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學習,是治愈焦慮的良藥,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量子教育,企業人才培養優質内容及創新解決方案服務商。
分享嘉賓:芭蕉,量子教育特聘講師,前京東集團人才發展總監級專家。
筆記達人 | 天朗明月
責編 | 三豐
第 7601 篇深度好文:8640 字 | 22 分鍾閱讀
職場成長
筆記君說:
學習是治愈焦慮的良藥。通過學習持續更新自己的CPU,确保當前的版本是最新的。
擁有卓越的學習力,猶如踏上電梯,前進路上自帶加速度。無論變化發生在何處,接住它學習、改變就是了!
今天的分享基于我的書《這麼學習GREAT,讓知識產生復利的學習法》。非常榮幸能與大家分享GREAT學習法,讓更多朋友感受到學習的魅力。
一、學習是治愈焦慮的良藥
1. 勤奮的焦慮者:沒做錯卻輸了
有一個勤奮的年輕男子,他的畫像是:30歲出頭,單身,北漂,985碩士,IT工程師。在國企工作6年獲得北京戶口後,決定跳槽尋找新的機遇。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屢次遭遇挫折。許多面試官認為他過去過于依賴維護性工作,缺乏創新性和開發性工作經驗。
這使得面試官對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應變能力、主動開拓能力以及在體制内的工作穩定性產生質疑。
用他的話說:我沒有做錯過什麼,但在這6年裡我錯過了很多機會,感覺自己一直在落後。
2.認真的焦慮者:沒有錯只是年紀大了
讓我們來談談一位名叫任臻的女性朋友。
她今年35歲,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在一家互聯網大廠擔任白領,典型的996工作者。她總是擔心自己的職業競争力,尤其在備孕、懷孕和休產假期間,會極度焦慮。
實際上,像她這樣的焦慮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并非一定錯誤,只是因為環境變化太快。只要一段時間處于停滞狀态,很可能在半年後跟不上時代步伐。
後來,我為她提供了一對一輔導,最終我們找到了解決辦法——學習。
3.焦慮背後是對變化的"掌控力"
以一個故事為例。7年前,美團ceo王興發布了一條微博,講述了一個關于學習的故事。
在會議結束後,大家想要使用VISIO(一款辦公軟體)進行會議紀要。王興詢問負責記錄的年輕同事是否會用VISIO,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可以學。
是的,如果我們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那我們就必須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賽道上加速跑,才能跟上時代。
近年來,一個流行的概念叫做确定性,意味着我們要将自己塑造成确定性的核心部分。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學習力成為确定性核心的關鍵能力。
只有不斷學習、奔跑、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外界發生的變化才不足以影響我們。
相反,如果我們在焦慮的時期選擇躺平、擺爛,卻不去學習,還抱怨不休,那麼我們就會陷入雙重困境,無法自拔。
二、建立一套有意識的學習算法
1.人的學習風格天然存在差異
我曾采訪過很多人,包括小朋友,發現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一樣。在課堂上或平時開會時,有人喜歡舉手發言,而有人則更喜歡靜靜地做筆記。
還有的人雖然不喜歡發音,但卻能認真聽講、專注致志,将所有内容都吸收進去。
實際上,不同崗位和工作性質的人的學習特點和習慣存在很大差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所有人的學習風格都适應的學習流程,這樣才能确保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最佳效果。
2.Great學習法
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我總結出一套名為great深度學習方法。
這套方法揭示了一個相對穩定且恒定的學習套路,适用于個人、團隊、孩子和成年人等各種學習者。
這套方法分為5步:
第一,獲取新知。廣泛地汲取各種知識,如閱讀書籍、聽課等。這是學習的基礎,也是產生復利的第一步。
第二,反思聯結。将新知識與實際工作、生活和應用場景相結合,進行反思和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
第三,跨界互動。與他人進行跨界學習和交流,促進知識之間的互動。這将產生指數級效應,提高學習效果。
第四,吸收重構。深入理解新知識,将其與自己現有知識相結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将他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知識的關鍵過程。
第五,轉化輸出。将學到的新知識以完整的產品或輸出物形式表達出來,講給别人聽,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只要每個學習者都能穩定地完成這5個步驟,無論學習什麼内容,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解析GREAT深度學習法
1.Get獲取新知
在獲取新知時,建議大家多看書、學習,汲取信息。即使只是上網浏覽微博、微信或抖音,也比閒着好,讓自己的大腦裡有新信息飄進來。
① 底層學習觀:有用的無用,刻意的無意
