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歡迎俞敏洪董明珠雷軍出來跟鍾睒睒辯論,歡迎閱讀。
鍾睒睒「首富怼首富」,确實很不「過去的鍾睒睒」,但又很「如今的鍾睒睒」。
文 | 佘宗明
劉曉慶用一段「我吸引你,是你的榮幸;你被我吸引,證明我有魅力。這條你手裡的錄音,如果你私自保留,那是你的榮耀;如果你公之于眾,那是你的恥辱!」 證明了:七十歲,正是敢浪的年紀。
鍾睒睒用一通痛批「搞對立的平台是垃圾」、斥責「愛國」招牌被濫用、直言「我看不起直播帶貨的企業家」、反對價格戰的的剛猛發聲證明了:七十歲,正是敢說的年紀。
在人稱「南書房行走兼領欽天監監正馬公斯克」者來了都得提一杯的地方,身為首富居然這樣「狂」,想不激起輿論水花都很難。
朋友圈裡好多人就說:這下農夫山泉的 PR 有得忙了。
但,你如果真的認為鍾睒睒是口無遮攔,那無異于以月薪 3000 的打工人之心揣度身家 3000 多億的首富之腹了——他要是那麼冒失,哪能輕易坐到首富的位置呢?
依我看,鍾睒睒口頭橫掃一大片,确實很不「過去的鍾睒睒」,但又很「如今的鍾睒睒」。
在動辄得咎的輿論環境已将首富跟「悶聲發大财」的保身術隔離開來的背景下,鍾睒睒口吐「真言」,未嘗不是遭遇那場飛來橫禍式網暴之後的形象塑造策略調整。
01
「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這是尼采的語錄。倘若在「殺不死我的」後面再加個「網暴」,那大概就是鍾睒睒的狀态了。
鍾睒睒不會不清楚,他 11 月 18 日在江西贛州出席活動時說的那番話,會被一堆 TMT 媒體冠上「鍾睒睒回應一切」「首富大戰首富」的名頭,會被一眾自媒體搭配上「重磅」「震驚」「勁爆」的震驚體,會喜提 N 個熱搜,會引發熱烈讨論。
但他還是說了,口無遮攔口不擇言地說了。
▲鍾睒睒的火力全開,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
很顯然,這跟以往的那個鍾睒睒判若霄壤。
2024 年之前的鍾睒睒,給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低調」:雖然連續多年蟬聯中國首富,可很多人連他名字中的「睒」字怎麼讀都不清楚。
畢竟,他多年不接受媒體采訪,不參加企業家聯誼活動,不出席論壇講座。就連 2020 年旗下兩家公司上市敲鍾,眾裡尋他千百度,也是遍尋不着。
在網上,幾乎每任首富都沒能擺脫雞湯式語錄的糾纏。
但鍾睒睒卻俨然成了那個例外:外界流傳的鍾睒睒語錄極少,最多的興許就是他自稱「獨狼」那幾句——「(我)不喜歡拉幫結派 , 更不會阿谀奉承」,「我就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同行們喜歡幹什麼,想什麼,我沒興趣。」
如果「最低調首富」的頭銜需要角逐,那黃铮張一鳴恐怕都只有争第二的份兒。
在過去幾年,「深藏功與名」對于鍾睒睒這樣級别的企業家來說,确實很受用:傑克馬 4 年前炮轟巴塞爾協定「像老年人俱樂部」引發的鏈式反應,就将「君子慎獨」的戒律拍在了企業家的腦門上。
那時候,「悶聲」成了「發大财」的安全打開方式,老板們信奉的邏輯是「言多必失」。
「槍打出頭鳥」中的鳥跟「驚弓之鳥」中的鳥,加起來總會演繹「樹上 7 只鳥,獵人打中 1 只還剩幾只」的故事。
02
但,事情正在起變化。低調未必就是避開輿論風暴眼的最優解。
低調至的鍾睒睒進入網暴射程,就是個标志性事件。它釋放的信号就是:「悶聲發大财」模式對财富金字塔尖那撥人(特别是首富)正在失效。
以往你減少曝光度、降低存在感,網友未必會留意到你。
現在不一樣了。在「就讓 14 億監督 1.4 億吧」為網友行使「監督權」指明新方向後,網友的眼睛就是尺,任你低調再低調,也應無計避熱搜。就算你不說話,許多人也會「代」你說。
在此情形下,低調未必能為首富「避罪」,還可能成為首富「原罪」。
