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4 Ultra上岸:小米手機進入“盧偉冰時刻”?,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 陳鄧新,編輯 | 黎文婕
小米,從來不缺關注。
2024 年 2 月 22 日,小米史上首場 " 人車家全生态 " 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亮相了多款新品,成為互聯網熱議的焦點。
這其中,盧偉冰與小米 14 Ultra 尤為引人注目。
小米 14 Ultra,對盧偉冰到底意味着什麼?作為開年首款重磅 " 超大杯 " 旗艦機,小米 14 Ultra 究竟勝算幾何?衝擊全球高端市場,小米與蘋果終有一戰?
雷軍 " 衝塔 ",盧偉冰 " 守家 "
" 歡迎盧偉冰。"
這是雷軍 2019 年 1 月 2 日發的微博,官宣盧偉冰加盟小米集團,此後負責 Redmi 品牌,執行集團高低配的雙品牌戰略。
至此," 小米 + 雷軍 " 與 "Redmi+ 盧偉冰 " 的組合成型。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與 Redmi 的關系頗為微妙,多數時候是一起打虎的 " 親兄弟 ",偶爾也是競争對手。
盧偉冰曾在微博上坦承:" 我狠起來,友商小米也不放過。"
憑着這股狠勁,盧偉冰帶領 Redmi 一路攻城略地,特别是在海外市場挑了大梁,2022 年占了小米手機海外整體出貨量的超八成。
如此一來,盧偉冰也成為雷軍的 " 股肱之臣 "。
2022 年 12 月 30 日,盧偉冰晉升為小米集團總裁,距離其加盟小米不過三年,一躍成為小米提拔最快的高管。
盡管如此,雷軍依然牢牢掌控基本盤。
據 " 字母榜 " 報道,忙于造車的雷軍,卻并未将手機業務全盤交給盧偉冰,手機部總裁、大家電部總裁等核心業務負責人,依然需要向雷軍匯報工作,且盧偉冰執掌小米集團總裁以來,尚未主導過小米數字系列發布會。
不過,盧偉冰毫無怨言,繼續指哪打哪。
據最新财報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的淨利潤為 59.9 億元,同比增長 182.9%;整體毛利率為 22.7%,連續四個季度環比提升;現金資源增長至 1276 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答卷可圈可點,雷軍徹底放手了。
于是,雷軍将更多精力放在汽車業務上,為小米 SU7 上市作最後的準備,而盧偉冰兼任小米品牌總經理。
小米 14 Ultra,成為盧偉冰主講小米數字系列發布會的首秀。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 盧偉冰 hold 住了全場,借小米 14 Ultra 之勢撕下了舊标籤,從此統領小米的基本盤,可以更好地執行雷軍的戰略并落地。"
耗時五年,盧偉冰終于站到了 C 位。
現場,盧偉冰表示:"2024 年将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态’全面展開之年。在‘人車家全生态’的戰略下,小米通過先進技術與先進體驗的全面引領,由小米澎湃 OS 全面打通人、車、家三大場景,帶動產業鏈,共創以人為中心,主動服務于人的超級智能生态。"
毋庸置疑,小米手機進入 " 盧偉冰時刻 "。
小米 14 Ultra 能否撐起排面?