第一,有用的無用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必過于糾結于事物的實用性。許多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嚴格要求自己,對任何無用的東西一概不看,只關注那些看似有用的信息。
然而,我們都知道有用這個概念是相對的,對你來說有用的東西,對别人可能是寶貴的财富。今天看似無用的東西,未來也許會變得極具價值。
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态,多閱讀一些看似無用的知識,因為它在未來可能會派上用場。
第二,刻意的無意
培養有意識的空閒時間。實際上,我們需要刻意安排時間學習,并有意識地規劃好自己的學習時間。
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後,花半個小時打開一些平台,聽取最新的洞見和熱門知識,了解全球商業模式等。
人的大腦并非越努力就越幸運,實際上可以分為兩種模式:刻意的專注和無意的發散。
正如上圖所示的刻意專注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你确實會集中精力、高效思考,快速得出答案。
另一種狀态是大腦處于無意發散模式,偶爾發呆、坐地鐵時神遊等。在這種時候,你會有很多創意和靈感湧現。
因此,不要讓大腦過于勞累,給它一些放松的時間,讓它在無意中激發出新的靈感和創意。
② 獲取新知方法:真正地記錄下來
在學習新知時,我非常推薦大家用筆和紙來記錄。這種習慣與年齡無關,真正的學習過程在于書寫。在書寫過程中,聽覺、視覺和動覺同步進行,這可以激發大腦更深入地學習。
首先,書寫過程中會刻意放慢速度,讓你更好地理解和記住這些知識。其次,在書寫過程中,你會對每個詞匯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學習過程中不追求速度,而是注重質量,真正地記錄下來。
總之,掌握知識不僅僅是獲取新信息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記錄、思考和總結。
2.Reflect反思聯結
反思聯結是新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對新知識進行思考,并使其與自己的經驗產生關聯。如果不進行反思聯結,那麼這些知識就是别人的、書上的或老師講的。
庫伯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他發現人的學習過程從具體經驗開始,有了具體經驗後,反思觀察變得尤為重要。
通過反思觀察,你可以形成抽象概念并積極地将其付諸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将新知識融入到自己的認知體系中,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① 底層學習觀:暫停批判,擁抱差異
第一,暫停批判
首先,要學會放下批判。如果對新知識感到不适或了解不同,就立刻批評并否定,那麼将永遠無法接觸到更深入的知識。因此,我們要學會暫停批判。
正如上圖右側所示,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強壯的男人,但當發現真相時會非常失望。
再看左邊的圖片,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有時是個老婦人,有時又是年輕女子。但她到底是什麼?如果有人堅持自己的觀點去批評别人,那麼就會錯過一種新的可能性。
在遇到新知識時,要學會保持冷靜和謙遜。暫停批判可能會讓你有機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擁抱差異
在反思聯結過程中,存在一些學習者不願意接受的情況,因為他們需要突破自己在認知上的舒适區,接受不同的事物。事實上,找到并擁抱這些差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态度。
近年來,有一句話特别火爆:"人既掙不了他們認知之外的錢,也無法完成他們認知以外的事情"。
如果想在認知上有所突破和作為,就要走出舒适區。你的認知範圍有多大,可能性就有多大。這些差異并不是壞事,而是一種禮物。
因此,在反思聯結的過程中,無論你經歷了什麼,遇到了多少令人驚嘆的理論,都要好好思考這些差異背後可能存在的可能性。
② 反思聯結方法:知識解構法
在深入研究聯結時,我采用了一種類似梯子的結構,這種結構既可以向上延伸,也可以幫助我們向下拓展。
具體的操作有4步:
第一,理論依據。當我們觀察一個概念時,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理論依據,如激勵。
第二,核心觀點。關于員工激勵,不同企業可能采用不同方法。對于藍領工人,應強調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收入以及寒暑補貼。
對于白領工人,則更應該為他們提供發展機會、成長空間和學習資源。因此,在進行聯結分析時,要将核心觀點上下延伸:向上延伸是舉例說明相關内容,向下延伸則是深入挖掘觀點背後的底層理論和邏輯。
第三,案例故事。為了更好地闡述觀點,我要找相關的案例或故事加以證明。
第四,應用工具。在案例故事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拓展實際應用的工具和方法。
通過這四層知識解構,采用類似梯子的結構進行聯結分析,不斷向上、向下拓展和解構,可以更好地反思知識與自己的關系,明确本質。
3.Exchange跨界互動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同領網域的知識和視角相互交融是實現知識復利的方式。每個人的思維和見解不同,可能會給你帶來啟示。
