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人類航空又一裡程碑!SpaceX“筷子回收”為何重要?,歡迎閱讀。
歷史性時刻!SpaceX 星艦首次完成 " 筷子夾火箭 "。
當地時間 10 月 13 日,在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星艦基地,馬斯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進行了星艦的第五次試飛,并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
星艦成功起飛後,發射塔的機械臂成功捕獲了返回地面的超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實現了星艦成為完全可重復使用火箭系統目标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由于與其他航天設備相比更為狹長的外形,SpaceX 将回收機構的機械臂命名為 " 筷子(Chopsticks)",因此空中回收的這一畫面也被各大媒體形象地比喻為 " 筷子夾火箭 "。
航天史一大創舉!" 筷子回收 " 究竟有多難?
據介紹,星艦系統主要分為兩級:第一級是底部的超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第二級是頂部的星艦航天器(Starship)。
而作為第五次試飛,本次試飛的主要目的就是:星艦航天器進入大氣層後返回地球着陸在印度洋水網域,并嘗試首次回收助推器。
直播畫面顯示,在燒盡大部分燃料并和一級航天器分離後,這座長約 232 英尺(71 米)、搭載了 33 台發動機的超重型助推器開始高空降落,并緩慢靠近發射塔架。
在經過多次減速後,略帶傾斜的 " 超級重型 " 助推器在半空中被發射塔架伸出的兩條機械臂精确地 " 環抱 ",堪稱 " 絲滑 " 地完成了這次高難度的空中回收。
SpaceX 的官方信息顯示,超重型助推器的底部裝載的 33 個發動機,每個都比上一代獵鷹猛禽(Raptor)火箭的 9 個發動機中的任何一個更強大,升空時的推力大約是獵鷹的 10 倍。
另一邊,星艦航天器在進入大氣層後開始出現火光,最終成功垂直濺落在印度洋水面并爆炸,幾乎完美 " 命中 " 目标濺落點。
至此,SpaceX 五飛的兩大目标(精準着陸和回收助推器)順利完成。
綜合報道觀點,助推器空中回收的形式難度極高,馬斯克此前也預測," 筷子夾火箭 " 的首次成功率僅為 50%。
官網信息顯示,SpaceX 回收超重型助推器的标準是 " 完成接住火箭的動作需要滿足數千的标準 "," 但凡有一個數據偏差,助推器就會偏離返回軌道,落入墨西哥灣的沿岸 "。
鑑于這次任務的高風險性,SpaceX 明确提到,如果在這次 " 星艦 " 發射過程中發現任何異常,影響到發射塔架的回收捕捉的正常進行,将改回原先的海面軟着陸方式。
在 7 月的網絡采訪中,馬斯克表示,SpaceX 的這次飛行目标 " 聽起來有點瘋狂 ",盡管它 " 有很大的成功機會 "。
" 我們并沒有破壞物理學,所以成功是可能的結果之一。"
公司官網還顯示,針對此前四飛時 " 隔熱瓦脫落 " 的問題,SpaceX 已 " 對其隔熱罩進行了徹底改造,SpaceX 技術人員花費了 12000 多個小時,用新一代瓷磚、備用燒蝕層以及襟翼結構之間的附加保護更換了整個熱防護系統 " 。
高效再利用,馬斯克畫的餅成真
星艦系統對于馬斯克的 " 火星計劃 " 以及 NASA 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載人航天項目而言至關重要,而之所以要嘗試回收再利用助推器,主要是為了削減成本。
據中國網報道,目前 SpaceX 的 " 獵鷹 9" 号火箭助推器采用着陸腿回收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成功率非常高,但缺點在于後續重復利用比較麻煩,需要從着陸場長途轉運,無法滿足 SpaceX 高頻次發射的需求。
而 " 筷子夾火箭 " 雖然技術實現難度大,但火箭回收後直接可以與發射塔架對接,後續的檢查、加注燃料等步驟可以直接進行,極大減少了發射準備時間。
2016 年 9 月,馬斯克在墨西哥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做了一場演講,提出了用于火星殖民的星際運輸系統(ITS)。
其間,馬斯克表示,這不是一張單程票,每艘 ITS 宇宙飛船可能至少能夠飛行十幾次,助推器應該重復使用。
今年 9 月,馬斯克在 X 發文表示,他計劃在未來兩年内向火星發射大約五次無人駕駛星際飛船任務,随後可能還會進行載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