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開分9.1,年度狂躁大戲回歸,歡迎閱讀。
提到關于飲食的影視劇,估計大家想起的都是那些精致的餐點,在特寫鏡頭、高速攝影等技術的加持下,這些美食總能讓人頓時放松下來,感受心靈的治愈。
當然,并不是所有關于飲食的作品都是這個套路。比如去年口碑飙升的 hulu 劇《熊家餐館》,就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講述餐廳的故事。
鏡頭直接進入餐廳的廚房,展示用餐高峰期幾近 " 爆炸 " 的工作場景,高溫、幹燥的環境,忙個不停的廚師,不停 " 吐 " 單的機器,四周充斥着各種催促叫喊和詛咒謾罵 ……
甚至有一集,直接用一個十幾分鍾的長鏡頭撐起劇情,展示後廚員工解決麻煩的全過程。
比起日式的治愈美食劇,《熊家餐館》可以說是妥妥的反面教材,讓人看一集血壓飙升一檔,有人說幹脆改名叫 " 腦溢血餐館 "。
但有意思的是,盡管劇情不解壓,但《熊家餐館》卻收獲了各路好評,主演傑瑞米 · 艾倫 · 懷特還因此獲得了金球獎音樂 / 喜劇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最近,《熊家餐館 2》在超高呼聲中上線,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故事的男主角卡米是個極具潛力的米其林星級廚師,這一切的成績與他的哥哥麥克有關。
在男主的童年記憶中,他總是跟哥哥麥克讨論美食和烹饪,甚至堅定地認為,成年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加入哥哥的牛肉餐館做廚師。
然而,哥哥卻出于某種原因,将男主拒之門外。他一氣之下,跑去哥本哈根學藝,才華得到充分展現。
就在兄弟倆關系緊張的時期,男主意外得知哥哥突然開槍自殺,将名下的牛肉餐館交由他接管。
這是一家街頭的蒼蠅館子,菜品算不上多精致,勉強能滿足食客的口腹之欲。
後廚的員工多是家族的表親、摯友,工作效率全憑大家當天的心情。
餐館的裝潢老舊破敗,到處藏着安全隐患,營業賬目也是一團麻,但似乎沒人在乎。
可想而知,對于男主這樣的頂級廚師來說,這樣的工作環境可謂 " 地獄 "。
他剛接手的這段時間,大部分都在為拖後腿的員工擦屁股。
進貨的錢不夠了,男主就跑回家把自己的珍藏款服裝賣掉,順帶掏空了店裡遊戲機裡的硬币。
甜點師把面包做疵了,他只好親自教對方如何處理問題。
最頭疼的是,店裡的員工對他這個科班出身的廚師并不買賬,最刺兒頭的要數表親裡奇,話裡話外都不承認男主是老板。
男主再三強調廚房衛生的重要性,但到頭來趴在地上洗刷刷的只有他自己。
下班後,焦頭爛額一整天的男主回到家,已經無心準備晚飯,在冰箱随便搜刮點吃的填飽肚子,便窩在沙發裡看着烹饪紀錄片昏睡過去。
這樣的工作周而復始,但似乎并沒有緩解餐館瀕臨倒閉的命運,先是衛生等級被評為最差,之後男主又發現哥哥生前背了一筆 30 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巨大的壓力襲來,讓男主原本不太樂觀的抑郁症加速惡化,有時他盯着起火的爐灶無動于衷,仿佛一心要把餐館一塊帶走。
男主的抑郁症,很大程度上歸咎于學徒時期的經歷。
這個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職業,其實背後充滿了壓抑和屈辱,為了追求極致的高效運轉,每個廚師必須做到完美無瑕,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指責和謾罵。
男主在拿下米其林三星之前,就長期浸淫在這種充滿霸凌的環境中,他練就了一種不論聽到何種诋毀,都會如機器人一般完美做好餐品的本領。
雖然這不是理想的工作環境,但男主卻十分認可這樣的工作理念。
所以接管哥哥的餐館後,他希望員工們也能遵循這套成熟的工作體系,大家相互之間尊稱 "chef",每個環節都按照米其林餐廳的标準執行。
