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出圈到今天,他想說的都在酒裡了,歡迎閱讀。
《将進酒》活了。
語文課上背過的古詩,被動畫《長安三萬裡》還原。
"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和眾人乘白鶴入雲端,升瀑布墜銀河,醉飲仙宮,詩氣衝天。
原來酒可以有這樣極致的浪漫。
我們的酒,神了。
酒是詩人的藥引," 李白鬥酒詩千篇 "。
是知己難逢," 勸君更盡一杯酒 "。
是情感最好的表達,"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關于酒,我們不僅積澱深厚。
也在不斷把新的内涵、新的故事,注入到這條從古流至今,源源不斷的酒的長河裡。
比如最近滋味獨特的片子——
來自賈樟柯。
看過他的電影就會知道,賈樟柯實在太懂酒,太懂得酒裡的江湖與人情了。
《三峽好人》就用煙、酒、茶、糖四個章節,串聯起一幅現代中國人的生活圖景。
其中酒,絕對是應用最廣,分量最重的社交密碼。
Sir 以為,酒早就被賈導說盡了。
沒想到這一次,舉起酒杯,竟然又碰撞出新的火花。
三個時代。
三種人與情。
01
杯酒父子情
《在清朝》作為賈樟柯導演的第一部武俠劇,觀眾們已經期待了五年。
這次微電影第一部《誕生》,就發生在晚清。
新與舊劇烈碰撞,在外是風雲激蕩,在家庭内部也勾起無限漣漪。
留洋三年歸來的大兒子,一身西裝踏進家門,跨過原本用來下跪的蒲團,給詫異的父親來了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餐桌上,大兒子拿出了一瓶啤酒直接倒上,當時的人們還把它叫做 " 皮愛 ",以此來證明自己要從事釀酒事業的心志。
父親認為他是玩物喪志,怒離飯桌。
青島啤酒榮獲德國慕尼國際博覽會黑金獎登上報紙,大兒子再次向父親表明自己想要在酒廠學習先進的機械工藝技術,探索實業興國道路的決心。
正如大兒子所說," 一個商品是小,但背後是‘師夷長技’的變革精神。"
父親終于被說動。
晚清的父親看到了啤酒的國際力量,也願意讓兒子去酒廠打工,從微小的工業開始推動中國實業的變革。
與其說他是被變革精神感染。
不如說是他願意相信——兒子能行。
微電影清晰照見了一對關系和諧的父子對時代推動的作用。
一個小小的啤酒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嗎?
正如賈樟柯在采訪裡說:"青島啤酒見證了中國整個近代到現在全部的歷史,從晚清到解放到改革開放,一部青島啤酒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近代的歷史。"
一個細節,大兒子帶回來的明信片裡有一張是火車。
熟悉賈樟柯的人會知道,火車在賈樟柯的電影裡多次出現:《站台》裡,一列火車經過,一群人歡呼着奔向火車。
他們向往外面的世界,卻只能在鐵路邊看着一輛輛火車駛過。
隆隆的機器,不可阻擋地推動着所有人的生活。
火車的一頭是前程。
但也别忘了,在另一頭還有送你離開,等你回來的人。
02
生命力的浪潮
第二部微電影《浪潮》聚焦上個世紀 90 年代。
大江大河,奔騰澎湃。
人們都在往不同的地方遷移,同樣也帶回了新鮮事物。
舞廳裡跳迪斯科的人越來越多,流行的歌曲,時髦的喇叭褲,那時候三瓶青島啤酒才能換到一條喇叭褲。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些新鮮事物,微電影裡決定南下闖蕩的男孩,明明喜歡流行金曲裡的歌星,卻只能用大吼掩飾自己的喜歡。
但就像那陣不受控制的風,吹開了海報,也吹散了他内心的顧忌。
電台裡傳來的聲音描述着大城市的繁華,流行歌曲裡唱着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對未知的好奇心鼓動着他。
在放肆的迪斯科舞曲裡解放身體,在啤酒的作用下,做一些勇敢的決定,讓情感自由地表達。
就像是《山河故人》裡,一詠三嘆的那首《珍重》。
再熟悉的人,也要在時代的路口分道。
只是當年的情,能否經久不衰?
