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剛剛,外交部發聲:将采取必要措施!美國為何會攻擊中國的地震監測中心?,歡迎閱讀。
據 " 平安江漢 " 官方微博 7 月 26 日消息,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地震監測中心報警稱,該中心發現部分地震速報數據前端台站采集點網絡設備被植入後門程式。該行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目前,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分局已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 285 條之規定,對此案立案偵查,并對提取到的後門樣本進一步開展技術分析,該後門程式能非法控制并竊取地震速報前端台站采集的地震烈度數據。初步判定,此事件為境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組織和不法分子發起的網絡攻擊行為。
據央視新聞,7 月 26 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今天,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和公安局分别發布公開聲明和警情通報,稱經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 360 公司監測發現,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網絡攻擊,初步證據顯示網絡攻擊來自美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毛寧表示,根據中方相關機構發布的通報,有外國政府背景的黑客組織對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實施了網絡攻擊,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我們譴責上述不負責任的行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的網絡安全。
視覺中國 -VCG111400067017
美國為何會攻擊中國的地震監測中心?
另據玉淵譚天微信号 7 月 26 日,就此事件,譚主聯系了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對方表示,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 360 公司對木馬病毒進行了溯源分析,我們從這兩家機構獲悉,這個境外黑客組織來自美國。
又是美國,美國對中國的地震監測中心發動網絡攻擊,到底想幹什麼?
帶着這一問題,譚主和一名專業人士聊了聊。
他表示,地震波穿過的地下介質、結構不同時會產生波速的變化。而獲取地震監測中心的相關數據可以推導出某一區網域的地下結構和岩性。例如推測地下是否有大型的空洞,進而推測它是否是軍事基地或者指揮所。
他給譚主打了個比方,就好比一個人晚飯後出門,他會聽到各種聲音。把這些聲音同時放在一起,可能會覺得很吵鬧,是噪音。但對這些聲音進行最簡單地分析,你就會得出很多信息——有風的聲音,有汽車的聲音。
美國發動這次網絡攻擊,是想分析什麼呢?譚主決定從美國情報機構入手,找找線索。
關于美國情報機構,不少人耳熟能詳的,有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等。
但實際上,這些機構只是美國情報體系的冰山一角,當前,美國有 18 個情報機構:
這 18 個機構隸屬美國不同部門,共同織起了一張情報大網。
其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是發動網絡攻擊的 " 慣犯 "。
去年,我國西北工業大學就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網絡攻擊。
網絡攻擊很有可能還是這兩個部門發起的,那在美國的設想中,如果獲取了這些數據,誰來做分析的工作呢?
結合這次美方對地震監測中心的網絡攻擊行動,譚主對這 18 個情報機構的職能進行了梳理,而後,将目光鎖定在了一個機構上——美國國防情報局(DIA)。
美國國防情報局(DIA),作為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對外軍事情報機構,它的雇員數量以及預算等信息都屬于保密狀态。
最近和它相關的報道,是 DIA 在去年年底成立了一個 " 中國任務小組 ",這個小組召集了一批分析師和專家,專門為 DIA 提供針對中國的 " 工具箱 "。
此外,DIA 還會定時發布 " 中國軍力報告 ",這份報告對美國制定軍事領網域的對華政策有重要的意義。
除此之外,關于 DIA 的信息并不多。但在仔細查詢了 DIA 的發展歷程與組織架構後我們發現,DIA 還有一項職能——軍事地質研究。
從這張圖上就能看到,地質學與軍事有着很強的關聯。
海灣戰争,被稱為 " 現代戰争與傳統戰争的分界線 ",美軍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在戰場上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
當時,很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國的制空權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另一個因素——美軍的地質及地形情報。
在發動戰争前,美軍就對伊拉克的地質資料進行大規模地獲取、分析,确定了伊軍的指揮機構藏在地下 30 米處,并且,美軍還對該機構所處位置的岩層進行了地質分析。
戰争一開始,美軍發射了帶有地質信息芯片的激光制導鑽地炸彈,直接摧毀了伊軍的指揮機構。
看到這,再回過頭看看此次武漢地震監測中心遭到網絡攻擊事件,是否有些細思極恐?
随着戰争形态的不斷發展,民用與軍用設施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精确打擊變得越來越重要。
想要精确打擊,就需要更多的地質與地形情報作支撐。
為了獲取這些信息,美國情報機構加大了網絡攻擊與網絡竊密的力度。當前,美國已經打造了網絡攻擊全套武器裝備,能夠随意攻擊全球目标。
相關報道稱,美國利用目前掌握的地質情報對全球一萬多個重點地下目标進行了多次模拟打擊試驗,為其精确打擊提供重要的參考。
而随着我國地質學的發展,地震監測中心監測的數據會越來越多維,這也意味着,一旦這些信息洩露,能夠被分析出來的信息會越多。
專業人士表示,現在監測中心還會同步監測地下水位與土壤等信息。
譚主注意到,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究土壤對軍事行動的影響,相關研究已經細分到土壤含水量、溫度分别會對軍用車輛通行產生什麼影響。
随着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将中國定義為 " 戰略競争對手 ",美國各大情報機構也都将自己的首要任務調整為幫助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略競争中取得成功。
在美國國防情報局(DIA)總部的牆上,有這樣一句話,要注意普通民眾的意見、評論和玩笑。這句話是提醒他們自己,任何細微的數據和信息都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現在,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就抱着這樣的态度,盯着中國,希望通過網絡攻擊等非法手段獲取中國的信息,制定針對中國的方案。
美國情報機構研究的網絡攻擊武器,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當中: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研究的黑客程式能夠專門針對智能電視,并且,他們制造的一千多種黑客系統幾乎可以覆蓋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電子設備系統;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下屬的 " 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 "(TAO)研究如何遠程入侵汽車計算機系統,以暗殺特定目标;
而美國攻擊地震監測中心的舉動則表明,下一步美國網絡攻擊的對象要向日常化、生活化滲透。
網絡攻擊,看起來離普通人很遙遠,但美國在開發網絡攻擊武器時,就有意識地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領網域相結合,一旦其發動網絡攻擊,受影響的,也會是普通人。
面對這樣的 " 敵人 ",我們要做的不單單是提升自己的防護能力,更要通過跨學科、跨領網域的協同,織起一張防護的 " 天網 "。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玉淵譚天、" 平安江漢 " 官方微博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