跨界互動在721學習理論中已得到充分體現。該理論指出,在學習過程中,70%的成果來自實踐經驗,而向他人學習則占據了其中的20%。
雖然這個比例不引人注目,但至關重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往往更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而忽略了與他人的互動學習。然而,這種協同學習方式能夠發揮出巨大潛力。
① 底層學習觀:跨越人際和知界
第一,跨越人際
跨越人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在與不同人交往時,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觀點,這些都會影響對事物的看法。
我們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讓一群孩子和成年人一起切蘋果,詢問他們是否能看到星星。結果發現,大部抽成年人無法切出星星,因為他們習慣了按照傳統方式切蘋果,即豎着切。
而孩子們則不受限制,他們把蘋果橫着放,然後切開。
結果發現了許多驚奇的事情,即蘋果内部的星星圖案。因此,我們應該鼓勵人們嘗試不同方法,以獲得更多可能性和創造力。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跨越人際障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新事物,與不同背景、經驗豐富的人交流,并學到新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拓展自己的視野,成為一個更好的學習者。
第二,跨越知界
知識可以跨越多個領網域,如數學、音樂能相互溝通,美術和物理能共存。這是因為人類大腦在運作時有其内在規律。
通常,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右腦主管感性直覺層面,要讓左右腦充分發揮作用,就需要在不同學科領網域進行跨界切換。
許多知名藝術家、科學家和學者都具有多重才能,如鍾南山、漫畫家小玲等。這些傑出人物既擅長學術研究,又具備其他領網域的技能。
可見,知識實際上可以跨界,有時在不同學科之間更容易成就一個人。
例如黃金分割點。大家都知道0.618這個數字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數學原理,實際上在自然界中也有廣泛應用。樹葉基本上都是按照黃金分割點排列的。
再比如,如果你留心觀察汽車設計,你會發現它們的門設計也遵循着黃金分割點原則。甚至有人發現,當股市波動曲線符合0.618這個規律時,整個市場呈現出良性正态狀态。
例如,產品經理和程式員的故事。
曾經有一對矛盾重重的搭檔,一個是產品經理,另一個是程式員。他們之間的衝突源于一個看似荒謬的需求:希望手機殼的顏色能随着使用者的心情變化而改變。
對于程式員來說,這個需求簡直是無理取鬧,因此兩人爆發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導致雙雙被解雇的下場。
然而,這并未阻止網友們的熱情,有人開始探讨如何實現這個神奇的功能。
首先,人工智能領網域的專家表示,通過攝像頭捕捉到人的表情,讓軟體進行學習和分析,判斷使用者的心情狀态,這一步似乎并不難實現。
接下來,手機硬體專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通過軟體向硬體發送指令來控制手機殼的發熱程度。這樣一來,當使用者心情愉悅時,手機殼會發熱,反之則會減少發熱。這個方案似乎并非遙不可及。
最後,分子材料領網域的專家表示,他們可以根據溫度變化來調整手機殼的顏色。目前已有一些材料可以實現這一功能。當溫度發生變化時,手機殼的顏色也會随之改變。這一點與我們常見的變色口紅原理相似。
經過網友們的接力努力,這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功能終于得到了解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識的跨界合作可以創造出奇迹。我們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多與他人交流,跨越領網域界限,共同進步。
② 跨界互動方法:歸納類比法
将一個知識的底層原理歸納總結,然後應用到另一個知識領網域,這就是歸納類比法。
例如,三角形穩定是普遍認可的真理,在窗戶和桌子的設計中,可以采用斜杠來增加穩定性。
如果我們将這一原理應用于組織管理和企業管理等領網域,會得到什麼啟示?
我們發現,許多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采用了分權模式,其基本結構與三角形相似。董事會、股東大會和監事會之間的權力分配正是基于三點穩定原理,通過相互博弈和制衡來實現組織的穩定運行。
在時間管理和人際關系方面,留白概念也是一種知識遷移的應用。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過于緊湊,需要給自己留出想象空間。
在人際關系中,我們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邊界感,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因此,通過歸納類比法,我們可以将一個領網域的知識應用到另一個領網域,從而獲得新的見解和啟示。
4.Assimilate吸收重構
學習要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關鍵在于要将所學知識與實際場景相結合,深入思考并總結經驗。
學習知識要實現知行合一,我認為這是一個"從知到行再到知"的過程,其中吸收和重構尤為重要。那麼,如何實現融入場景并納新結晶?
