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這倆洋和尚,讓整個中國零售業都傻眼了,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華商韬略
2019 年 8 月,中國線下零售陰雲密布,零售巨頭 Costco 的中國首店在上海開張,但當天下午,它就被迫暫停營業,原因是:人太多了。
五年後,中國線下零售陰雲更厚,Costco 卻又在深圳開出中國大陸第六店,當天會員開卡 13 萬張,位列全球第一。
冰火兩重天
過去五年裡,盡管沒有單獨披露中國區的營收,但 Costco 在中國 " 開一家火一家 ",早就不是新聞。
Costco 在美國總部的老對手,山姆會員店在中國同樣生意大好。
在 2022 年裡,山姆用 42 家門店在中國區幹出了 660 億元營收,這個營收,盒馬鮮生用 370 家門店也沒實現;2023 年,山姆又開出了 5 家新店,預計營收将超過 800 億元。
兩大國際商超巨頭的春天,卻是它們同行的冬天。
2023 年 9 月 13 日,家樂福在北京的最後一家門店暫停營業,全國只剩 37 家門店還在營業,2020 年,這個數字還是 228 家。
從 2016 到 2022 年,沃爾瑪的傳統大賣場也是江河日下,關閉了 130 多家。
2023 年 12 月,曾擁有 200 多家門店的德國連鎖超市品牌比宜德發布公告,宣布全面暫停營業。
曾經是行業标杆的外資超市,店門尚且關得哐哐響,中國同行的日子就更慘淡。
在過去三年裡,曾被認為特别能打的永輝,陸續關閉了近 400 家各類型門店,一度傳出要被京東收購的新聞。
僅僅 2023 年上半年,全國就關閉了 692 家超市便利店,以及 14 家百貨購物中心。
關門的商超中,包括一連串耳熟能詳的品牌:中百集團 66 家、華潤萬家 12 家、永輝超市 29 家、家家悅 12 家、步步高 65 家、以及聯華超市 131 家。
一年關幾家十幾家,可能只是偶然,但一關就是幾百家,持續好幾年,幾乎可以斷定:中國商超行業的經營不善,已是普遍現象,在 2024 年裡很可能繼續惡化。
曾經有人将這種經營不善,歸結為電商衝擊和地租高昂。這個看法,一度是商超老板們的定心丸。但 Costco 和山姆的存在,又讓這個看法站不住腳:
都是線下零售,都被電商衝擊,都承擔着同樣的地價,Costco 和山姆憑什麼活得那麼好?
拼價格,拼品質
在小米創始人雷軍的歷次公開演講裡,Costco 多次出場,這源于他 2011 年的美國行。
到美國第二天,同行的金山軟體 CEO 張宏江、獵豹 CEO 傅盛、紅杉資本合夥人沈南鵬就直奔 Costco。因為東西買得太多,每人又順手買了兩個箱子。
當天晚上,傅盛向雷軍提了一個問題:新秀麗的超大号箱子在北京賣 9000 塊,猜猜在這裡多少錢?
在得到 " 四五千 " 的回答後,傅盛告訴雷軍:" 只要 150 美金,人民币 900 塊。"
雷軍後來回憶說:它給我的震撼,無法用語言表達。
那時正值小米初創,雷軍從 Costco 感受來的 " 極致性價比 ",轉手就被他活學活用,揉進了小米的标籤。
讓企業家學習,讓消費者追捧的 " 極致性價比 ",是山姆和 Costco 傳播最廣,最得人心的特點。它可以用一句話總結:
走 " 同款更便宜,同價質更高 " 的精品路線。
在很多人看來,性價比就是比誰更便宜,比如一包餐巾紙,A 超市賣 3 元,B 超市賣 2.9 元,那麼 B 超市就是有性價比的。
這一點,Costco 和山姆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極致。比如 Costco 規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 14%,平均 7%;山姆與其他賣場重合的商品,定價平均要低 8%。
但 Costco 和山姆更加強調,也讓很多同行無法做到的卻是,不但比便宜,還要比誰更大牌。通俗地說,是把大品牌賣得更便宜,比誰更有本事将大品牌的價格打下來。
比如外面售價 18 萬一只的愛馬仕皮包,costco 開業價 14.6 萬;外面賣 1300,Costco 賣 799 元的新秀麗旅行箱;以及限量供應的平價茅台。
Costco 有限的電器品類,都是大牌,而且大多比電商渠道便宜。
從 2022 到 2023 年,索尼 85 英寸電視,比京東便宜 500 元,博世幹衣機,便宜 1000 元;日立的對開門大冰箱,便宜 7000 元。
關鍵不是價格更便宜,而是大牌更便宜,用 Costco 首席執行官吉姆 · 辛内加爾的話說:
" 我們店裡不會有市場上最便宜的太陽眼鏡,但是會有最便宜的雷朋眼鏡。"
即便不是大品牌產品,Costco 和山姆也是做到品質一等但價格低人一等。
比如山姆的瑞士卷,這款奶油夾心蛋糕的特點之一是價格—— 16 片一大盒,一片不到 4 元,只有星巴克售價的八分之一,大多數品牌烘焙店的瑞士卷,也要超過 10 元一片。
但它最大的優勢還是品質,使用了歐洲進口動物奶油、進口黃油、高蛋白低灰度面粉,配料包幹淨簡潔,烘焙預拌粉不添加香精。
