能化發展則逐漸成為現實。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國内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新車滲透率已經突破 33%,智能座艙滲透率已經超過 59%;如何向智能化轉型,成為汽車行業不可避免的共同話題。對于一汽紅旗這個誕生 65 年的品牌來說也不例外。
轉型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革新,如何在這場革新之中快速更迭技術、把握用戶需求,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中提升競争力始終是國内汽車行業發展中的核心難點。
面對這樣的問題,站在第二階段躍遷成長新階段的新起點,紅旗品牌緊跟國家政策與發展趨勢,「All in」新能源,全網域推動所有車型的電動化并構建新的技術能力體系,為轉型發展描繪出精準的路線,同時,着力于新能源技術,讓創新驅動成果豐碩,打造出深受用戶喜愛的,科技、時尚、前沿的高品質新能源產品。
這樣的「決心」在今年一汽成立 70 周年的系列活動中也可深度窺見——「中國一汽創新成果匯報展」上,紅旗突出展示了 FMEs「旗幟」超級架構下電動平台 HME、混動平台 HMP、智能平台 HIS 三大平台、新智材料、智慧制造、紅旗元宇宙等最新的創新技術成果以及為突破新能源、智能網聯核心技術而建設的中國一汽科技創新基地正式啟用,充分發揮基地前瞻性、引領性、戰略性,加強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同時,第三屆先進制造技術「旗智 · iM」高端論壇上,中國一汽還再次表示将「加大新能源、智能網聯領網域的技術突破瓶頸,搶占技術制高點,做深做透產業鏈,以『All in』新能源汽車的姿态全網域推動電動化轉型,堅決打赢新能源汽車強勢崛起攻堅戰。」
可以說,如今的一汽紅旗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面對行業的挑戰,用「All in」新能源、依托智能化來完成新的品牌躍遷。
「All in」新能源 ,搶占技術制高點
市場格局變換,是 2023 年釋放出的最響亮的信号。尤其是百花齊放的新能源賽道中,中國品牌呈現出了強大的引領之勢。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下半場,中國品牌也開啟了新一輪的自我革新與進化,積極打造模塊化整車架構、推出自研的純電 / 混動平台成了車企緊握手中的王牌。
據統計,在 2023 年上半年,就有近十家中國品牌發布了全新混動平台架構。其中就包括一汽紅旗,其發布了紅旗品牌新能源全球戰略,全新的品牌架構、品牌 LOGO、設計語言、技術平台、產品規劃,其中的核心技術,當屬 FMEs「旗幟」超級架構。
如果說配置決定了一款車的性能,那架構就決定了一家車企整體的硬實力。一輛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構成,研發和生產流程復雜,如果能将汽車設計、制造模塊化、标準化,将為生產效率、成本優化和產品迭代帶來質的提升。
FMEs「旗幟」超級架構下分别有電動平台 HME、混動平台 HMP 和智能平台 HIS,匯聚了一汽集團 8 大技術領網域群和 115 項關鍵技術領網域的所有重大突破和全部最新成果,全部完成後将擁有近 10000 項專利、軟體著作權和知識產權等。
這套旗幟架構具有「五極優點」:極富創新創作、極高集成融合、極強原始創新、極優先進制造、極具成本優勢,能夠實現多種車型的高效研發,在提高開發效率的同時,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
如今純電動車領網域用戶最關注的莫過于電池安全、續航、性能以及駕乘體驗,針對這些痛點,電動平台 HME 包括了高能安全電池、高效電驅、高功智慧補能和智駕安全底盤四大系統。其中包含能量密度高達 260Wh/kg 的電池系統,隔熱散熱一體化技術、立體絕緣技術、系統效率 95.5% 的 HSM 高效電驅系統和主動智能懸架,解決夏天高溫暴曬,冬天續航打折的核心問題,即便在冰雪路面行駛,也能為駕駛者提供不凡的駕乘體驗。
對于混動車型而言,穩定性、高效性、動力性是影響產品力的關鍵。紅旗 HMP 混動平台兼顧橫置、縱置兩大構型,能滿足 B 級車、C 級車以及更多混動車型的需求。配合熱效率 44.3% 和 45.2% 的兩款混動發動機和兩驅、四驅的動力解耦式電驅系統,使混動車型的電池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達到平衡。
面對如今市場對智能化的需求,紅旗品牌憑借智能平台 HIS 打造更沉浸式的座艙體驗:視網膜級的視覺顯示功能,多模态主動情感互動、沉浸式 5D 球幕、2800W 超大功率和 36 通道獨立驅動音響等。在追求智能座艙的潮流下,通過打造智能平台,将最大化增強用戶的駕乘體驗。
依托于 FMEs「旗幟」超級架構,紅旗新能源產品也與大眾見面。紅旗 E001 是一款純電轎車,首發搭載了「旗幟」超級架構下的智能平台 HIS,以國際先進的車雲一體化 SOA 架構為核心,打造高階的智能駕駛和智慧座艙體驗,計劃于今年上市。紅旗 E202 是一款純電 SUV,采用紅旗新能源最新設計理念、搭載系列前沿科技裝備,據悉将于 2024 年 2 月正式上市。
可以洞見,核心技術的加碼使紅旗品牌以更高效的產品迭代搶占技術與市場的制高點。
從源頭開始,将智能化、 數字化 融于制造技術
不同時代對于生產制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一百年前,當汽車從小眾的手工制造走向普羅大眾時,汽車流水線應運而生;幾十年前,當汽車進入多樣化時代,需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時,精益制造成了汽車生產的新标杆;再到如今,需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打造出靈活、高效的汽車制造工廠。
中國一汽将數字化與汽車生產制造結合,創建了這樣一個智慧運營和智慧產線的技術架構:以往需要由人工操作的環節,如今采用數字化信息系統和智能工藝裝備;焊裝生產線上有 600 多台焊接機器人正在工作,通過數字化智能系統采集 3000 多個數據點的信息,能實時判斷焊接條件是否達到了最佳狀态,從焊接到檢測 100% 自動化;衝壓生產線的全過程自動化率也達到 71.4%;各條生產線上,AGV 搬運機器人有條不紊地運行,在生產需要的時點将物料精準送達生產線。
從生產計劃下達、各環節裝配,到產品交付入庫,全過程實現了數智化,各種機器人的加入讓生產質量和產品效率同步。
我們常聽到與汽車數字化聯系最密切的一個詞——「數字孿生」,将一款車的設計、功能、智能駕駛技術等通過數字孿生來模拟、驗證、優化後,再運用到實體車中,幾乎是當下智能汽車設計中必經的捷徑。不過把數字孿生運用到汽車工廠的建設中,顯然是規模更大也更復雜的場景。一汽繁榮工廠就将實體工廠内的環節以 1:1 的比例搬到虛拟空間中,在「數字孿生」平台上。管理人員或者工程人員可以在辦公室内借助「數字孿生」平台實時查看每個車間的工作情況、定位到每個生產線的每個細節,有效提高生產監控水平和工作效率。
随着智能化、數字化的深入產線,一汽紅旗也從傳統生產向高度自動、精益靈活、數字互聯、持續學習的智慧轉變。
最後
在當前汽車行業技術驅動發展的大環境下,一汽紅旗通過自主創新,将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智能化融入到骨子裡,以全新的姿态在市場中提高競争力。
從面向用戶、直面用戶需求,到「All in」新能源擁抱智能化,再到将數字化融入汽車生產制造,一汽紅旗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迎來新的躍遷,為自己創造未來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