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諾基亞靠專利戰續命?,歡迎閱讀。
作者 | 元帥 編輯 | 吾人
全球專利糾紛頻繁發生,顯然已成常态。
十年前,中國企業維權意識開始萌動,但遇到專利大棒只能花錢消災,大多只能在中國市場與跨國企業對壘,真正走出國門打官司的屈指可數。
了解海外遊戲規則的都知道,知識產權官司在國外往往非常復雜,每個案子少則三五年,多則六七年,一般低利潤企業根本拖不起。高通蘋果、華為三星的專利大戰,纏鬥多時。
此前,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往往被知識產權鉗制,只能在對知識產權保護并不怎麼嚴格的東南亞、非洲、拉美市場拓展。像疫情前智能手機市場表現得不錯的小米盡管在中國和東南亞風生水起,但卻遲遲無法打開歐洲市場,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知識產權問題。
但今日不同往日,到 4G/5G 時代擁有向國外企業收取專利費的能力和抵抗不合理收費的底氣。中國企業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在海外市場學會與跨國企業對壘,走出國門開始不怕打官司。
像 OPPO、vivo、一加等中國手機品牌,因與諾基亞之間的專利訴訟,已暫停在德國市場的產品銷售。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到全球競争,而核心的競争将來源于對知識產權的競争。知識產權作為企業和國家競争力的核心要素,同時也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制造了重重的專利壁壘。
顯然,專利儲備如果不足,将無法為海外市場的開拓保駕護航。
知識產權的競争中,原來中國企業多被動、防守,現在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在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過程中,海外的專利申請一定要到位,這樣才能有拳頭和競争對手抗衡。
01 專利訴訟 " 拉鋸戰 "
諾基亞向全球手機廠商發起了新一輪訴訟,借 5G 專利中獲得主動權。
2021 年開始,諾基亞在英國、德國、荷蘭、巴西和印度等國起訴 OPPO,要求 OPPO 為使用的專利向諾基亞付費。2022 年,諾基亞又在德國、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等地以類似理由起訴 vivo。
最近,德國曼海姆法院駁回了 OPPO 對諾基亞的一項專利侵權訴訟,認為諾基亞的產品沒有侵犯 OPPO 的專利,判令 OPPO 承擔法律費用。這是諾基亞在德國、荷蘭和巴西等地取得的一系列有利判決之一。
而 OPPO 則向融中财經表示,這只是其在歐洲起訴諾基亞的 11 起專利案件中的一個,并且後續還有進一步審理程式,目前還沒有最終結論。
諾基亞方面還向融中财經透露,自 2021 年以來,OPPO 針對諾基亞主張了 8 項自己的專利侵權,其中 7 個案件被判定為專利不具備有效性的意見 / 結果或對該專利不構成侵權,還有一個案件尚待判決結果。在此期間,諾基亞已在德國、荷蘭和巴西分别取得禁令與初步禁令,并在英國獲得了有利判決。
據了解,諾基亞曾在 2018 年與 OPPO 達成一項專利協定,該協定在 2021 年到期。随後,雙方因專利權糾紛相互起訴,多次對簿公堂。
根據 OPPO 的介紹,諾基亞自 2021 年起在全球十幾個國家起訴 OPPO,試圖以大規模訴訟迫使 OPPO 接受不合理的高額專利許可費,OPPO 随後被迫在中國和歐洲對諾基亞提起反訴。
"OPPO 尊重諾基亞的知識產權,并在 2018 年曾經與其籤署過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定,但諾基亞目前主張的過高專利許可費明顯與其專利實力并不相符,我們呼籲諾基亞回歸到理性收費的道路上來。"OPPO 官方知情人士說。
目前 OPPO 在歐洲起訴諾基亞的專利案件共有 11 起,6 月 27 日德國曼海姆法院關于 EP3672346B1 專利的判決僅僅是其中之一。OPPO 在歐洲起訴諾基亞的一部分專利目前收到了歐洲專利局和法院關于有效性的初步意見,但後續還有進一步的審理程式,這些專利的有效性尚無最終結論。
