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選角荒,看國產劇為何總“串台”?,歡迎閱讀。
這幾年,影視圈越來越多的小花小生們正在經歷着換乘戀愛般的拍戲模式,繞來繞去都是那麼幾個人。
尤其是最近趙麗穎和林更新的新劇《與鳳行》熱播,不少觀眾直呼," 怎麼又是他倆 "?
還有王鶴棣、白鹿、虞書欣、張凌赫前後 搭檔拍了四部戲,形成完美閉環。
熒幕前追劇的觀眾們,腦子都要繞暈了。
演員重復率過高
你串戲了嗎?
最近,《與鳳行》熱播,但是很多沒有看劇的觀眾都表示,以為播的是《楚喬傳 2》。
畢竟同為古偶,男女主角還一模一樣,不怪觀眾分不清這兩部劇,趙麗穎和林更新看了估計也得迷糊。
不光 " 固定搭配 " 的男女主演令人串戲," 交叉匹配 " 的選角更是堪稱 " 換乘戀愛 "。
觀眾往往上一秒還沉浸在《寧安如夢》裡的白年好赫 CP 裡,換個台的功夫,官配就變 " 前任 " 了。
張凌赫剛和虞書欣再續前緣,時隔一個月就又和白鹿百年好合了,時間之快看的觀眾着實有些分裂。
還有趙露思、迪麗熱巴、吳磊、楊洋也形成了一個閉環。
熱巴和楊洋拍了現偶《你是我的榮耀》,又和吳磊拍了《長歌行》,楊洋又和趙露思拍了《且試天下》,吳磊還和趙露思拍了《星漢燦爛》
不管是古偶還是現偶,你都可以在海報上找到熟悉的面孔,估計再這麼拍下去,都要變成相親相愛一家人啦。
其實,不止年輕演員來回都是這幾撥人,作為配角的中年演員也在被 " 重復利用 "。
《知否》中的 " 紘郎 " 和大娘子前後搭了四部戲,被觀眾笑稱 " 五世情緣 "。
更不用說 " 父親專業戶 "" 皇帝專業戶 " 丁勇岱。
前腳在《長風渡》裡他逼迫白敬亭娶自己的女兒無果,後腳在《南來北往》裡就成功演上了白敬亭的老丈人。
搞笑的是,親家還是 " 紘郎 "。
對于影視劇裡這種 " 兜兜轉轉還是你 " 的人員配置,觀眾有時會抱着搞笑的态度而調侃演員。
在《喬家的兒女》熱播時,觀眾就串劇到了《知否》,發彈幕說," 紅狼,你又惹大娘子生氣啦 "。
甚至演員們自己也會拿彼此同期的多部劇集打趣。
但也有演員因為太過頻繁的出現,而被觀眾頻頻吐槽。
比如商業精英專業戶——靳東老師,你幾乎可以在各個頻道裡看到他的身影 : 穿着定制西裝的成功人士或是有個一官半職的 " 老幹部 "。
連續三個月在三部戲裡演了三個霸道總裁,真的不煩嗎?
很多觀眾在吐槽之餘,開啟 " 無獎競答 " 模式:
猜一猜以下劇照都出自哪一部戲?
其實觀眾不讨厭影視劇裡來來回回都是那幾個演員,而是演員角色同質化、演技套路化。
都說娛樂圈競争大,演員更是多得數不過來。但為啥電視劇裡演員重復率這麼高呢?
演員連連看
為啥老是這些人?
