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多多買菜也要送貨上門,但打得過即時零售嗎,歡迎閱讀。
社區流量 + 即時配送 + 電商生态,或許就是拼多多的意圖。
日前有消息顯示,近期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業務多多買菜已在上海開始測試配送到家服務,即從此前的 " 隔日送站 + 站點自提 " 模式更新為 " 隔日達 + 送貨上門 "。據了解,在配送運力方面,目前多多買菜已與順豐同城達成合作。
從站點自提到送貨上門,多多買菜或許是希望通過更新來優化用戶體驗,從而探索更大的增長空間。
畢竟以往社區團購訂單通常是以生鮮品類為主,用戶更多集中于價格敏感型群體,而送貨上門服務的加入,則有助吸引對便利性要求更高的年輕用戶,從而覆蓋到諸如小家電、日用百貨等高毛利商品。此外,社區團購的 " 集單模式 " 天然就具備訂單密度優勢,也有利于多多買菜開展送貨上門服務。
但需要注意的是,社區團購平台支持送貨上門,其實并非多多買菜首創。早在 2022 年,淘菜菜就曾向所有 " 團長 " 推廣 " 免費送貨上門 " 功能,以更新末端配送服務。
彼時淘菜菜 " 團長 " 可選擇 0 元 -50 元不等的 5 個起送金額,以及 100 米 -2 公裡的上門範圍。在開通免費送貨上門服務後,其團點就會被打上 " 送貨上門 " 的标識。此外,美團優選也早已支持 " 團長 " 提供付費送貨上門服務。
當然,與美團優選、淘菜菜依靠 " 團長 " 來實現送貨上門不同,多多買菜不僅引入了順豐同城這個第三方運力服務商,還在商品供給和商品品質上進行了調整。據稱,為了豐富商品供給和提升商品品質,多多買菜目前正在引入拼多多主站的商品,以及在中心倉等環節加強商品品質的考核力度。
但即便抛開與美團優選、淘菜菜的競争,踏入這個新賽道的多多買菜,或許還要面對更強大的競争對手。
眾所周知," 即買即得 "、" 萬物到家 " 的即時零售成為消費新趨勢,已經是正在發生的事實。近年來,包括美團、京東、抖音、快手等大廠,樸樸超市、叮咚買菜等垂類平台,以及山姆、永輝、大潤發等線下傳統商超,均已紛紛加碼即時零售業務。以美團閃購為例,近年來諸多即時零售平台正在不斷加速攻向下沉市場。
雖然從本質上來說,社區團購與即時零售做的都是零售生意,但此前兩者的運營模式和閱聽人群體并不相同,基本屬于是錯位競争。可如今随着多多買菜盯上到家場景,這個局面自然也就會發生變化。換句話說,同樣是聚焦到家場景,從履約時效、商品品質到品牌形象,多多買菜的到家服務要拿什麼來與一眾即時零售平台競争呢?
以履約時效為例,多多買菜的隔日達,顯然不敵即時零售的小時達、甚至是半小時達和分鍾達。更為重要的是,在履約效率更慢的同時,多多買菜的運費甚至還更貴。作為對比,目前多多買菜在上海區網域的上門配送費為 4.5 至 5 元、免運費門檻則是 39 元,而美團自營即時配送業務小象超市的上門配送費為 3 元,免運費門檻僅 29 元。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身為社區團購平台,多多買菜的殺手锏一直是爆品和低價打法,但如今一眾即時零售平台,也幾乎都已經把低價二字挂在了嘴邊。例如,美團的小象超市、樸樸超市等平台,便推出了 " 月中半價日 "、" 月中買一送一 "、" 月初真免單 " 等活動。
此外,雖然多多買菜找到了順豐同城這個運力提供商合作,但後者終究屬于外部力量。如今在餐飲外賣、即時零售等業态對于運力的争奪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這個合作的可靠性究竟有多少仍需時間來驗證。
另一方面,就多多買菜自身而言,目前同樣也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例如,多多買菜雖然在通過發放優惠券等方式,鼓勵用戶嘗試送貨上門,可這一服務尚未實現對所有商品的覆蓋。這也就意味着用戶在下單時,不僅可能面臨湊單難的問題,還會遇到部分商品可以送貨上門、部分商品卻仍需要自提的情況。
總而言之,多多買菜嘗試送貨上門服務,或許标志着社區團購進一步從 " 降本增效 " 向 " 體驗更新 " 轉型。但至于成功與否,則取決于是否能在即時零售的 " 高成本、好體驗 " 與社區團購的 " 低價、高密度 " 之間找到平衡,從而繼續形成錯位競争。
當然,如果拼多多此舉的真正意圖,是借多多買菜的物流體系實現主站商品隔日送達,顯然就要另當别論了。畢竟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多多買菜目前已經開始引入主站的商品,如果此舉能夠成功,拼多多也就有望打造一個 " 社區流量 + 即時配送 + 電商生态 " 的閉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三易生活 "(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