《熊家餐館》的開場,毫不猶豫地揭開了美食的美好濾鏡,給觀眾展示美食背後弱肉強食般的職場環境。
廚房就是戰場,廚師不是耐心創作的藝術家,而是高速運轉的 " 戰争機器 ",快速除掉工作中任何一個棘手的問題,确保餐品完美出現在食客面前。
餐館員工裡最能理解男主的,便是剛加入的廚師西德尼,她也是專業廚師出身,了解男主在圈内的名氣,慕名加入成為其中的一員,積極幫男主改善管理。
這樣的變動卻引來了老員工們的不滿,新舊交替的階段,後廚的 " 戰争 " 每天都一觸即發。
有趣的是,就是在這種高壓環境中,男主逐漸發現老員工們之所以還堅持在餐館工作,全都因為他的哥哥麥克,這與男主拒絕賣掉餐館、接手繼續經營的原因不謀而合。
這些發現讓男主放緩了餐館的 " 改革 ",希望通過經營餐館,去接近哥哥的内心。
第一季結尾,男主發現了哥哥留下的遺書,裡面寫着一張員工餐的配方,其中特别強調要用小罐的番茄醬。
男主親自下廚時才發現,原來番茄醬裡另有乾坤——每罐都藏着一疊鈔票,加起來正好 30 萬。
雖然不知道這筆錢的由來,但男主決定用它來改造餐館,并正式更名為 " 熊家餐館 "(家族姓氏昵稱為 " 熊 ")。
第二季的故事,就從餐館裝修開始說起。
雖然有了一筆資金,但大家很快發現 30 萬其實根本不夠用,格局、水電管道、消防系統 …… 統統都要重來。
男主只好說服有錢的叔叔又投了一筆錢進去,條件是一年半的時間内回本,否則就賣掉店鋪,而留給他們裝修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年。
之後的劇情節奏便集中在裝修環節,依舊是是上一部的 " 致郁風 ",男主每天都在面臨新的挑戰,生活中唯一有進展的就是與前女友復合。
不同的是,這一季的故事男主不再是劇中的絕對主角,而是采用了群像刻畫的方式,開始逐個對準男主的同事們。
這場改變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挑戰。
比如對餐飲工作充滿激情的西德尼,每天都鉚足全力去各家餐館試菜、構思新菜單,但與此同時,父親卻不時旁敲側擊,如果不想做了,還可以去親戚推薦的工作部門。
同行的朋友們得知她要跟男主合作經營餐館,但沒有明确劃分利益抽成,所有人都露出微妙的神情,提醒她要提高警惕。
連上網的時候,西德尼都不時看到老牌餐館倒閉的新聞 …… 仿佛全世界都在提醒她這條路是死胡同。
後廚資歷最老的蒂娜和埃布拉也是如此,餐廳裝修的這段時間,他們被送去專業的廚師學校進修。陌生的環境、周遭年輕的同學、學校高标準的要求,讓他們時刻感到焦慮。
經常吊兒郎當的表兄裡奇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他雖然總是表現得看不慣男主那套米其林的做派,但内心也希望獲得同事們的認可。
餐廳裝修即将結束,裡奇正經地穿上了西裝,要承擔起接待的重任。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你可能會為劇中吵架的情節而震驚,即便劇中确實出現了不少養眼的佳肴,你依舊會切實感受到來自後廚的精神壓力。
但很快,觀眾又不自覺地被吸引,随着人物的喜怒哀樂,看完了他們處理問題的全過程,尤其是在問題解決後,之前的争吵情節都變得沒那麼令人焦慮了,甚至還收獲了某種治愈感。
說到底,劇中的這夥廚師,其實就是生活中的每個普通人。
他們有的年輕氣盛,在準備大幹一場時,總免不了會被家人、朋友、過來人質疑,因此產生了一絲自我懷疑。
他們有的正在遭遇年齡焦慮,在進修的路上忽然如同新人一般無比膽怯,害怕跳出舒适圈後面臨的困難。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他們還有的需要做好一番心理建設,才能真正邁出改變的那一步。
《熊家餐館》讓人感到治愈的地方,就是讓我們在自我懷疑、膽怯、猶豫不決時,看到了鼓起勇氣做出改變後的美好收獲,即便這個過程可能會有各種壓力和波折。
就像男主的哥哥在遺書中說的那樣—— let it rip(開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