熱播影視劇的選角競争都是非常激烈的,但能夠讓資方願意頻繁選擇的原因,自然是有利可圖。
幾乎固定的幾個演員不停去拍不同劇集的模式,可以把情懷這張牌的餘熱發揮到最大,迅速吸引觀眾達到宣傳作用。
這樣既能夠放大合體利益,還能節省營銷費用為新的作品帶來關注度。
片方自然也樂于促成演員二搭,比如《與鳳行》前期的宣傳,都是集中在趙麗穎和林更新這一對《楚喬傳》CP 再續前緣上。
舊作品留存的粉絲,跟随演員 " 無縫銜接 " 地轉變為了新作的基礎閱聽人,何樂而不為。
而趙露思和劉宇寧憑借着《長歌行》裡的副 CP 出圈後,又在新劇《珠簾玉幕》中再次合體,無疑也是想要将上一部劇的 " 餘熱 " 發揮到最大。
說白了,就是為了能迅速将流量變現,歸根結底還是利益至上。
而且,影視行業在投資規模上縮水,題材多樣化和創作水準掉線,有限的資源傾向頭部演員,如此才能保證自己 " 穩賺不賠 "。
例如袁泉自從飾演唐晶翻紅後,後續的角色形象逐漸固化,大都是事業有成、愛情受阻的職場女性。
這樣觀眾熟悉的演員配熟悉的角色,能夠讓人瞬間接受,對劇方來說,省去了很多風險。
為了迎合市場,劇本的創作逐漸同質化,資方會選擇曾在某類角色中有過出彩表現的演員來鎖定閱聽人盤。
于是幾位有過出圈角色的演員就能夠片約不斷,加深了角色固化的現象,形成了高度閉環的局面。
比如電影《三大隊》,就找來在《狂飙》裡演正義警察出圈的張譯,再次扮演相似的角色。
這樣的演員循環利用,往好了說是一份觀眾緣的保障,但往壞了說也算是劇方不願承擔風險的一種偷懶。
當然,熟面孔頻繁出現,還離不開經紀公司的助力,特别是影視制作與藝人經紀并行的綜合型公司,讓旗下籤約的演員在多部影視劇裡 " 刷臉 "。
比如早年的唐人,近年的歡瑞、正午、嘉行,出品的電視劇幾乎都是從前的老熟人。
《知否》和《喬家的兒女》都是正午出品,兩部戲的演員就有很大的重疊度。
劉鈞、劉琳、王凱還有靳東都是正午出品電視劇裡的老面孔了,飾演的角色類型也大都相似。
很多觀眾因為演員的混搭而感到有趣,但也有人覺得審美疲勞,所以演員交叉搭配,到底算不算一件好事呢?
演員總是重復
到底好不好?
演員能在大熒幕上頻頻亮相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單一的角色塑造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有利有弊。
一方面,演員拍戲頻繁混搭,觀眾們也有了無數 " 梗 ",可以在幾部戲裡來回跳躍,玩梗調侃。
比如王傳君在《我不是藥神》裡四處求藥的病人形象深入人心,在《孤注一擲》裡飾演黑幫老大後,被觀眾調侃 " 四萬塊一瓶的藥,現在踩箱吃 "。
《愛情公寓》裡因為演員串戲而鬧出無數笑料的故事,正在當下的娛樂圈真實上演。
但另一方面,觀眾也對頻繁刷臉的演員們表示了不滿,認為他們塑造的角色雷同度太高,不思進取。
靳東就是因為塑造了太多 " 靳東式 " 老幹部而口碑下跌,被人吐槽爹味、油膩。
至于為什麼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主要是看劇本和演員是否給力。
同類型的影視劇裡的故事結構、人物設定、服化道都有着諸多的相似性,劇本的質量就是口碑的關鍵所在。
一部《歡樂頌》讓女性群像劇火了,但續集的口碑卻一部比一部差,五美的人設也是被大家輪番吐槽。
而有着相同的故事架構和人物設定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卻備受歡迎,廣受好評。
好的劇本故事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致勝點,一部影視作品的及格線就在于講好一個故事。
在娛樂圈,有一個著名的 " 茄子理論 ":你演好了一個茄子,所有紫色的東西都會找上門來。
能否在數次 " 重復 " 後依然得到觀眾的認可,也要看演員的演技是否細膩,能不能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細微的差别。
都是和小女生戀愛,但張嘉譯給人的觀感全然不同
陳道明雖然是帝王專業戶,但他能頂着相同的人設為觀眾帶來不同的帝王形象,做到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不重復。
不怒自威的康熙大帝和混不吝的漢高祖
如今我們之所以對影視劇產生審美疲勞的觀感,無非就是因為很多演員的表演缺乏新意,消耗了觀眾緣,也浪費了自己的靈氣。
其實,影視劇的拍攝也是一項工作,難免會出現因求穩而選擇同一批演員,或者演員選擇相似的角色的情況。但只要用心打造劇集、塑造角色,依然可以收獲好評。
作者:居小肉
責編:若林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請掃碼加小印 回復【入群】
- 歡迎關注印客美學視頻号 -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