而截至目前,諾基亞在德國起訴 OPPO 的 14 件專利中,已有 8 件因有效性問題被法院判定案件中止,有 1 件被判定無效,有 2 件被判定不侵權。此外,諾基亞還有多件專利在歐洲、中國專利局被認定無效。諾基亞在印尼起訴 OPPO 的 5 個專利案件也已全部被當地法院駁回,并判決諾基亞承擔全部訴訟費用,諾基亞的上訴也被印尼最高法院駁回。
OPPO 稱,尊重第三方知識產權并倡導合理收費,截止目前 OPPO 已經和超過 30 家的企業和專利池達成專利許可或專利交叉許可協定。OPPO 倡導以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許可人和被許可人之間的知識產權争議,互相尊重專利價值,但 OPPO 堅決反對專利不合理高價收費,堅決反對以訴訟脅迫被許可人談判和接受不合理高價許可費的惡意行為。
OPPO 同樣尊重諾基亞的知識產權,并在 2018 年曾經與其籤署過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定,但諾基亞目前主張的過高專利許可費明顯與其專利實力并不相符,我們呼籲諾基亞回歸到理性收費的道路上來。OPPO 願意與諾基亞共同努力,通過友好協商方式解決雙方的專利費争議。
盡管如此,OPPO 自去年以來還是清空了其在德國的官方網站。除 OPPO 以外,vivo 還宣布暫停在德國銷售。
今年 4 月,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在一場專利案中裁定諾基亞勝訴,并授予了 vivo 在當地市場的銷售禁令。該訴訟涉及諾基亞 4G 标準必要專利。據 vivo 德國官網 5 月 30 日的最新消息,vivo 已決定暫時停止在德國市場銷售產品。
vivo 認為,諾基亞提供的專利報價并不合理,違背了 FRAND 原則。接近 vivo 的一名業内人士對第一财經表示,在新的協定報價中,諾基亞提出了遠超于之前協定的報價,一旦接受,行業效應将會對中國手機廠商帶來更大負面影響。
在資深通信分析師付亮看來,諾基亞要達到的目的并不是在一個或幾個國家的禁售,而是希望對方重新回到談判桌來籤訂新的對自己有利的專利合約,并依合約支付較高的專利許可費用。
他向融中财經分析,諾基亞把手機業務賣出後,由于 vivo 等的專利主要集中在終端側,而諾基亞幾乎沒有了終端業務,所以諾基亞對 vivo 等的專利依賴度明顯降低,這時再談判專利許可續約時,諾基亞就要求 vivo 等支付高額的專利許可費用,且能在籤約談判持強硬的态度。" 諾基亞不生產手機了,與其他手機廠商之間的談判就變得強勢了。"
許可費用高漲後,如果遠超過 vivo 等認為的合理價格,這談判就很難進行下去。諾基亞就轉而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要求 vivo 等重新回到談判桌,且同意支付較高的費用。
02 避不開的專利戰
手機企業出海,都遭遇過專利 " 圍剿 "。
在我國手機公司走出去的同時,對于海外公司揮動起它們的 " 專利產權大棒 " 進行各種專利訴訟,不少因此栽過跟頭。不止我國,其他科技巨頭也難逃此劫。
像觸摸屏手機剛起勢那幾年,由于摩托羅拉公司手中握有豐厚的專利儲備,在專利戰中占據主動地位,甚至在德國的相關訴訟中獲勝,摩托羅拉還成功 " 驅逐 " 了蘋果手機。
智能手機大概有四十多萬專利技術,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廠商,能做到完全通吃。
國際上,很多大公司通過專利訴訟來推動商業談判其實是很普遍的行為。例如著名的高通和蘋果互相起訴的案件。兩家公司的 " 對戰 " 持續了兩年,終于在 2019 年 4 月 17 日,兩家公司宣布達成和解,撤回所有訴訟的同時,雙方還籤訂了一項為期六年的授權案許可協定。
2017 年,蘋果和諾基亞再次因為專利權糾紛鬧上法庭時,蘋果敗下陣來,支付了 20 億美元專利費,案子最終以庭外和解告終。
對于 OPPO 來說,這并不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專利訴訟,就在 2020 年還跟夏普就專利問題 " 過招 "。
事情最早發生在 2020 年年初,為了讓 OPPO 接受不合理的許可費,夏普先後以智能手機通訊技術相關的 WLAN 等多項專利侵權為由,分别在日本、中國台灣地區、德國慕尼黑等地發起了針對 OPPO 的一系列訴訟,并要求法院發布針對 OPPO 日本公司的臨時禁止令,禁止 5 款涉嫌侵權的 OPPO 手機在日本銷售,借此脅迫對方妥協。
對此,OPPO 緊接着開始反訴夏普,包括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夏普違反标準必要專利(SEP)許可談判中的 " 公平、合理、無歧視 "(FRAND)義務,以及向日本東京法院起訴夏普侵權閃充技術相關專利。
