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遊戲帝國的第二條裂縫,騰訊“元夢”難,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丨牛刀财經,作者丨李佳
遊戲圈當下最火的,便是派對遊戲。
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派對遊戲瘋狂生長,尤其是網易的《蛋仔派對》,長期霸榜 App Store 免費榜,并且今年以來,一直都排在中國 App Store 手遊收入榜的前列。
騰訊的入局給派對遊戲帶來變局。
《元夢之星》自上線以來便大量投入,資金、資源都超過了以往。騰訊是否會像之前一樣,改變派對遊戲的格局,這是市場最關心的。
但這次派對遊戲的競争格局似乎有所不同,除了玩家反面的聲音較多之外,《元夢之星》的上線,還意外給《蛋仔派對》帶來了日活的新高。
事情開始起變化。
01 騰訊又開始買量了
派對遊戲迎來新玩家,這一次是騰訊。
12 月 15 日,騰訊旗下的派對遊戲《元夢之星》正式開服。在網易推出《蛋仔派對》一年半後,騰訊正式入局派對遊戲。
只不過,和騰訊此前重磅推出吃雞遊戲的盛況不同,這次的派對遊戲,金錢的力量好像 " 不靈了 "。
這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騰訊開啟 " 撒币式 " 的大力投入,但玩家似乎并不買賬。據說,騰訊為《元夢之星》提供了 14 億元的市場預算,并且上不封頂。
但有趣的是,就在《元夢之星》" 撒币式 " 大力投入的當天,不少玩家卻在評論區玩梗 " 薅元夢羊毛,去充蛋仔 "。
另一方面,騰訊的全量式、土匪式的買量,更是遭到大量玩家的吐槽。
大量的玩家在社交平台反饋,騰訊的《元夢之星》在玩家沒有預約、沒有收到告知的情況下,默認開啟了下載。
騰訊急了。
這一次,無論是揮金如土的投入,還是鋪天蓋地的買量,都可以看出騰訊的急迫感。
要知道,馬化騰去年底的内部講話,已經明确了 " 不買量 ",而如今《元夢之星》重走老路,并舉全公司之力去推動,可見騰訊内部押寶派對遊戲的背水一戰。
2023 年 11 月,中國 App Store 手遊收入排行榜中,《蛋仔派對》作為派對遊戲的 " 頭号玩家 ",進入收入榜前十。
派對遊戲已經成為國内遊戲市場絕對的 " 現金牛 ",這讓久久沒有爆款大作的騰訊,寧可重啟 " 買量 ",影響用戶體驗,也要奮起直追。
今年一年來,派對遊戲市場都非常熱鬧。
開年的《Goose Goose Duck》(《 鵝鴨殺 》)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線人數峰值一度高達 70 萬;網易的《蛋仔派對》更是從今年 1 月起開始長期霸榜 App Store 遊戲免費榜第一名;此外加入到派對遊戲市場的還有《泡姆泡姆》、《猛獸派對》等。
相比之下,騰訊的《元夢之星》要稍顯落後。今年 12 月,騰訊的《元夢之星》才正式上線,落後網易的《蛋仔派對》一年半時間。
在《元夢之星》上線前,有人認為騰訊會重現當年 " 吃雞 " 大戰的後發優勢,通過社交平台扳回一局。
然而,在發行渠道和玩家生态早已變化的當下,騰訊國内最大遊戲買量平台的地位不穩,派對遊戲市場的玩家,顯然對遊戲的品質要求更高,更期待在設計和 IP 方面長期經營得更加出色的遊戲。
時間不夠,金錢來湊,這次騰訊的 " 土匪式 " 買量,還能趕上末班車嗎?
02 《元夢之星》給《蛋仔派對》做嫁衣
2022 年 5 月,《蛋仔派對》正式上線,僅僅用了 500 多天的時間,收入就排進了 App Store 中國區的前 10。
《蛋仔派對》的爆火,并不是一帆風順。
與《元夢之星》的大張旗鼓不同,《蛋仔派對》在網易立項時只是一個 U 級項目,團隊算中等偏小規模,甚至剛上線時還被擔憂在國内 " 能不能做起來 "。
并且,《蛋仔派對》上線之初,可謂經歷了波折,首個賽季「怪奇工廠」開啟後,暢銷榜排名從最高的 50 名下滑到 200 名左右;7 月 1 日更新了第二個賽季「驚奇遊樂園」,短時間内上升到 100 名,但很快又回落到 200 名的位置。
作為網易 2022 年度為數不多新上線的遊戲產品,《蛋仔派對》甚至沒有被網易寫進 2022 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業績報的運營要點中。
《蛋仔派對》在 2022 年第四季度開啟逆襲之旅。2022 年 10 月 28 日,《蛋仔派對》首次進入 iOS 暢銷榜前 100 名,随後下載排名迅速提升;2023 年 1 月 13 日,《蛋仔派對》首次殺入 iOS 總暢銷榜前 10 名,并繼而衝擊榜首,開啟了霸榜之旅。
由此可見,《蛋仔派對》并非是資源和資金堆砌下的產物,而是通過自身運營,自身一步步驗證了市場,玩家們用腳站隊投出來的熱門遊戲。
有意思的是,面對《元夢之星》的大舉進攻,《蛋仔派對》近期的市場表現反而出現了神奇的逆勢增長,日活用戶和遊戲内 UGC 地圖數量再創新高。
繼用戶數破 5 億裡程碑,遊戲于 12 月 15 日 " 蛋搭節 " 再創日活新高,單日新增地圖超過 33w 張。
為何《元夢之星》花重金推廣,卻讓《蛋仔派對》的數據上了一個台階?
