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小米汽車将用戶揣兜裡,躁動的用戶卻把小米踹溝裡,歡迎閱讀。
文|貝克街探案官
SU7Ultra 為產業鏈帶來新機遇
小米 SU7Ultra 發布以來,率先拿到車的用戶已經開始向小米 " 反饋 " 改進方案了,包括續航較低;性能限制,解封需要積累駕駛裡程等。
圖源:抖音博主 " 小代 VQ37"
回顧這場由小米汽車發布 SU7Ultra 引起的輿論高潮,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自豪地對外宣布," 哪怕做豪車,我們也要讓更多喜歡我們的人,買得起!定價 52.99 萬。" 雷總還激情開麥:我們不覺得高價有面子,要值,貴的有道理,要讓喜歡這輛車的人真正買得起。
可是買的人多了,就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故事,日前有消息稱,# 沈陽要求小米 SU7Ultra 車主籤安全承諾書 #,随後該話題立刻衝上熱搜。
雖然工作人員解釋當地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整治飙車炸街等交通違法行為,因為高性能車飙車炸街概率高,所以交管部門對高性能車的車主進行宣傳,這部分車主才籤了承諾書。
但還是引發網友調侃:記得把保時捷特斯拉寶馬奧迪這些性能車全部教訓一遍 [ doge ] [ doge ] [ doge ] 。也有網友調侃,認為 " 問界,勞斯萊斯,法拉利,蘭博基尼,賓利才是豪車 "。
時隔多日,該話題熱度依舊不減,有博主援引網友觀點稱:一個不成熟的企業,将一款不成熟的產品,交給一群不成熟的人。
圖源:抖音博主 " 參謀長說車 "
并進一步表示,過去千匹馬力性能車售價高,維修費用高,所以車主不會輕易飙車,但高性能電車價格低,買的人多,但對高性能車輛操控經驗不足,又缺乏對公共安全的敬畏之心,導致危險駕駛行為特别多發。
01 雷總聽勸,把用戶放心上
雷軍自創立小米手機至今,給網友的 " 刻板印象 " 就是聽勸。
據博主 " 餘洋 " 介紹,小米 SU7Ultra 不能用 Boost 駕駛模式,不讓切賽道模式,是雷總聽勸。因為當時做了很多調研,包括餘洋在内的說車博主都提了一些意見,就是要限制車輛動力。
因為 SU7Ultra 的閱聽人群體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其他性能車過渡過來的,還有一大部分人只是因為喜歡 SU7Ultra,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或者沒有性能車駕駛基礎,直接使用 1500 匹馬力會導致新手用戶無法掌控 SU7Ultra。
1500 匹馬力全開背景下,SU7Ultra0-100 公裡加速只需要 2 秒,由此帶來的最高加速度達到 1.5G,駕駛員需要承受高于自己本身重量的 1.5 倍,通常情況下,這種高于自身重量工作場景多見于賽車手、飛行員。
飛行員的工作場景和飛行員證有多麻煩自不需要多言,就賽車手證也不是每個司機都能考下來的。據公開資料,截至 2023 年,我國擁有賽車駕照的人數僅有 1.5 萬人左右,可謂是真正地萬裡挑一。
這是因為當人體承受重量,超過自身重量時,身體會出現很多生理不适,反應速度也會驟然下降,出現眼睛發直、頭暈等情況,這些生理反應對一個新手駕駛員來說,會導致不可控後果。
圖源:抖音博主 " 餘洋 "
因此 SU7Ultra 給用戶設定了 " 階梯 " 動力,行駛裡程 0-300 公裡時是新手模式,最高時速為 140 公裡每小時,禁用 Boot 模式、直線禁速、賽道模式。同時也催生了 " 代跑 " 這種新職業。
圖源:閒魚搜索
這種情況下就進一步放大了新手車主駕駛經驗不足,對 SU7Ultra 駕駛模式熟悉度不足的劣勢,有可能加大駕駛員的失誤率,小米 SU7Ultra 發布不足兩周内,接頭飙車、賽道事故紛紛出現,尤其是賽道事故,直接體現了駕駛員駕駛經驗不足的問題,畢竟 SU7Ultra 是打破保時捷記錄的最速量產車。
02 SU7Ultra 繼續攪動整車行業
SU7Ultra 的給整車行業帶來的震撼,遠不止一個速度記錄這麼簡單。