教育家布魯姆給出了答案。他提到人在學習時需要分為幾層目标,從記憶到創造,可以分為6個階段:記憶是知識的部分,創造是知識的部分。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知識僅達到了布魯姆教學分類的第四層,而從行到再知,才是到第五層和第六層。
① 底層學習觀:勇于實踐,結晶納新
第一,勇于實踐
許多人在問:芭蕉老師,我如何才能像你一樣形成自己的方法論?你是如何舉辦工作坊的?你的引導技術為何如此豐富?你讀過多少書,上過多少課,又參加過哪些認證?實際上,我非常願意與大家分享這些經驗。
我想強調的是,學習内容并非決定性因素。無論學習了多少知識,最重要的是勇于實踐。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只投入了50%的精力,而将另一部分時間用于實踐,那麼你的專業水平就等同于實際投入的50%。
反之,如果學習了80%的知識卻未投入實踐,那麼你的專業水平可能就不如投入50%的人。因此,我認為專業與不專業的區别并不在于知道的數量,而在于是否實踐過。
實踐并不一定需要大量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氣去實踐。你可以嘗試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進行灰度發布,敢于嘗試和犯錯。
第二,結晶納新
實踐并不僅包含簡單的復制和重復,它實際上經歷了一個獨特的結晶與創新過程。
就像在廣東有一種非常著名的美食姜撞奶,當我第一次品嘗時,我覺得它真的很神奇:兩種液體在我面前倒入同一個杯子,然後變成了一種半凝固的果凍狀食物。
因此,我認為我們的知識學習有時候應該像嘗試姜撞奶一樣,将不同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從而產生1+1大于2的化學反應。
在抗擊新冠病毒過程中,中西醫結合發揮了極大療效。從年初到年底,誰家還沒有儲備過一些中成藥?我們都是中西醫結合的實踐者。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也是一個知識結晶與創新的過程。
② 吸收重構方法:練習性實踐法
有時,即使我們鼓勵新手,他們仍會猶豫。這時候,實踐性練習尤為重要,特别是在進行項目設計時,讓新手在盡可能接近真實環境的條件下進行操作。當然,這只是一個練習性環節,要有足夠的安全保障,以避免犯錯。
對于初學者或新員工,具體的做法有3步:
首先,我們需要設計一個實踐性練習場景,确保場景豐富多樣且真實可靠,以便他們順利過渡到實際操作環境。
其次,在實踐性練習法中,反饋和糾正至關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教練或導師需要通過指導和反饋引導練習者發現問題、吸收知識并解決問題。
有時候,練習者可能知道錯誤在哪裡,但卻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因此,反饋和糾正在這個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
最後,建議嘗試輸出最小化的產品單元。盡管實踐性練習是一種練習性質的方法,但仍然建議大家嘗試輸出最小化的產品單元。
通過将實踐性練習法應用于具體場景的產品,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吸收和重構效果會更加深入和全面。
5.Transform轉化輸出
将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将見解傳播他人,從二維知識平面擴展到三維實際產出的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自我梳理和澄清的機會,它可以幫助我們将隐性知識提煉成顯性的公式和套路。
埃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已經揭示了這個過程,轉授他人實際上是學習的最佳留存方式。
① 底層學習觀:昭告天下,提煉套路
第一,昭告天下
如何為學習過程奠定基礎?不僅需要強迫自己自我梳理、澄清和強化,還要實現從自己到他人,從模糊到清晰的必由之路。
當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标。比如發朋友圈。微信好友都知道我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用戶,每天都可以發三四條動态。
實際上,通過發朋友圈,我強迫自己表達對某些事物的觀察、感悟,甚至是對一本新書或新知識的理解。
因為只有當我能用言語表達時,我才能真正把這件事情想清楚。所以,我要勇敢地昭告天下,讓大家了解我的想法和見解。
第二,提煉套路
當你擁有勇氣昭告天下時,也需要學會運用套路。掌握套路的關鍵在于讓其變得易于理解。
在獲獎感言場合,許多演講和溝通課程都會涉及:如果你上台領獎,你會如何發表獲獎感言?假設給你三分鍾時間發表獲獎感言,你會說些什麼?相信有經驗的人會很快地說:首先要感謝上級,然後感謝平級,最後感謝下級。