鍾睒睒在宗慶後逝世後「躺槍」,就反映了當下社會情緒的流向之變:「陰謀論」「内幕說」的大行其道固然是鍾睒睒深陷輿論風暴的關鍵因由,鍾睒睒社會形象的模糊也為流言滋生提供了厚土——他的低調,相當于将繪制個人畫像的主動權部分交給了網民。
最終結果表明:在流量浪潮吞噬一切的時代,用避開流量的方式抵御流量的裹挾通常是做無用功。
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說:當 1% 的人占據了大多數财富時 ……1% 的人要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其實是與 99% 捆綁在一起的。
鍾睒睒被網暴,就為此提供了注腳:那 99% 的人中的一小撮,會在畸變心态下向 1% 射出各種毒箭。你可以斥之為民粹,批它是反智,卻無法抵擋這股暗流。
而雷軍、周鴻祎、俞敏洪們就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高調地加入流量共創遊戲,去駕馭流量,而不是去回避流量。
更何況,當下的形勢也需要企業家出來吭聲。在大家都在懷念那個馬雲跟劉強東可以互諷、雷軍跟董明珠可以對賭的年代的氛圍裡,在「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需要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多多發聲的情景中,低調沉默不一定是好事。
事實上,在歷經瘋狂的網暴後,鍾睒睒也在一改此前韬光逐薮、含章未曜的狀态,開始更多地在公共場合露臉。
種種迹象表明,鍾睒睒正在改變沿襲多年的「不響」姿态。他要為自己發聲——為自己的企業,也為自己的聲譽。
今年 8 月,央視《對話》欄目就以《鍾睒睒:理想主義的瘋子》為題,播出了對鍾睒睒的深度訪談。節目中,鍾睒睒圍繞「首富」「網暴」「流量」「慢」「卷」等話題都做出了回應。
這次火力全開,算是他接受央視專訪後的「開放麥」,是他以「高調」為發力點對自我外部形象展開的校正型再塑造。
如果說之前人們看到的鍾睒睒是「躲閃」的,那而今出現在大眾視線中的鍾睒睒就是「真性情」的。
03
從輿論反饋看,鍾睒睒的連番炮轟,在科技圈人士看來是得罪了一大片人,在不少吃瓜群眾看來卻很過瘾。
他将網暴之過歸咎于「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利用了算法,說那些天天網上罵鍾睒睒的人和鍾睒睒一樣都是受害者,符合挺多人對算法控制論、「網民相争,平台得利」情景的想象,也用「網暴者 = 受害者」避免了把自己放在眾多批評者的對立面。
他說自己永遠不會去做直播帶貨,也看不起那些直播帶貨的企業家,在直播帶貨約等于對韭當割的認知被頭部主播接連塌房持續強化的情形下,在眾多企業家走網紅路線招致許多人逆反情緒的語境中,也受到了很多網民的力挺。
他痛恨無下限的價格戰,在價格内卷把低價跟低質畫等号,「品牌 - 白牌」競争格局迎來回調的時下,也來得很正确。
也就是說,雖然鍾睒睒火力全開,但他其實并沒有去挑戰上層或下層的心理紅線,而是将靶子設立在大眾都很不滿或唾棄的方位上。
這裡面,有些話不無道理,比如部分平台汲取制造社會對立的毒流量,比如直播帶貨從「過剩產能出清通道」滑落到「價格内卷螺旋助推器」的迷失,比如愛國名義的被濫用,都值得反思。
但也有很多表述難言在理。比如,批網暴卻将網暴者視作受害者,是将雪花的「庸常之惡」從雪崩的責任鏈條裡摘除了。他們的身份排序中,「加害者」明顯要高過「受害者」。
比如,鄙視參與帶貨的企業家,「認為那些企業是平原型的,我的企業是垂直的,我有根」,也有拉踩之嫌,直播帶貨跟農夫山泉采用的一級經銷體系,都是銷售途徑而已,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之别。很多品牌都将直播間作為銷售數字化的「根據地」,這很正常,農夫山泉直播間不也沒停止帶貨嗎?