截至 2021 年 7 月底,夏普在德國起訴 OPPO 的數件訴訟中,均以敗訴告終,OPPO 大獲全勝。最終在 2021 年 10 月,雙方宣布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定及合作,持續近 2 年的全球訴訟宣告結束。
這源于 OPPO 一直以來對于專利研發是相當重視,在專利上的沉澱讓它的專利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
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OPPO 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 90000 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 46000 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超過 82000 件,發明專利申請在所有專利申請中占比 90%。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 WIPO ) 發布 2022 年國際專利條約 ( PCT ) 申請數量排行榜,OPPO 全球排名第 6 位。
目前,OPPO 已在全球範圍内 40 多個國家及區網域布局專利。據統計,2022 年,OPPO 的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列全球第 4 位,歐洲專利申請量位列中國專利權人第 2 位、全球第 17 位,美國專利授權量位列中國權利人第 4 位。
OPPO 首席知識產權官馮英此前對媒體表示,知識產權保護對于激勵、促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知識產權保護也是國内和海外市場非常重視和通行的規則。面對全球市場,任何一家企業想要成功,核心還是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把握知識產權永遠是企業重要的競争力,而這只能通過持續、堅定的研發投入、鼓勵創新來實現。
03 按諾基亞标準,沒有盈利空間
自諾基亞将手機業務賣給微軟後,将不再從事智能手機的生產業務,變成純粹的專利持有者,不再需要取得其他專利授權人的交叉許可,這也是一種重要的制約力量。
專利授權費逐漸成為諾基亞在全球的重要營收來源。财報數據顯示,諾基亞 2019 年 ( 專利 ) 許可費收入為 14.02 億歐元,2020 年許可費收入為 14.87 億歐元;2021 财年數據顯示,諾基亞專利授權業務的營收占比雖然只有 5.72%,但卻貢獻了近 40% 的淨利潤,絕對是一筆低投入、高回報的買賣。
彭-博統計的數據也顯示,自從 2017 财年以來,諾基亞專利許可業務年營收一直保持在 10 億歐元以上。随着 5G 技術的進一步普及,諾基亞的專利授權營收、利潤還有取得更大突破的可能。
根據第三方數據,全球聲明的 5G 标準必要專利中,諾基亞持有占比為 7.6%,但諾基亞每台設備的公開費率卻高達 3 歐元。OPPO 認為,不合理高價的專利收費将令下遊終端企業不堪重負,并将嚴重危害行業的健康發展。
高通的标準是 5G 單模手機将按照手機銷售價格的 2.275% 來收取,5G 多模手機按售價的 3.25% 收取。華為在 2020 年 3 月公布了 5G 專利對外許可,單台 5G 手機的專利費上限不超過 2.5 美元,這一标準遠低于其他海外專利權人已公布的費率。
用華為任正非的話說,收取專利費不是最終目的,主要是想打造一支善于溝通和談判的隊伍。此前,華為已經收到了來自蘋果公司 6 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
在一份名為《The Smartphone Royalty Stack: Surveying Royalty Demands for the Components Within Modern Smartphones》的報告中提到,一部售價 400 美元的智能手機,潛在專利許可費支出可能超過 120 美元。
"4G 的時候我們已經和諾基亞籤訂了合作協定,5G 的時候要價太高确實很難承受,現在硬體的利潤率并不高,收取專利費的公司越來越多,每一家公司都水漲船高,會導致硬體的成本越來越高。" 馮英在此前的一場專訪中對第一财經表示,如果按照諾基亞的費用标準,手機廠商不可能有盈利空間。