但這非真正的talk(發言),獲獎感言是有套路的。具體的套路有4步:
首先是要感謝。
接着回顧過去的艱辛。為了獲得這個獎項,我們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團隊是如何戰勝一個又一個挑戰的。
其次,在回顧過去之後,我們還需思考這次經歷中獲得了哪些成果。
最後,展望未來,我相信在明年我和我的團隊會做得更好。
因此,感謝、憶苦、思甜、展望是一個非常标準的套路。在進行知識轉化輸出時,我們需要嘗試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将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呈現出來,這既是一種态度,也是一種能力。
② 轉化輸出方法:知識建模法
在知識轉化和輸出方面,有一種方法叫知識建模。實際上,我們可以嘗試将任何知識進行建模。例如,将許多知識轉化為五步法、四個全、四象限等方法。
知識建模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提煉知識的底層結構,同時也能讓學習者更容易理解。
請問:你是如何記住從1到12月的天數?通常我們會用一個簡單的口訣來幫助記憶一三五七八十臘,這是我們常用的記憶方法之一。實際上,用拳頭記住月份也是一種高級的知識建模技巧。
想象一下,用拳頭按照一定順序數:1月大、2月小、3月大、4月小等,這樣就可以通過簡單的拳頭記憶,成功地整合了參差不齊的月份信息。
因此,優秀的知識應經過建模後再輸出,不僅能更好地記住這些知識,還能更好地學會這些知識。
6.Great學習法場景應用:集體讀書
給大家舉一個關于集體閱讀的例子。董事長推薦了一本好書,要求大家共同閱讀。通常情況下,培訓團隊會如何組織這件事?收到任務後,讓大家購買這本書,甚至獲取電子版,然後要求大家閱讀、寫讀書筆記并反饋。
然而,你會發現,這樣的組織過程可能長時間無法進行,因為大家都不會回復你的郵件,筆記也無法收集上來。
那該怎麼辦?我創造了一個名為"Great撕享會"的產品,實際上是基于我們的5個步驟進行的一項活動。
以書籍《管理的常識》為例進行說明。這本書共有8個章節,如果讓一個人自己閱讀這本書,可能2個星期都讀不出什麼名堂。但如果我們在現場一起閱讀這本書,很快就能解決問題。
讓我為大家模拟下這5個環節。
第一,Get獲取新知。将參與者劃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約有5人。例如,第一組負責閱讀第一章,第二組負責閱讀第二章,以此類推。在這個過程中,并不需要每個人都參與,或者每個組都需要完成整本書,只需按照順序進行即可。
第二,Reflect反思聯結。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大家務必做好筆記,認真思考,一邊閱讀一邊做記錄,每個人至少產出10張筆記貼。
第三,Exchange跨界互動。小組中每個人都在研究這一章節,你有自己的筆記,我也有。我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我們需要接納這些差異,勇于挑戰自己。這時我會邀請所有人起立,共同整理每個人的筆記,我稱之為交換。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的閱讀筆記達到最優效果。
第四,Assimilate吸收重構。完成閱讀後,不是線性梳理章節内容,而是基于小組内部對章節的理解進行重構。
這個重構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明确書中原文内容,其次反思自己的理解和觀點,最後思考如何将這些理論與你所在組織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及如何針對這些理論在組織中進行改進。
第五,Transform轉化輸出。目前,每個人僅閱讀一個章節,我們需要從每個小組中抽取一名成員,重新組成一個新的分享小組。
這些來自不同小組成員的人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并在共創牆上分享之前所學到的知識。
以上是"Great撕享會",我帶領眾多組織一起研讀了諸多書籍。
這個學習過程有三個顯著特點:
首先,非常快速且高效,其次,每個人的學習壓力都很小,最後,它可以滿足不同人的學習偏好。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量子教育,核心管理團隊來自浙江大學,秉承「以知識推動創新·讓客戶更具價值」的使命,鏈接全球優質教育培訓資源,促進知識的創新、傳播與共享。
自2017年成立以來,成功打造知識IP2000+,在線課程累計曝光120億+,已為35000+企業提供優質在線内容、特色線下面授、在線學習平台以及創新解決方案等人才培養創新服務。
掃碼參與研讨
成為細分領網域之王↓
分享、點贊、在看,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