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留給三通一達的時間不多了,歡迎閱讀。
财報數據暴露競争壓力
三通一達的半年報都已發布,幾家歡喜幾家愁。
國内快遞行業一直以來都充滿了激烈競争,從市占率來看,中通、圓通、申通三家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市場份額提升,相應的增長也反映在快遞件量、營收總量等層面:
申通保持着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件量增速,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190.86 億元,同比增長 27.58%,成為通達系最亮眼的存在。
(圖源:申通财報)
三通一達中,中通一直穩坐龍頭,近幾年基本按照圓通、韻達、申通的順序排列。但今年以來,韻達掉隊,申通業績爆發的情況,讓排序出現了變動的可能,一場 " 搶三大戰 " 悄然發生。
半年報中,韻達依然沒有擺脫年初以來的尴尬處境,市場份額同比下降了 2.56 個百分點,快遞件數也下降了 1.63%。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行業總體都處在回暖趨勢中,今年前 7 個月,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703.0 億件,同比增長 15.5%,中通、圓通、申通三家快遞件量增長均在 20% 以上。
韻達也是通達系中唯一營收下滑的企業。中通、圓通和申通的營收同比增幅分别為 13.06%、7.771% 和 27.58%,只有韻達的營收增長為負,下滑了 5.58%。
考慮到通達系和極兔處在同一個競争區間,這幾家市場份額的增長,其實很大一部分是韻達的失地。
價格戰是一個放大器,以更高壓的方式,将各家的盈利能力全然暴露。
關鍵指标全線下滑,韻達也開啟了自救模式。公開信息反映出今年 7 月份韻達進一步下調了單件價格,其單件收入同比降幅已達 12.4%。同期申通和圓通的單件收入分别下降了 11.2% 和 9%,降幅均小于韻達。韻達正在以低價武器維護市場份額。
中通創始人賴梅松則在财報季公開喊話,強調快遞行業的短期市場前景和長期發展," 快遞本質不是短跑,以低價競争得來的市場份額往往不可持續,許多時候甚至還會得不償失。"
這番話是說給投資人聽的,讨論的對象則是快步上市的極兔,和為了挽救市占率而不得已放出降價招數的韻達。
價格戰正式回歸
事實上,在當前的快遞行業市場環境中,沒有哪家能夠獨善其身:上半年中通的單票價格同比下滑了 5.38%。不僅主打經濟件的三通一達降價了,順豐的單票價格同樣出現下滑情況。
核心快遞業務的單票收入顯著下降,是每一家快遞巨頭必須面對的難題。
這一輪價格戰,直接原因應該追溯到電商低價。阿裡、京東們意圖争取更多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群體,并針對拼多多等玩家在物流履約層面的劣勢,發揚自己的長處,以更高品質、更快時效的物流服務示好消費者。
菜鳥自營就喊出了 " 好用不貴 " 的口号,京東更是直接下調了自營包郵門檻,更是許諾京東 Plus 會員自營購物無門檻包郵。再加上層出不窮的次日達、明日達,将快遞行業的利潤空間壓到了極致。
如果同等的價格卻做不到相應的時效,為了維持自身的行業競争力,三通一達就只能降低價格。
過去菜鳥向三通一達提供數字服務,阿裡向三通一達輸送電商訂單。圓通 3 年間的研發費用甚至不足 1 億,通達系的快遞巨頭實質上在做一門苦生意,漫長的利益鏈串起來的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本就不豐盈的利潤空間,不足以支撐長期的價格戰。在低價競争中,快遞企業的利益受損是一方面,快遞網點、快遞員們得不到足夠回報, 就會用腳投票離開行業。如果失去了基層網點的基石,快遞巨頭也就是空中樓閣,無力參與下一輪競争。韻達今年的頹勢,正是從幾個城市的基層網點爆出,經營壓力逐漸從局部擴散到整體,并且難以钣正。
而菜鳥自營的誕生,投下了一顆重要的石子,漣漪泛起,逐漸演變成影響行業的巨浪。
蔡崇信現身菜鳥(圖源:菜鳥)
長期以來,通達系和阿裡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有着緊密的關系,它們的目标定位存在差異。
如申通快遞在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的," 菜鳥快遞是由服務天貓超市配送業務更新而產生的自營品質快遞業務,主要提供半日達、當、次日達、送貨上門以及夜間攬收等服務;申通是致力于打造經濟型加盟快遞網絡,主要為商家提供全平台的經濟型快遞服務;因此,雙方在快遞業務模式、目标市場以及產品定位上有較大差别。"
短期内,它們或許能夠避免大規模的業務衝突,但市場份額競争不可避免。這将需要兩者找到一種共存的模式,探索更多合作空間。
在價格一定的情況下,商家會選擇服務品質更好的快遞企業合作,在時效等服務能力相近的情況下,商家會選擇價格更低的物流發貨。這樣的基本規律,不會因為特定企業的規劃而有所區别。
一方面菜鳥自營在服務品質上對标京東、順豐等高端玩家,一方面含着金湯匙出生的菜鳥自營天然貼近電商側的訂單,它必然會分潤走原本屬于三通一達的訂單。
行業洗牌難以避免
相比之下,順豐雖然同樣要面臨類似的競争,卻有着更充分的底氣和優勢應對變局。因為即便菜鳥有着多年業務積累,真要将能力擴展到全國,仍然需要一定時間。而資本更輕的抖音和拼多多,距離自建物流依然遙遠,他們要想實現品質服務,沒有電商業務競争的順豐是最優的合作夥伴。
順豐近日在業績說明會上明言," 打造一張全國性的快遞網絡并非易事,需要時間、巨額投入和多年積累的運營經驗,在行業服務競争的背景下,客戶會把同行無法履約的業務轉給順豐。電商平台自建物流這一動作對順豐而言是機會大于挑戰。"
(圖源:順豐)
那屬于三通一達的轉機在何處?體量更大、底氣更足的中通選擇放眼長期,一方面将資源投向網點產能建設和更新,确保網點和中心的產能配備,一方面精耕細作、深挖潛力,加強标準化運營和數智化管理。
圓通也把發展重心放在了賦能加盟商層面,以 " 加盟網絡數字化标準化績效化 " 打造 " 類直營體系 ",嘗試從加盟制轉型,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營運效率。
申通則選擇了在這個視窗期加速擴張,經歷擴展市場份額,為未來的激烈競争錨定基石。
電商行業的低價競争目前還看不到終止的苗頭,快遞行業的價格戰也必然随之持續下去。
在順豐宣布赴港二次上市,極兔極力籌措 IPO,和菜鳥自營橫空出世的大背景下,快遞賽道上已經擠滿了玩家,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也會更加凌厲地表現出來,行業洗牌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懸挂了半年,終究有落下來的一天。
缺乏數據挖掘和處理能力的通達系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競争壓力,出現掉隊玩家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甚至比當年極兔攪局時更加兇險。
作者 | 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