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商品在非洲賣瘋 了,年薪30萬駐扎非洲,成了年輕人的新選擇?,歡迎閱讀。
中國商品在非洲這麼受歡迎,去非洲上班也成了年輕人的新選擇。受歡迎的原因很簡單,給錢多,有些應屆生都能開出 20-30 萬的年薪,比北京上海還要高。不過,随着去非洲的人越來越多,也開始出現了卷學歷的傾向 ......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鄧碧蘿小腰總
不知不覺,一帶一路已經提出 10 年了。
中國商品和基建,也已經占領了整個非洲大陸。
/ 中國衣服、手提袋、編織袋,
在非洲瘋狂流行 /
非洲是個神奇的地方,你走在街頭,可能一不小心,就看到當地人正穿着自己母校的校服:
甚至是餓了麼外賣服、中國移動文化衫,但是他們卻沒有入職這些公司:
當然,最絕的還得是中國的網絡流行語," 我只想要靜靜地做個美男子 "," 做個俗人 " 的短袖配上海天醬油的瓶子,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潮。
之所以這麼多漢字衣服,是因為非洲,進口了大量來自中國的二手衣服。中國每年產生的數億件二手衣服,超過 60% 都出口到了非洲。
國内的舊衣回收,也已經成了規模,在北京的廢品收購站,衣服或者棉被等,大約能給到 1.2 元一公斤,收購站再加價賣出去。
最後,這些衣服的歸宿就是非洲大陸。
非洲是全球最大的二手服裝消費市場,在非洲很多國家,都有二手衣服分銷市場,叫做米圖巴,火熱程度比肩廟會。去那裡的商販會先到碼頭進貨,打包買走整捆整捆的二手衣服,不能打開挑選,直接開車拉走。就算是這樣,這些二手衣服也非常受歡迎,常常是從大卡車上卸下來之後就被哄搶一空。
運氣好,可能一包裡都是大牌,轉手就賺好幾倍,運氣不好,一包裡都是破衣爛衫,還得虧本,真是比盲盒刺激多了。
市場裡一位紅衣服的黑哥說,一天能賺 25000 英鎊,那就是超過 20 萬人民币了。
但他也不直接把衣服賣給消費者,而是運到二手衣分銷市場,開包挑選分類,賣給小一級的商販,這些商販就會把衣服運到自己的鄉鎮去擺攤叫賣。
這些衣服從哪來?主要是慈善機構收到的捐贈的衣服。
沒錯,那些衣服大部分都沒能直接送給缺衣少食的窮人,挂在當地的商店也賣不掉,只能先按廢品價賣給這些二道販子,然後他們再運到非洲去賣。
每噸 500 英鎊,換算成人民币就是 4150 元,約 2 塊錢一斤:
盡管加價好幾倍,還是比新生產的便宜多了。
以前,非洲進口最多的一直是歐洲二手衣服,然而從 2021 年開始,進口二手衣服第一來源成了中國,所以非洲人身上印有漢字的衣服越來越多。
除了衣服,印有漢字的環保袋現在也成了非洲人民的新寵。
滿屏大眼娃娃的旺旺,雖然有磨損和破口,也不會影響手提袋喜慶的氣質。
這些在國内買東西免費送的袋子,到了非洲,甚至有專門的商販拎着幾十上百個在市場叫賣:
" 便宜又結實,鮮豔又喜慶 "
有原漿酒,有核桃花生,有補習學校,有禁毒宣傳 ······ 說是中國品牌開會也不為過。
但是,比手提袋更牛的,是編織袋。
中國的火車站,已經從 20 年前的滿地編織袋,變成了現在的滿地拉杆箱。
但是編織袋在非洲,正是人們心頭所愛。
它甚至有一個專用的名稱,叫 "China Bag"。不要小瞧這經典紅藍款,這既是非洲流行款,也是奢侈品 LV 同款平替,還貼心地增大了數倍使用空間:
所謂大牌平替,買到就是賺到。
/ 中國商品,已經全面占領非洲 /
非洲街頭的中國貨,還遠遠不只是衣服和袋子。
在國内已經不常見的經典款自行車——二八大杠,現在正在非洲煥發第二春。
有非洲小哥每天騎着二八大杠,到 20 公裡外送香蕉,載着上白斤香蕉,急速過彎,加速下坡,穿梭在城鄉之間,依靠中國神車養活全家老小。
二八大杠沒有 Shimano 變速器,沒有碟刹,沒有高科技碳纖維,但是,它便宜又抗造,從早到晚地騎,不會壞,也不會心疼。
在 " 天之蕉子 " 們檢驗完中國制造自行車的過硬質量之後,非洲人民很快做大做強,開始往後座上堆貨。
只要放得下,捆得住,車不會翻,盡管往上加:
在非洲提起中國自行車,都豎起大拇指。
還有的車主,把二八大杠改裝成五顏六色的豪華專車,在街上可以直接滴滴叫車,貨運車又變成了客運車。
除了車,非洲人民還鍾愛中國的鋤頭。
有兩個知名中國品牌鋤頭,一個叫雄雞,一個叫飛燕,在非洲農具市場占絕對優勢地位。尤其是雄雞牌鋤頭,鋼口好,堅固耐用,賣得太火爆,在東非幾乎是家喻戶曉,甚至被印度廠商仿制,造出顏色圖案都很接近的印度版雄雞牌,但是被非洲兄弟識破了,并不買賬。
不只是車和農具,中國的電器也出口了非洲,是眾多家庭的最愛。
