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五星還是一星,又吵翻了,歡迎閱讀。
提起亞裔女性 " 性觀念 ",《摘金奇緣》的編劇阿黛勒 · 林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她說,在美國,一方面," 亞裔女性是 P 站上的一個分類 ",另一方面,她們 " 又完全不承認自己的性欲 "。
一種剝削式的性凝視?
大概是為了回應這種刻板印象吧,最近,有一部年度 " 奇片 " 的橫空出世了。
看标籤:
首部、亞裔、女性、R 級喜劇,buff 疊滿。
再看口碑:
爛番茄新鮮度 91%,豆瓣 5.8,反差夠大。
打開電影,第一句台詞。
Fxxk me
全球通用髒話,本來沒啥。
關鍵是,出自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華裔女性之口。
是的。
這一次,亞裔女性在性方面 " 主動出擊 "," 毫不遮掩 ",并用以往凝視女性的目光 " 凝視 " 着男性——
都瘋
兜風
Joy Ride
導演阿黛勒 · 林,2018 年北美大黑馬《摘金奇緣》的編劇。
主演阿什利 · 樸、許玮倫,好萊塢上升期亞裔小花。
△ 《怒嗆人生》《瞬息全宇宙》
制片人裡,有塞斯 · 羅根、埃文 · 戈德堡,代表作《菠蘿快車》《香腸派對》《黑袍糾察隊》……
△ 《香腸派對》
猜得到故事走向了吧 ……
素以内涵聳動著稱的港版譯名露了底:尋根女團。
一語雙關,自己體會。
So,故事講了啥?
阿什利 · 樸飾演的奧黛麗從小被美國白人家庭收養,聰明勤奮,活得标準又優秀,如今是個律師。
樓樓(雪莉 · 可拉飾)來自中國移民家庭,ABC,和奧黛麗住在同一個社區,兩人是發小,情同姐妹。
奧黛麗因為工作關系,要到北京出差,由于不會說中文,她帶上了好閨蜜樓樓充當翻譯。
奧黛麗的中國客戶,聽說她是被從中國收養的,力邀她和生母一起,參加派對,并許諾,會在派對上籤合同。
可奧黛麗和生母根本沒有聯系。
為了拿下客戶,她只能和朋友們開啟尋母之旅。
一起的還有樓樓的 kpop 人表姐 Deadeye(薩布麗娜 · 吳 飾),還有在北京拍戲的大明星凱特(許玮倫 飾),她是奧黛麗的大學室友。
聽起來,是個平凡的尋親故事,着實老套。
但,這只是表面。
别忘了,這可是首部亞裔女性 R 級喜劇。
它生來就自帶使命:打破凝固在亞裔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
《兜風》在這一層面,做得很用力。
它用相當極端的方式颠覆了大家心目中亞裔女性形象。
奧黛麗和樓樓與各自父母的相處方式,代表着中式含蓄與美式外放兩種理念。
一邊是擁抱、親吻、彩虹屁、" 我愛你 ",一樣不落。
一邊是看他們像看大傻子。
所以,你以為樓樓其人也是内卷、保守、中規中矩?
不,一條都不占。
樓樓,設計師、畫家、藝術家。
作品聚焦人類起源與人體構造美學。
AKA,男女生殖器、亞洲人性癖好。
代表作,成人遊樂場、鹹溼招财貓 ……
她腦袋裡想的最多的就是男女那檔子事兒。
屎尿屁、葷段子張口就來:
凱特,在天主教徒未婚夫面前自稱信女,歌頌貞潔,拒絕婚前性行為。
但,曾經也是風裡來浪裡去。
據奧黛麗透露,某隐私部位還有文身(這裡是重要伏筆)。
Deadeye,二逼。
奧黛麗和客戶玩互扇耳光的遊戲(黑人問号臉),一不小心扇猛了,滿堂譁然,只有她露出崇拜目光:
奧黛麗!奧黛麗!牛逼!
你剛剛簡直像拳王泰森!
