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升職降薪!台偽軍一線作戰人員“一刀切漲工資模式”恐成笑話,歡迎閱讀。
為了留住作戰部隊,台偽當局拼命給需要上一線的 " 作戰人員 " 加薪,卻導致一種薪資倒挂的怪現象出現。據台灣媒體 4 月 7 日報道,為了解決軍隊志願役人力不足,賴清德日前宣布 " 加薪計劃 "、最多每月可加 12000 新台币(約合 2650 人民币),此舉雖讓不少基層士官兵開心,卻造成了 " 軍官薪水比部屬少 " 與 " 晉升等于減薪 " 怪象。專家指出,制度可能導致中尉級排長軍官故意不升官;而校官、特别是擔任參謀職務的更高級的軍官則更加不滿。
為了給 " 以武拒統 " 增加戰鬥人員,賴清德此波加薪重點在 " 戰鬥部隊加給 ":凡是被台防務部門認定為戰鬥部隊的連級部門人員,補貼每月由五千增為一萬兩千元;營部直屬連或同級戰鬥支援部門人員,由三千增為七千元。與之相比,志願役官兵皆有的 " 志願役勤務加給 " 僅加五千元,中、上校減為四千元,将軍三千元。
台軍社交媒體
新政策在台軍中引發熱烈讨論,有人警告将出現中尉不願升上尉情況:由于中尉只能擔任排長或副連長,兩者都有戰鬥部隊加給與主官加給,總額超過一萬六千元;而升上尉後如果無法擔任連長,而是調任營部、旅部參謀的話,則兩項加給将同時失去,扣掉中尉升上尉的 " 晉階本俸 " 四千元左右,等于減薪一萬兩千元。
相關官員指出,随 " 聯兵化 " 改革深入,軍内參謀工作本就負荷重,未來上尉作戰官薪水不但可能低于中尉排長,甚至與上士作戰士接近——因後者的職缺挂在營部直屬連而非營部,可領第二級加給。" 現在已有個别中尉,以故意體測未過等方式抗拒晉升,未來恐怕更多 "。
曾任 " 陸軍副司令 " 的前立委吳斯懷說,軍隊是強調階級的科層體系,多數狀況應給高階者較優待遇,以利于領導;實務來說,作戰官或後勤官重要性與辛苦度,絕不下同軍銜的連長;重視基層與戰鬥部隊沒錯,但不該以 " 營/連 " 為界一刀切;台軍應仿效美軍、新加坡軍隊設立專長加給,鼓勵官兵充實專業技能。
新加坡軍隊的特色軍銜 " 軍事專才 "(Military experts),上圖是 2025 年 1 月新加坡國防部授予 125 名軍事專才軍銜儀式上的 3 名代表,分别對應 ME5 級,ME4A 級(與 ME4 的區别是在大學就讀期間即籤約,待遇更高,軍銜标識無區别)和 ME4 級
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說,所有作戰部門志願役,不論兵科、官階與職務,給予相同金額,就能解決上述副作用;未來作戰會朝模組化方向調整,依任務性質從各兵種抽調人員裝備,編成特遣隊或戰鬥群,在此趨勢之下,所謂一、二類作戰人員的分發已無意義。
揭仲指出,當初訂出這種有瑕疵規定,主因是預算不足;如今賴清德承諾增加 GDP 預算到 3%,代表明年預算将比今年增加近 1600 億新台币,足以因應調整制度所需。
台防務部門聲稱,近年來,官兵擔負的戰備任務更加繁重,且受到企業争才及少子化等影響,社會青年從軍服役意願下降,對于戰力造成衝擊。台民意機構國民黨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近期表示,目前志願役招募困難,編現比僅 78%,遠低于所謂正常防務需求的 85%。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今年 1 月份,選擇賠錢提前退伍的台偽軍士官人數,由 2020 年的 401 人,暴增到去年的 1565 人,暴增 4 倍。根據台民意機構預算中心表示,台灣志願役人數去年 6 月底更是降到 15 萬人,為 2018 年後新低。而根據 2025 年度防務預算書,2025 年減少的 " 預算員額 " 中,全都是基層部隊骨幹的士官、上等兵和一等兵,其中大部分賠錢退役人員更是服役于一線作戰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