《浪潮》裡,因為一個未兌現的承諾,三個年少時期的夥伴,再次聚在一起。
1993 年,青島啤酒在香港、上海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
奔向前沿的年輕人,就像工廠裡一排排綠色酒瓶,輸進新思想,漂洋過海去到新的世界。
青島啤酒作為那個年代大家共同的難忘回憶,托起了這些奔赴浪潮的年輕人。
《山河故人》裡,沈濤在雪中伴随當年的流行音樂《GO WEST》跳起她年輕時的舞步。
賈樟柯說到她當時的情緒:"那既不是悲哀,也不是快樂,是一種生命力在裡頭,即使我們一直身在一種無法擺脫的處境下,也要活下去,愛下去。"
流行音樂、啤酒,這些電影裡出現的意象都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03
此刻,杯裡氛圍剛好
時間的齒輪并不停歇,關于當下、未來的未知答卷。
觀眾們依舊期待,賈導将以攝影機為筆,作出怎樣的回答。
而酒,也在潛移默化地變化着。
與 1903 年 " 登堂入室 "、西洋味兒十足的 " 皮愛 ",1993 年扎為一捆、可抵一條喇叭褲的 " 液體面包 " 相比,啤酒不再只屬于一小部分人的狂歡。
它一層層滲入中國的人情社會中,包容着形形色色的人。
就像賈導《江湖兒女》中的 " 五湖四海 ",啤的、白的、洋的,瓶瓶罐罐灌入一個大臉盆。
江湖兒女豪氣地一飲而盡,滴的是歡暢,敬的是義理。
第三部微電影《盛名》中,青島啤酒率先變了一副更簡潔、活潑的 " 裝扮 ",汽水式的包裝更加便捷而年輕化,将它握在手中的,是肖戰飾演的酒館小老板。
他那座開在現今青島的小酒館,也融匯着五湖四海,接納着形形色色的人。
從古宅到出租屋再到小酒館,電影的場景在逐步開放,如同百年來逐步擴充視野的國民,到了 2023,鮮少有享樂之辯、改革之抉擇,改為在平面化的網絡環境中待友迎客。
在一杯酒、一頓飯中給自己按下一個暫停鍵,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我們現在的生活,未嘗不是 " 酒館式 " 的。
一杯酒就是一個折射小世界的斷點。
不像賈樟柯 2004 年電影《世界》中那個需要親身踏入、把景觀都搜集成模型的世界公園。
現在的我們所擁有的紛繁世界,好像一劃螢幕就能把握住。
于是,在這個酒館的小世界裡,有上下級愈發自如的對談,有大城市共同闖蕩的親朋歡暢小聚,有遠道而來的異國背包客萍水相逢的一碰杯。
老板亮着眼睛學一句青島話:" 很恣兒 ",立刻把時空拉回了當時當刻。
" 新 ",永遠是賈導在電影中加入的一股時代洪流力量,而被這層層浪濤衝刷剩下的那一些 " 舊 " 記憶,便成為了鄉愁本身,變成時刻回望的,文化的船錨。
外國廚師,就在這一方小酒館裡,看懂了中國的當下,那沉甸甸的人情。
魚頭對着主賓,來晚了就先自罰一杯,敬酒要比對方的杯子更低 ……
而在離别的那一刻,他用英文說了一句最适合當下情緒的表達:
都在酒裡。
" 都在酒裡 " 四個字,也折射了中國人情文化的含蓄與復雜。
賈樟柯曾說過," 詞窮處才拍電影。"
這些現實或超現實的影像。
也像酒——
來自于結實的土地,又引人思緒千裡。
它總在各種離别的片段中,帶來一陣陣回味悠長的言外之意。
它是韓三明遙望三峽時那一堵空心的斷牆,是巧巧一步踏錯的旅途中聽到了飛碟的聲音,是監視器鏡頭下大哥郭斌扶拐離開的背影。
而這次 " 都在酒裡 " 的告别,則意味着再相遇的期許。
汾陽小子賈樟柯這次的 " 新 " 開拓,和肖戰碰撞出了不同的色彩。
那來自大地的踏實感與都市青年的自我飛揚,融合成一道風味别樣的新酒,裝在這座包羅萬象的小酒館裡。
這裡有長幼尊卑,這裡有兄弟義氣,這裡有萍水相逢。
而經過了 120 年的挑戰、開拓與發揚,啤酒也終于從 " 師夷長技 " 變成 " 我願意從酒中讀懂中國 "。
而三部微電影,看的是時代浮沉中的國人,怎樣把傳統與現代同時融入一杯酒中。
現代篇中的酒館,也不僅僅出現在青島一處。
" 青島啤酒 " 早已在多國開放,它也變成了一個視窗,讓世界看到中國。
1903 年,青島啤酒廠創建,此時埋下的一粒種子,在本土扎根的同時,沒有忘記将枝葉灑進風中,它漂洋過海——
1947 年,青島啤酒出口新加坡;
1991 年,參與發起和創辦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
1993 年,港滬上市;
2021 年,成為全球首家啤酒飲料行業工業互聯網 " 燈塔工廠 "。
一瓶啤酒雖小,卻與這些滋味豐厚的影像相同,承載着濃郁的本土人情。當年的種子今已化為國内外相聚時刻的星火,向世界傳達着中國情義。
經歷了 120 年風風雨雨的青島啤酒,與企業的宏大相比,他們更重視小小的一瓶啤酒中,能保存每個人、每一段的中國故事。
就像賈樟柯導演依舊願意把鏡頭對準在大地角落休憩的每個你,每一趟離别與相遇,都能化作酒中的甘冽、清苦 …… 萬千滋味。
此刻,感觸萬千,也不多說,都在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