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風口下的家電,混沌與理智并行,歡迎閱讀。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王一鵬
頭圖 | 視覺中國
過去幾年,中國家電行業始終在恪守一條準則:能做套系,就盡量不做單品,能主打全屋智能,就盡量别提單品智能。
在往屆 AWE(中國家電與消費電子展)展會上,家電廠商們通過這條準則,強行将自己從 " 傳統家電 " 的範疇中區分出來。
而在今年的 AWE 展會上,又多了一項場外因素——人工智能。
這麼好的營銷概念,各廠商當然不會放過,在 AWE 2024 開展前,各家圍繞 AI 的前宣工作就已經開始。等到 3 月 14 日正式開展後,為電視、空調、廚具乃至床墊打造的大模型,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
但筆者将展區逛得七七八八後,卻又覺得國内的家電企業在人工智能的落地上,有着異乎尋常的清醒。
比如產品矩陣最為豐富的海爾智家,發布了号稱可以實現多模态互動的 HomeGPT,但在家電產品的場景展示中,大部分都着眼于 " 食物保鮮 "、" 空調風噪 " 等實打實的功能性更新。又比如發布 " 星海大模型 " 的海信,雖然号稱打造 " 全鏈路全場景 AI 電視 ",卻在發布現場大篇幅地強調 AI 對于畫質提升的作用。
對于當下的中國家電企業來說,人工智能似乎只是個錦上添花的概念,即便把 AI 與家電融合在一起,前者也只是為產品的傳統功能提升做輔助。至于理想中的可以颠覆生活方式的 " 智慧家居 ",現階段連雛形都沒有見到。
這就讓本屆 AWE 有了一絲 " 明明到處提 AI,但又感知不到 " 的意味。
雖有遺憾,但仍看點十足
客觀地說,雖然本屆 AWE 展會上沒能看到 AI 家電的樣子,但就產品的常規迭代來看,創意性還是要比往屆精彩得多。
财大氣粗的海爾包下了單獨的一座場館(N5),除主品牌外,卡薩帝、Leader、斐雪派克、三翼鳥四大子品牌也悉數上陣,其中卡薩帝首創的 " 五恒空氣解決方案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該系統主要以鋪設在天花板和地板的頂地冷暖輻射系統來調溫,完全看不到空調的出風口與外機;同時,系統用水代替冷媒,有效改善了傳統空調的出風噪音問題,在視覺和聽覺兩個維度上實現 " 隐身 "。
圖片來源:虎嗅拍攝
最早以 " 零嵌冰箱 " 打出品牌的卡薩帝,在 " 隐藏家電 " 這件事上,玩得可謂登峰造極。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會現場海爾還展示了自家冰箱與三星堆的跨界合作:通過其搭載的 " 全空間智能保險艙 " 技術用戶文物保護工作。言外之意,連對于溫溼度條件極為苛刻的文物度能保護好,食物保鮮自然不在話下。不談技術層面,這或許将成為未來營銷行業中的一個經典案例。
圖片來源:海爾智家
相較于冰箱、空調等白色家電,傳統意義上被視為已經觸碰到技術天花板的 " 黑色家電 ",在功能更新上也不遑多讓。
曾在 CES 展會上喊出 "AI For ALL" 的三星,這一次帶來了全新更新的 AI 驅動芯片 "NQ8 AI Gen3"。據悉,這枚芯片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優化影像原片中的細節,還能通過 AI 神經元網絡将低分辨率内容提升至近乎 8K 的水準。
同樣在電視芯片上做文章的還有海信,本次海信在新發布的 U8N Pro 電視上,搭載了自研的 " 信芯 AI 感知芯片 ",按照官方的說法,這枚芯片計算性能提升 50%、感知場景算力提升 100%、場景适配算力提升 80%,能夠實時調動影像信号輸入、螢幕、背光等每一個模塊,大幅提升電視的音畫表現。
從上述產品的功能特性中可以看出,AI 在其中發揮出了作用,只不過并非是基于大模型的故事,而是提升或優化家電產品在傳統評價标準體系中的那些 " 核心指标 ",這種思路當然與當前人工智能行業中普遍的 " 宏大叙事 " 相違背,但或許也是 AI 家電這個賽道在探索階段的最優解。
那有沒有在功能實現上,現階段與人工智能結合較好的產品呢?