事實上,小米 14 Ultra 也的确撐起了盧偉冰的首秀。
一方面,開啟手機 " 大光圈雙長焦時代 "。
手機影像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要功能,不但是旗艦機與普通機拉開差距的關鍵所在,更是成為各家 " 超大杯 " 吸引用戶關注與提高品牌形象的 " 殺手锏 "。
因而,小米對 Ultra 系列下足了功夫。
譬如," 銀杏科技 " 曾報道,小米 12S Ultra 與徕卡合作,補上了影像能力的最後一塊拼圖,不但又一次确立了硬體優勢,這次更是将硬體優勢維系了長達 20 個月,這在快消品領網域裡是極為罕見的。
換而言之,超前性成為小米 " 超大杯 " 的核心打法,追求的是 "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從而影像能力造詣頗深。
小米 14 Ultra 也延續了核心打法,搭載了徕卡 Summilux 旗艦雙長焦,擁有更高動态範圍、更大進光量、更出色的微距表現。
單單進光量,小米 14 Ultra 就超蘋果 100%。
對此,徕卡相機公司 CEO 馬蒂亞斯 · 哈施表示:" 小米 14 Ultra 是我們合力打造的最新作品,帶來移動影像光學領網域新一代頂級 Summilux 鏡頭。‘小米 × 徕卡光學研究所’集合雙方最精銳團隊,打造引領時代的移動影像光學系統。"
一言以蔽之,小米 14 Ultra 不但具備挑戰專業設備的影像實力,更是開啟手機 " 大光圈雙長焦時代 "。
另外一方面,比拼手機衛星通信。
眼下,随着衛星通信的天線體積、通話功耗、通信穩定性等難題的解決,引得手機賽道的頭部玩家争相布局,成為手機創新的焦點之一。
毋庸置疑,智能手機正加速進入衛星時代。
" 手機衛星通信功能就像 120 救護車一樣,一輩子也用不到一兩回,但是當你想用的時候,不能沒有。" 有網友稱。
此背景下,衛星通信不再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而成為旗艦機的 " 必選項 "。
如今,小米 14 Ultra 配置了雙向衛星通信功能,彌補了之前小米 14 的遺憾,成功跻身行業第一梯隊。
更為關鍵的是,有後來居上的迹象。
盧偉冰如此評價小米雙向衛星通信:" 尋星速度提升 60%,衛星連接速度提升 29%,小米澎湃 T1 芯片加持,衛星天線收發性能提升 21%。"
" 逐鹿 " 高端,與蘋果終有一戰?
以上可見,盧偉冰與小米 14 Ultra 可謂相互成就,盧偉冰迎來 2024 年 " 第一戰 ",而小米 14 Ultra 則要擴大小米高端化的戰果。
其實,高端化一直是小米核心訴求。
據 IDC 的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3.4%,但平均售價卻同比增長了 8%,高端智能手機的需求正在持續攀升;其中,第四季度 600 美元以上高端產品份額為 27.4%,同比增長 3.7%。
于是乎,高端市場成為兵家必争之地。
雷軍早早就預見了這一幕,以 note 系列、MIX 系列進行了試水,最終在小米 10 的發布會上,正式提出要把小米打造成高端品牌。
眾所周知,由高打低易,由低打高難。
小米也不例外,搶占消費者心智、走向高端之路并不平坦,所幸戰略耐心之下,并未期待通過一兩款產品就完全赢得高端市場。
日拱一卒,小米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 13 系列銷量已突破 500 萬台,而小米 14 系列開售 5 分鍾銷量為小米 13 系列首銷總量的 6 倍,實現跨越式增長,首銷期銷量更是突破百萬台。
一時間,小米 14 與華為 Mate 60 雙雙炙手可熱。
央視《經濟半小時》曾提到:" 随着國内消費者開始認可國產高端機,中國手機市場的均價來到了 3480 元,消費者在線下排隊搶購小米 14 和 Mate60,現場人滿為患,大家有序排隊畫面和諧,而這樣的場景曾經只有在蘋果門店才能看到。"
不難看出,小米成為 " 高端俱樂部 " 的一員。
盧偉冰表示:"2023 年在手機大盤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實現了四個季度的穩步提升,逐步縮小跟前 2 名的差距,全球逐步形成蘋果 / 三星 / 小米的頭部品牌格局。"
這意味,小米正面挑戰蘋果是早晚的事。
畢竟,近些年來,蘋果擠牙膏式創新屢屢被诟病,與殺紅眼的國内競争對手格格不入,萌生 " 逐鹿中原 " 的念頭也在情理之中。
關于此,從業績就可見一斑:2023 年第四季度,蘋果大中華區收入為 208.2 億美元,同比下滑 13%,不及華爾街預期的 235 億美元。
總而言之,品牌高端化是一場 " 持久戰 ",小米已取得一些成績,小米 14 Ultra 謀求再下一城,而盧偉冰也需要更多的勝利。
那麼,盧偉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