比如,熊貓牌電視,國内已經很少看到,但是非洲人民買到這個物美價廉的小螢幕,全家人都會很開心,整整齊齊地坐在客廳圍着看。
除了專攻低端的熊貓,海信、康佳、創維等中國品牌也占領了非洲的中高端電視機市場。
三星也在觊觎非洲市場,想要把電視機賣到非洲去,但是到了那裡才發現,完全競争不過中國品牌。
更不用說,深耕非洲的傳音手機,幾項優勢設計全部都戳中了非洲人民的心:
1)拍照時自動将黑人 P 白一些,能讓照片更清晰。
2)音量大,适合黑人随時随地放個歌跳舞的需求。
3)待機持久,非洲的電力供應不太穩定,很難做得想充電就充電。
4)多卡多待。
······
傳音手機在非洲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 57%,現在有所下降,但仍然超過了 40%,排名第一。
另外,在非洲的超市裡,可以見到各種中國制造的小商品,青蘋果玻璃杯、中國風的熱水壺等等。
不過,還有些冷門的品類,在國内可能不是很火,但是在非洲,狂賣到堪稱 " 硬通貨 "。
比如說驅蟲的風油精、清涼油和白虎膏:
非洲的蚊蟲非常多,國内任何一個省都比不過,這種驅蟲神器,落地就能賣光。
還有中國的假發,上市公司瑞貝卡 2003 年 IPO 的時候,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假發廠,世界假發看中國,中國假發看河南,而瑞貝卡就是河南最大的龍頭假發廠,在非洲開了非常多家分公司,占據了非洲六成的市場份額。
中國假發有多火,連加納酋長的兒子都到中國來考察假發的廠家和進貨渠道。
/ 去非洲工作,成了年輕人新選擇 /
中國商品在非洲這麼受歡迎,跟着外貿或者基建公司去非洲上班,也成了近幾年年輕人的新選擇。
受歡迎的原因很簡單,給錢多,有些應屆生都能開出 20-30 萬的年薪,比北京上海還要高。
在 2016-2019 年之間,薪酬排行榜中法語專業在第七名上下徘徊,平均月薪接近 11000 元,主要原因就是非洲說法語的國家很多,法語專業可以找到對口外派非洲的工作。
"2019 年本科畢業時,我們班 30 多個同學,大部分都去做外貿了,有六七個同學繼續讀研,還有一個做了法語教師,剩下 4 個來了非洲,其中就包括我。" 有去非洲工作的法語專業學生回憶。
不過,随着去非洲的人越來越多,也出現了卷學歷的傾向。
去非洲工作的,不只是局限于外貿。
從一帶一路開始,蓋房修路鋪管道,挖礦建材煉石油,大量中國企業到非洲接項目,也帶了很多員工趕赴現場,尤其是有技術的,給的工資都比較高。
不過,這類企業大部分是國企,還得先考進去,有一定經驗,才能拿到高薪外派的資格。
▲非洲客戶現場測量衡鋼的無縫鋼管(圖片來源:新華社)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2023 年中方已同非方合作建設了 20 多個工業園,中國在非洲企業超過 3500 家。接大工程項目的是國企,就那幾家,但是在當地開店開廠賣貨配套的,就靠民營企業。在非洲的中資企業,約 90% 都是民營企業。
有些在非洲工作幾年的中國員工,本來想着在這裡攢夠了錢,就回國,結果發現回國之後收入下降,工作時間還變長了,并不适應,索性拿着掙到的錢又去了非洲,自己開廠開店,從打工人變成創業者。
羅永浩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了一個給他投資的朋友,在非洲發了大财。
本來是賣面包機去非洲,結果砸手裡了,機器都生鏽了。索性改變策略,除鏽翻新,直接用面包機生產面包,在當地開面包店,沒過幾年就已經是尼日利亞第二大連鎖面包店的老板,成了億萬富翁。在羅永浩辦培訓機構缺錢的時候,正好回了北京,倆人見面一聊,隔天就把幾百萬人民币打到了羅永浩的賬上。
向上滑動閱覽
這還是十多年前的故事,不知道羅永浩的這位朋友,現在的生意做到了多大。
當然,在非洲雖然能掙錢,也有很多槽點:
" 生活無聊,沒啥娛樂活動,上街還得帶保镖。"
" 這裡的門衛都扛着槍,看着就有點怕。"
" 冰淇淋比國内甜十倍,試過一次再也不碰了。"
" 公司輕了中國廚師,同一個人燒的菜吃多了也膩了,但是當地的吃的更難吃 "
" 别說去看動物大遷徙了,連當地的商場都很少去。"
" 主要還是想家,親朋好友都在國内,有機會就想回國。"
這類帖子,也勸退了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但是總的來說,很多在非工作的中國人,還是選擇留在那裡繼續工作。
再說了,這世界上,對打工人來說,除了故鄉,哪裡不是一座圍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