或許我們需要把目光投向小家電上。本次 AWE 展會,添可和蘇泊爾等品牌帶來了全新的自動炒菜機,讓筆者驚訝的是,這個曾經被視為 " 無比雞肋 " 的發明,智能化已今非昔比。
以添可的產品為例,其内置了超過 900+ 道菜譜,而且還自帶調料盒,在将食材放入鍋中後,機器會在烹饪的過程中,根據時間自動加入調料,而且還帶有自清潔功能,将做飯的門檻降到了 " 有手就行 "。
另外還有智能清潔行業,包括追覓、科沃斯、雲鲸等廠商多年來一直是 AWE 展會的倍受追捧的對象。另人印象深刻的是追覓前不久發布的掃地機器人 X40 系列,這款產品搭載了仿生掃拖雙機械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 " 掃拖一體 ",在 " 雙目視覺感知系統 " 和 " 四重激光多維避障 " 的加持下,能夠識别超過 80 種障礙物。
圖片來源:虎嗅拍攝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在追覓和科沃斯的展台上,體現 AI 的标語都是寥寥數語,筆者就這個問題向其中一位工作人員提出了疑問,得到的回答是," 視覺智能避障和 LDS 算法這些技術,本來就是我們的基礎能力,行業内各家都有,沒什麼值得重點宣傳的。"
AI 家電,還有幾道坎?
總的來說,除了像掃地機器人和炒菜機這類產品外,大部分冠以 "AI"、" 大模型 " 的品類甚至無法讓用戶感知到 AI 的介入,更不用談家電革命。
如果家電行業與 AI 的融合只是滿足于單一的特定場景,那麼人們現在已經能夠享用到技術紅利;但如果人們需要的需要是一個像《鋼鐵俠》中 " 賈維斯 " 一樣的智慧管家,現階段行業中仍有幾道難題需要解決。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看,人機互動的形式一定是更加便捷的隔空操作,如目前普遍使用的語音指令,同時智慧管家需要至少能夠對用戶下達的語音準确識别,這一點目前來看是最容易實現的,如小米、百度等企業的產品在語音識别上的準确度已經較為理想。未來配合充分訓練的大模型,能夠完全理解用戶語義的家居系統,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滿足上述條件後,家居系統還要承擔起 " 智慧中樞 " 的角色,這一點可能是 AI 家電革命誕生的前提。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在這一輪 AI 爆火之前,家電行業中近年高頻出現的概念是什麼?
答案是 " 全屋智能 "。廣義來看,全屋智能可以理解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延申,但表現在市場中,這個概念基本沒有被消費者所認可。
一個直接的證據是,全屋智能行業發展已接近十年,但根據 2023 年智能家居峰會上公布的數據,目前國内住宅全屋智能滲透率不到 3.5%,考慮到各品牌在定義上的差别,真正實現全屋智能的住宅,大概率還遠不及這個數據。
全屋智能的核心問題在于,它不具備任何決策能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部分廠商對于全屋智能的定義甚至只是 " 提供一個智能網關做為中控,然後把家電鏈接在手機上即可 "。對于用戶而言,全屋智能與傳統家電的區别僅僅是把控制面板放在手機上而已。
而用戶需要的是家居系統能夠提供主動的服務,如根據天氣變化自動調節室内環境、根據用戶習慣自調節電器的參數,這些就需要神經網絡的接入,基于對用戶的數據分析、行為記錄及習慣理解進行自我深度學習,而相關技術在家電行業中尚處于初期階段。
另外,在技術層面之外,家電行業尚有些根源性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如缺乏統一的通信或鏈接協定接口。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不在于技術,而是各廠商根本沒有系統互通的意向,各陣營都想打造封閉的生态做為品牌護城河,但擺在消費者的面前的選擇是,要麼承擔選擇單一品牌的沉沒成本,要麼接受家庭智能中控只能調用部分家庭終端。
可以試想下,在這樣的行業生态中,即便未來圍繞家電的 AI 層面的技術完全全部得到解決,恐怕家電廠商們也無法妄言所謂的 "AI 家電 "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