被喝高了的奧黛麗吐一身,直接拿起路邊環衛工人的水管子就往身上澆,完事兒還做了這個動作:
這種對男性的直接挑釁數不勝數。
比如,露骨的女性凝視。
見到凱特身材火辣的未婚夫,她們這樣:
見到性感的客戶,她們這樣:
見到一車荷爾蒙爆棚的籃球隊隊員,她們這樣:
性解放橋段自然也很足。
就像所有性喜劇一樣,四姐妹也度過了荒唐一夜。
荒唐到幾位男士都傷殘了 ……
大尺度場面,更是驚世駭俗。
Sir 就不劇透了。
總之當時的表情 be like:
如此新奇,是全亞裔女性創作團隊主導的結果。
有媒體提到,影片證明,美國的亞裔女性喜劇演員可以像他們的白人男性同行一樣有趣、下流和成功 ……
導演阿黛勒 · 林在接受采訪時,也說到。
我媽媽和奶奶是非常非常棒的女人,她們也會去教堂,但在閉門之後,她們也會有那種有點下流的幽默感,她們會私下咯咯地笑。
所以我真的想展示我經歷中的這一面:就像,我要寫女孩和她最好的朋友之間會談論的話題。
Sir 能理解一些觀眾看完覺得不适。
如果以憨豆先生羅溫 · 艾金森的話為标準:喜劇的職責就是去冒犯任何事物,或者必定會具有冒犯的潛質。
這電影,超标了。
它的冒犯五花八門,無處不在,no zuo no die。
整部電影,可以說是一盤冒犯的、嘲弄的、吐槽的笑點大雜燴。
這樣幾位完全沒有 " 傳統亞裔女性 "" 應該有的樣子 " 的女士,不僅把男性變成了徹底的性符号。
還冒犯中國人:
冒犯韓國人:
冒犯韓國流行文化:
△ 用韓國女團的方式打開 Cardi B 名曲《WAP》
極盡所能調侃,怎麼胡鬧怎麼來。
四個女孩的尋親之旅,完全懸浮,沒有邏輯。
不少觀眾批評它有太多刻板印象,的确,它的世界構建在一個想象的中國和韓國之上,許多笑點甚至基于東西差異的刻板印象。
來到北京機場,樓樓給奧黛麗講解如何區分不同地區的中國人。
戴藍牙耳機、商務風,香港人。
小資、洋氣,上海人。
又奇怪又可愛,台灣人。
有的更叫人哭笑不得。
四人一起坐火車去鄉下,軟卧車廂,上車居然要自己找座位,一看就是沒坐過我們的火車哈。
緊接着她們在車上結識一名美國姑娘,她竟然帶着一大包毒品。
過于離譜,簡直是對我國鐵路交通的安檢嚴格程度、安全程度一無所知,更何況,這趟還是從北京發的車呢。
如此不真實當然要罵。
但。
這裡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作為一部 R 級喜劇,它本來就沒打算 " 真實 " 呢?
事實上。
這部電影的拍攝地在加拿大,并沒有真的來到中國取景。
許多配角演員的普通話都不流利,甚至連鄉下的奶奶都說得一口地道英語,很明顯都是生活在國外的華人或亞裔演員。
甚至于,盡管表面上看,電影前半部分講了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但跟現實中的中國關系并不大。
中國,在整部電影中只是個概念。
這只代表着她們人種和血緣上的故鄉,更是四閨蜜能在白人主導社會裡,相互親近的緣由。
他們不在乎真正的中國是怎樣的。
想說的只有亞裔這個群體自身。
兩個細節。
一開頭,樓樓爸媽的吐槽:看看那群老外。
" 老外 " 是中國人對外國人的統稱,但他們身處異國他鄉,自己才是真正的 " 老外 "。
另一處是奧黛麗微妙的心态。
她是亞裔,卻歧視其他長着相似面孔的亞裔,反倒是對美國白人更親近。
你看。
反而是這種對美國亞裔心态的把握,相當精準。
所以說到底。
這是一部面向于美國亞裔群體的喜劇片而已。
它有着嚴肅的命題——
無論是主動自我隔絕于主流社會,還是為了融入主流社會拼命擺脫自己的血緣,都是美國亞裔難以獲得真正的身份認同的寫照。
包裹着誇張的形式——
用性喜劇的形式,在架空的中國、韓國裡,上演了一出娛樂屬性滿級的鬧劇。
更帶着極強的話題——
正如有影評人發推指責影片 " 物化男性 "" 針對白人 " 時,導演立刻回應," 我得弄件 T 恤,上面寫着‘物化男性、針對白人’ "。
也正是如此。
影片在當地獲得了不俗的評價和 1440 萬美元票房。
俗嗎?俗。
假嗎?假。
但對閱聽人來說這都無所謂,因為這誇張與惡搞之下,所傳遞的卻是 " 女性視角 "" 尋找自我 " 等大眾意義上可以感同身受的價值取向。
雖然說。
這幾乎像是蹭流量,圈地自萌的一場自嗨。
但回過頭來想想。
咱們絕大部分的爆款國產片,不也是如此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