▲鍾睒睒直言,看不起直播帶貨的企業家。
再說了,這樣一刀切下結論,也罔顧了俞敏洪們跑來做直播帶貨背後的復雜因由。
還有,稱「我們的(產品)主要就在小店,每天那麼多快遞、外賣小哥在社會掙扎,為什麼要和他們争?」也不乏對電商平台的排斥之意。那麼多快遞、外賣小哥的掙扎,就不能依附在 O2O 電商形态之上?
若幹年前,宗慶後曾怼馬雲的「五個新(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有四個是胡說八道,就反映了「新 - 舊」兩種思維下的互聯網認知歧異。鍾睒睒對電商平台的認知中,也能窺見宗慶後觀念的影子。
所以,針對鍾睒睒的火力全開,認為他對的人能找出一二三四五來證明他是對的,認為他錯的人也能找出一堆 Bug 來。
04
但不管說得對不對,都不是該讓鍾睒睒盡量閉嘴少說話的理由。
表哥就說:聽了大多和稀泥的話,不得罪人的話,處處逢緣的話,鍾睒睒絕不騎牆的态度反倒讓自己覺得耳目一新。在他看來,首富不能想說就說,還不如當個自媒體。
誰說不是呢?
讓首富怼一下首富,天塌不下來。
很多時候,公共表達空間就是這樣的「怼」撐起來的。
在當下,很多人都懷念昔日馬雲「吹牛」、劉強東「嗆聲」、周鴻祎「大炮」的場景。
那時的大佬們還能展現個性、棱角,而不是人形消聲器。
可前些年,很多大佬都習慣了「嘴巴養青苔」——他們被「韬光養晦,再看天時」幾個字點了穴。
畢竟,他們也知道沉默未必是金,但不沉默興許有隐性代價,也怕被「吊路燈」話語視作标靶,或是承受某些額外的風險。
到頭來,他們的吝于表達,也會無形中塑造我們的輿論氣候。
某種程度上,大佬是否敢說敢怼,也是社會活力的顯性風向标。
想想幾年前智能手機、網絡外賣、網約車成風口那會兒,大佬們可沒少怼過。
「怼」背後是激烈競争,競争激發的是社會活力。
說白了,大佬們高調互怼才是正常的,失聲才是不正常——即便這類聲音指向的是怼、罵、吹噓。
一個多元的社會,一個開放的空間,一定是一個容得下互怼的地方。
馬斯克怼比爾 · 蓋茨、對扎克伯格、怼貝索斯,怼得還少嗎?
不必對這樣的「怼」過敏。
令人欣慰的是,這兩年,在汽車圈、AI 圈,這股敢怼的風氣又起來了。
在此情形下,鍾睒睒的「狂」,沒什麼大不了的——他說的話未必就對,但他敢說不是壞事。
加缪說:需要正确,這是庸俗的人的标志。
這句話也許可以加上下半句:懂得包容,才是正常社會的标志。
鍾睒睒說他「看不起直播帶貨的企業家」,我代表我自己強烈支持俞敏洪董明珠雷軍站出來跟他辯論,甚至是怼回去——理不一定越辯越明,但一定要容得下辯論。
✎作者 | 佘宗明
✎運營 | 李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