魅族科技前魅藍總裁,AM 創始人李楠向融中财經分析,諾基亞此時發起 4g 專利訴訟,才是有意思的地方,這已經和科技發展或者行業進步關系不大了。
" 基本上可以看做一個加強自身利益的行為。但是德國市場的影響其實很小。" 他說," 而諾基亞 5G 專利積累相對弱,目前只能靠 4G 加強利益。"
對于專利收費定價問題,李楠向融中财經表示,标準必要專利的定價一直沒有标準,諾基亞在德國的起訴應該算是本土作戰。管轄權的區别決定了諾基亞本身并沒有 frind 原則(公平、合理和無歧視)的同時,判決也肯定是有傾向性的。
諾基亞在歐洲占據主場優勢。其實諾基亞也可以選擇在中國起訴,若判決都是公正的,那麼效果會更好。而國内廠商在 5G 專利方面積累逐漸上來,不排除在親中國的區網域反訴的可能性。
" 标準必要專利的收費标準的統一,最致命的問題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兩個行業陣營的博弈(品牌 vs 核心技術提供商)。而其中,除了技術和法律因素,還有各國政府的幹預。" 他說," 在美國,蘋果和高通也是對立面。所以這種關系用一個公開且通過透明過程達成的博弈最終定價,近乎不可能。Frind 更多的變成了一種面子。"
04 尾聲
知識產權制度是保護科技創新的一項基礎性制度,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就沒有創新發明的動力。構築專利池,打知識產權官司,是不少科技企業的 " 生存之道 "。
言外之意,想要在國際市場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誰擁有專利,誰便擁有市場的控制權。
長期以來美國科技企業依靠專利優勢,從而收取昂貴的專利費。像高通就是靠專利發家的美國高科技企業,專利是它的 " 印鈔機 "。高通的利潤模式優于競争公司,手機制造公司不僅需要支付芯片價格,而且還要支付芯片中的專利使用費。
随着手機價格在提升,高通的芯片卻依舊可以按比例抽錢,這就是高通的專利授權費被稱為 " 高通稅 " 的原因。
大量的中國企業都開始覺醒,在市場競争中主動拿起專利武器。
一直以來,華為都是中國企業的一張響亮的名片,它的成長壯大也伴随着中國的崛起之路,華為憑借其在專利技術領網域的不斷突破和超越,成就當之無愧的中國專利的崛起樣本。
華為的 5G 基本專利數量排名世界第一。在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 5G 專利争奪戰中,華為始終不落下風。
華為一直都專注于技術的研發,尤其是在 5G 通信領網域,華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造成這個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華為手握大量 5G 标準專利,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和企業可以完全繞過華為發展 5G。
華為已開始要求約 30 家日本相關企業支付專利使用費,收取專利使用費的對象是搭載 " 無線通信模塊 " 的通信設備制造商和系統公司。
知識產權就是生產力,在專利上吃過虧的公司,正成為專利強者。華為的高研發投入正轉化成了華為強有力的競争力,成為華為開拓市場,成功打響全球專利反擊戰的有力武器。
如智慧芽相關專利咨詢專家向融中财經分析的那樣,鑑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環境和法律規定存在差異,對于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而言,注重知識產權工作至關重要。
" 首先,他們需要在海外相應市場布局與核心業務相關的專利;其次,還需要構建海外市場中的知識產權的網域外能力。" 他說。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該領網域中的核心技術多數由國外龍頭企業所掌握,但近年來中國企業不斷發展和創新的勢頭正猛,它們積極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以此來增強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以及在市場競争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