不可否認的是,騰訊的大力推廣,帶來了整個派對遊戲市場的活水,新老用戶被重新喚醒,《蛋仔派對》也成了受益方之一。
此外,騰訊大量的現金補貼,讓許多蛋仔玩家領完錢轉頭就去充蛋仔,這也讓《蛋仔派對》單日數據也再創新高。
同時,在元夢的競争下,蛋仔也加大了市場的投入力度,自然吸引了一波老玩家回流。
就在騰訊上線《元夢之星》的當天,《蛋仔派對》開啟蛋搭節,為新老玩家大量派送包括皮膚等在内的福利。
最重要的是,蛋仔的玩家基本盤依然穩固,通過社交關系鏈、UGC 的創作模式、IP 聯動等玩法,玩家已經與蛋仔形成了深度的綁定。
在《蛋仔派對》的世界裡,玩家們互相稱作是 " 蛋搭子 "," 搭子 " 們不僅是玩家,也是遊戲好友,他們不僅建立了社交關系,更形成了社交羁絆,甚至形成了獨有的圈層社交文化。
而如今的蛋仔也已經成為了大熱門 IP,與肯德基、蜜雪冰城、豬豬俠等數十個品牌展開 IP 聯名,在年輕人中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可以說,作為市場頭部的《蛋仔派對》,憑借着 5 億的用戶池和 UGC 生态的護城河,已經實現了 " 產品即品類 "。
在市場領先者優勢中,由于產品占據行業絕對頭部,這導致當消費者提到這類商品,首先想到的就是該品牌。
比如說,當提到椰汁,首先想到的就是椰樹牌椰汁。因而當其他品牌推廣的過程中,反而會喚醒消費者對于頭部品牌的購買興趣。
同樣的道理,當市場出現了新的派對遊戲,玩家最先想到的,自然便是頭部產品《蛋仔派對》了。
03 遊戲市場新血液
《蛋仔派對》成為市場熱門并非無迹可尋。這些年來,中國的遊戲市場正在發生一些微妙而又堅定的變化。
從行業收入情況分布來講,2017 年到 2023 年,整個遊戲市場的風向實現了轉變,手機遊戲的收入從主流的以往 MMO、RPG、MOBA 等遊戲品類,開始轉向到派對、體育等垂直類遊戲。
像《蛋仔派對》、《全明星街頭派對》等遊戲都衝進了收入排行榜的前列。這些遊戲的共性是充滿設計感,擁有更符合年輕人的 IP 設計,并在垂直類、圈子化的市場擁有一批消費力強悍,有 UGC 自主能力的忠實粉絲。
與之相對的是,盡管騰訊依然是國内的遊戲收入第一,但是一些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業内稱為,騰訊的 " 遊戲帝國出現了裂縫 "。
從營收上來講,2022 全年,騰訊遊戲業務收入為 1707 億元,同比下降 2.1%。具體來看,本土遊戲市場收入達 1239 億元,同比下降 4%;國際市場遊戲收入達 468 億元,同比增長 3%,與 2021 年 31% 的增幅相比明顯減緩。
而產品上,騰訊的自《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之後,再無現象級手遊。從收入排行榜上也可以看出來,除了第一二的《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榜單上的後幾面被各家瓜分,遊戲新勢力崛起,已經對騰訊形成為了 " 包圍之勢 "。
派對遊戲大受歡迎,騰訊借機 " 撒币 " 入局,但遊戲行業已經不是從前一樣,簡單地燒錢買量,就能獲得市場了。
過去,騰訊占據着遊戲的買量渠道,對整個行業的把控力達到頂峰。這也造就了騰訊甚至和遊戲廠商能做到三七抽成的原因——騰訊七、廠商三。
此前,憑借渠道給力,騰訊代理和發行了眾多的成熟遊戲到中國市場,比如說爆火的《王者榮耀》,核心玩法和機制,是 " 借鑑 " 了《英雄聯盟》端遊;《和平精英》," 起源 " 于最開始 steam 上的《絕地求生》。
這些年來,騰訊依靠 " 復制 " 再大量買量的手法,在很多領網域裡确實收割了不少,但是也要看到,在一些涉及到設計、IP 等核心壁壘的領網域,騰訊的燒錢行為就行不通了。
更何況,如今的遊戲市場正在發生着供需關系的轉移,出現了許多新鮮 " 血液 "。
《原神》、《崩壞》、《全明星街球派對》等許多優秀的遊戲的發行,都已經成功繞開了渠道。更重要的是,中國玩家的遊戲審美也出現了變化,UGC、重設計的遊戲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消費者不單單依賴渠道 " 喂 ",也會自己 " 找食 "。
馬化騰之前提到不相信買量的故事,而如今《元夢之星》卻再次投入大量資源買量。面對派對遊戲,騰訊的确是急了。
但是,從一款遊戲的生命周期來看,影響一款遊戲的走向,除了營銷推廣、買量外,遊戲自身的質量、活動的運營水平、玩家心智建設,也非常重要。
買量或許可以帶來短期的數據增長,但是精品化的長期投入、發展和運營,才是長久之計。
派對遊戲市場,留給騰訊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