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最新修改的放假辦法,本質上是一種“再分配”,歡迎閱讀。
11 月 12 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該 " 決定 ",将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同時,國務院辦公廳也公布了《關于 2025 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在官方渠道進行查閱。具體的細節,我就不再轉述了。因為在這之中,特别受人們關注的,主要是這麼兩件事。
1)2025 年的假期安排,出來了。
這裡,是全年假期示意圖,方便你了解 2025 年的放假情況。
(圖片來自于中國政府網,可左右滑動)
2)2025 年的假期天數,增加了。
2025 年,全年的法定節假日,将從 11 天,增加到 13 天。而這增加的 2 天,将會安排在春節,和勞動節。
但是,請注意,這是新中國成立 75 年以來,除了周末之外,第 3 次延長法定節假日。
75 年。第 3 次。什麼感覺?
嗯。看上去,不是小事。可是,為什麼?為什麼要增加 2 天?意味着什麼?和我有什麼關系?
每一個事件的背後,都有它的底層邏輯。而 " 假期增加 " 的 " 底層邏輯 ",可能會是:再分配。
什麼意思?
你是西虹市某家公司的員工。你的工資,是每年 12 萬元。如果按月來算,就是每月 1 萬元。
你肯定知道,商業的本質,是交易。那麼,這 12 萬元,是你用什麼東西交易來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的角度,有很多。但是,如果從 HR 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工作時長。
那麼,如果要換來 12 萬元的工資,你需要付出多少的工作時長呢?
看圖。
如果,是在 1994 年。那時候,還是單休,一周要工作 6 天,而且法定節假日只有 7 天。那麼,你的工作日,大概是 365-52(每周單休)-7(法定節假日)=306 天。
如果,是在 1999 年。那時候,開始了雙休,法定節假日有了 10 天。如果你真的實現了雙休,那麼你的工作日,大概是 365-104-10=251 天。
到了今年,2024 年。你的工作日,變成了 250 天。你就相當于,用每天 480 元,每小時 60 元的單價,向公司出售了你的工作時間。
而像是這樣向公司出售工作時間,來換取工資收入的交易,你可以看作是," 商業 " 部門對财富的初次分配。
但是,我們之前聊到過。整個社會的運轉,并不是只有商業這一個部門。整個社會的運轉,依賴 3 個部門。商業,政府,和公益。它們分别來完成,社會的三次分配。
因為,商業部門的規則,有時并不完備,不一定能照顧到公平問題。所以,有些人付出了同樣的努力,卻沒得到合适的财富分配。那麼這時,就需要政府這個第二部門,通過稅收、收費、補貼、救濟等方式,在商業部門的第一次分配的基礎上,進行再分配,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公平性。
等等。稅收、收費、補貼、救濟,我都能理解。
可是," 假期增加 ",為什麼也算是再分配?
我們再來算一筆賬。
今天,新規定來了。法定節假日,增加兩天。由之前的 11 天,增加到現在的 13 天。現在,你用來交換工資的工作時長,就變成了 248 天。
可是,公司用來交換你整年工作時長的支出,并沒有變化,還是 12 萬元。如果,你工作時間的單價不變,還是 480 元。這時候,公司就相當于在 248 天的基礎上,額外再支付了 480×2=960 元的工資。
960 元。這個數字,看上去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是 100 名員工,1000 名員工,10000 名員工呢?
10000 名員工,每人每年多支付 960 元,就是 960 萬元。
這就意味着,會有 960 萬元,被從公司的手上," 再分配 " 到了員工們的口袋裡。
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人社局的數據顯示,上海市 2023 年度全口徑城鎮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 12307 元 / 月。那麼,按照這個可能不算太科學的計算方式,每年從公司 " 再分配 " 到每位員工口袋的财富,就大概是 1181.5 元。
是的。增長收斂之後,大家的壓力都很大。但是,應該讓誰來更多地承擔這個壓力呢?至少就目前這次假期調整來看,是企業要承擔更多的壓力。
可是,等等。這不對啊。那另外一筆帳,又算不過來了。
你看,因為假期增加,企業不光是支付了更多的工資,還有可能減少了產值呀。
假如,還是通過工作時間來量化公司產值,那麼員工每多一天法定節假日,企業會損失 1/250 的產值。如果企業有 1 個億的產值,多休兩天假,企業就要承擔 2/250×1 個億 =80 萬的產值損失。
一家企業少 80 萬,100 家企業,就少了 8000 萬產值。這樣一來二去,GDP 不是更少了麼?那還談什麼增長?
所以,這就要看,增加的假期,增加到哪裡去了。
春節,和勞動節。同時,"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統一放假調休,結合落實帶薪年休假等制度,實際形成較長假期。除個别特殊情形外,法定節假日假期前後連續工作一般不超過 6 天 "。
春節,放假 4 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勞動節,放假 2 天(5 月 1 日、2 日)。多放假,當然令人高興。放假誰不高興。同時,消費也有可能得到刺激。
比如,你可能本來沒什麼出去玩的打算。但随着假期的延長,你就 …… 而你一旦出去玩,住宿、就餐、交通等消費,就產生了。
還是以上海為例。根據新民晚報 2020 年報道,國慶期間,上海居民外出旅遊消費共計 707.4 萬人次,發生消費為 80.9 億元,人均花費 1144 元。
而且,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而另一個人得到了收入,又會去另一個地方進行消費。一輪一輪的消費行為積累的產值總和,就有機會比企業們因為多放兩天假而損失的要多了。
現在,你可能就明白了。休假調整,關系到再分配邏輯,和刺激消費促成循環的邏輯。
它看上去和商業無關。但實際上,又和經濟有着特别密切的關系。
所以,雖然假日辦早在 2014 年,就并入了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但坊間還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假日辦,其實是經濟促進辦。
其實,回頭看新中國的假期制度,法定假期,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從單休到雙休,從黃金周到如今的小長假,從除夕 " 被開除 ",到今年重回法定假期,75 年過去了。法定假期的時間,也從 7 天,變成 10 天,11 天,再到 2025 年的 13 天。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當然有很多。
比如,咱有條件了。随着生產效率提升,服務業比重上升,多放幾天也不影響生產了。比如,大家太累了,該多休息休息。又比如,增長收斂。企業和員工之間,也需要通過再分配,來提高公平性。
當然,今天與你分享的這套計算方法,是一個無限簡化過的粗暴邏輯。現實情況,遠比這復雜得多。而這套假期調整方案,到底能不能在企業層面真正得到落實,辛苦了一年又一年的員工,是不是真的能享受得到應有的假期,也都是需要被關注到的,另外一個話題。
但是,我們至少明白了,經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一個微小變量煽動的翅膀,都有可能在各個層面上,產生各種影響。比如,看似讓企業產值損失的假期,卻可能會在更大層面的經濟循環中發揮作用,給 GDP 總量帶來更多的增加。
不知不覺,年底了。2025 年,即将到來。在新的一年裡,固然有新的挑戰,但同時,也有一些新的機會,藏在變化裡。
就比如,今天我們聊到的假期。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