自小米 Su7 發布以來,圍繞小米的讨論愈發激烈,最初主要圍繞 SU7 的外形和某些外國大廠的車型相似度較高,有觀點認為 SU7 的問世直接拉低了友商格調,甚至一度傳出友商經銷商因 Su7 銷量下降,并圍堵企業大門。雖然至今沒有證實真實性,但是小米汽車給整車行業帶來的變化已經自此開始。
如今小米繼續發布高性能車型 SU7Ultra,全系标配采用真空鍍金工藝的 24K 金碳纖維車标,内飾方面,前排座椅背板、中控台飾板、迎賓踏板等 11 件内飾都運用了碳纖維。
外觀方面,小米 SU7Ultra 共計 6 件碳纖維配件,包括 1.7 平米的超大面積碳纖維車頂,減重 11 千克,全車滿配共 21 處使用碳纖維,總使用面積達到 5.5 平米,關鍵是,這些碳纖維有 90% 的面積采用昂貴的熱壓罐工藝,質感更好,更遑論碳陶刹車等性能車套件,給用戶帶來充足的情緒價值。
通常情況下,這些碳纖維配件随便放到海外大廠的車型上,用戶不掏出來 7-8 位數大概率拿不到車,SU7Ultra 卻只要 52.99 萬,相比預售超 80 萬的情況下更低。其實 SU7Ultra 即使按照預售價 81.49 萬銷售,參考 10 分鍾小訂 3680 台的銷售情況,其總銷量也是一個客觀的數字,如今最終售價怒砍 35%,未來 SU7Ultra 銷量或許有望迅速放量,持續衝擊友商。
據雷軍所述,購買 BBA 尤其是 56E 的用戶非常喜歡 Su7Ultra,但是覺得超 80 萬的價格略貴,所以直接定價 52.99 萬。按照目前市場價,56E 的售價也不過五六十萬,小米 SU7Ultra 調整後的售價,直接衝着 BBA 中高端用戶,順手搶一下特斯拉的高端市場份額,難怪雷總放出豪言:我覺得傳統油車在這輛車面前,肯定不經打。
如果 Su7Ultra 真能将 BBA50-60 萬市場搶過來,市場也不用反應太過強烈,畢竟這是雷軍在充分聽取市場意見後應得的結果,只不過需要進一步提升用戶群對性能車的熟悉度,通過其他方式提升用戶和 Su7Ultra 的熟悉度。
03 Su7Ultra 為整車產業鏈帶來新機遇
未來伴随 Su7Ultra 的銷售放量,當前整車市場格局一定會重新洗牌。
首先是 Su7Ultra 使用了大量碳纖維材料,以往出現在 7 位數以上車型,或者是用戶購車後自行改裝的配件,如今 Su7Ultra 只用 50 萬就能拿原廠貨,友商們很難不跟。只要不跟,市場競争力就會進一步打折。
此外,除了外觀件,磨損件如輪胎也會相應更新,小米 SU7Ultra 的配套公路輪胎為倍耐力 P ZERO 5,賽道級半熱熔輪胎 "PodiumTrackPT01",是賽輪輪胎針對 SU7Ultra 的高性能需求(如賽道競速場景)專項優化設計的產物,滿足抗衝擊性、低滾阻、高抗溼滑等綜合指标。
眾所周知,半熱熔設計在高溫下可提供更強的抓地力,尤其适合高強度賽道工況。此次合作标志着賽輪輪胎首次進入高端性能車核心賽道,直接證明了其在材料科學、工藝創新上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對新能源汽車嚴苛性能需求的響應能力。
這種情況充分說明傳統廠商只要有适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完全可以繼續搭乘新能源車發展的紅利期,提升企業業績,擴展公司市場份額。
同樣以賽輪輪胎為例,除提供賽道幾輪胎外,賽輪與小米的合作產生智能化協同,小米的智能生态與用戶數據反饋可為賽輪提供精準研發迭代支持,加速產品更新并提升溢價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賽輪近期私有化部署 DeepSeek 大模型,接入 " 橡鏈雲聊 " 系統以提升制造效率,為後續高端輪胎研發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賽輪近期公告拟增資 4.2 億元控股華東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強化輪胎檢測與配套能力,為争取更多車企合作奠定基礎。
目前小米汽車產業鏈已經基本固定,而尚未以完全體形态發布的小米 CyberOne 人形機器人尚未實現量產,各家廠商或許可以在此領網域繼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