不僅提供極致性價比,而且提供超值體驗,這讓 Costco 和山姆出品,都是精品。
精品的第一個标準是少。
2023 年裡,Costco 的 SKU(商品單元)保持在 4000 左右,山姆是 5500,傳統超級大賣場的 SKU,一般在 2 萬上下。
Costco 和山姆的品類雖少,單品銷售規模卻高出一大截。
2023 年,Costco 單個 SKU 的銷售額達到 5942.8 萬美元,山姆遜色一些,也有 1533.6 萬美元,但沃爾瑪只有不到 100 萬美元,國内同行的一線陣營,甚至只能做到 260 萬元人民币的水平。
有如此銷量支持,Costco 和山姆就有更強的話語權,去尋找更好的供應商,去提更嚴苛的要求,甚至要求供應商提供獨家的 " 渠道專供商品 "。
進而做到——以少勝多,少,就是多。
比如,在山姆,你只能買到三種規格的鮮牛奶,供應商分别是蒙牛、光明和聖牧有機,但走出山姆,這三種同時滿足中國和歐盟雙重标準的鮮奶,你就再也買不到了。
這讓它們兩家,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實現 " 高質低價 " 和獨家供應,從而形成了" 售價低→銷量高→采購價降低 / 費用降低→售價再降低 "的良性循環。
但少不是目标,精簡 SKU 也不是萬能藥。商品種類少,意味着選擇少,影響消費者的復購。
因此,即使強大如 " 萬能的淘寶 ",也在不斷豐富供應生态,京東當年為了刺激用戶購買,一路從低頻的數碼產品,擴充到圖書、生鮮、日用等高頻種類。
這引出了精品的第二個标準:選品絕對要精。
所謂的精,就是用精簡到極致的 SKU,去覆蓋最高頻、最爆款的商品。
除了前面提到的極致性價與超值體驗,Costco 的選品還奉行着 " 寬 SPU、窄 SKU" 的原則。
與傳統大賣場裡,每類商品包括高中低幾十種品牌不同,Costco 品類豐富,但每類商品只有 2-3 個品牌,有時甚至是孤品。
為了保證選品,Costco 在全球擁有高薪聘請的采購團隊,他們負責在每個品類中精挑細選出兩三種,并且每種商品都經過管理層的親自復選或使用,選擇他們認為有 " 爆款 " 潛質的商品上架。
而在山姆内部,5500 個 SKU 下的商品,被大致抽成以下四類:
結構品,即各個品類下必須有的產品,比如美國 Prime 标準牛肉、挪威冰鮮三文魚;潛力品,上市後復購率和滲透率表現優異,将獲得全力的資源支持,包括折扣力度和最好的貨架位置。
而核心品,指的是那些銷售長紅的餐品,比如瑞士卷、麻薯與部分面包;以及月餅、粽子這些被稱為" 限定品 "的季節性產品。
按照這樣的分法,山姆主動放棄了某些品類,很多被視為必備的商品,其實不在山姆的結構品名單裡。
比如很多老用戶都知道:山姆買不到活海鮮。
官方曾經給出過解釋:活海鮮在運輸和暫養過程中,容易死亡病變,容易二次污染。
但這也有利己的一面。活海鮮的物流成本和貨損居高不下,從產地到市場,價格可能翻幾倍,大大影響購買力——在盒馬,一只活帝王蟹動辄上千元,但山姆捕撈煮熟冷凍的帝王蟹,只需要 30%-50% 的價格。
而另一些老用戶發現,Costco 和山姆的牛肉,要比豬肉更 " 好 "。這同樣是出于精心選品的原因。
第一,它們的牛肉供應鏈更成熟,可以采購整牛分切,采購和物流成本優勢可以體現在售價上;第二,總部根據數據趨勢判斷,中國人消費的豬肉數量已近頂部,未來會攝入更多其他肉類,比如具備更優蛋白的牛肉。
無論是 " 同款更便宜,同價質更高 ",還是少而精的選品,帶來的都是消費者絕佳的體驗,也帶來了兩大巨頭卓越的競争力,最終讓它們在商業模型上,得以狂卷同行。
狂卷效率
很多消費者到 Costco 和山姆,都有自己的必買品。
" 你懂得 " 的平價茅台;不用配貨、" 轉手就能賺錢 " 的愛馬仕鉑金包;年售過億,死活不漲價,俗稱 " 抗通脹 " 的烤雞……
以及 2019 年上市的瑞士卷,銷售額甚至可以達到部分門店月營業額的 8%,平均每 1000 名山姆顧客,就會帶走 300 盒瑞士卷。
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強大的引流能力。
引流產品,是在抓住人心;性價比心智,抓的是人心,優秀選品提升了客流量和周轉率,也是在抓住人心;良好體驗,還是在抓住人心。
所以 Costco 和山姆的生意本質,都在于成功抓住用戶的心,或者說,一切生意的本質,都是在抓住人心。
有了人心,就有了生意的基礎。這使得 Costco 和山姆可以憑借一種 " 坐地收租 " 的生意模式——直接向消費者收取會員費(Costco 每年 299 元,山姆每年最低 260 元),來獲取收入。
Costco 深圳店開業當天,13 萬張會員卡按 199 元的優惠年費計算,直接產生了近 2500 萬元的卡費。
這意味着,Costco 深圳店甚至還沒開賣,就提前鎖定了每年至少 2500 萬元的收益。
對于山姆,情況也是同樣。在 2023 年的中國區,山姆會員平均每年在山姆消費 13000 元,年續卡率穩定在 60% 以上。
因此在" 單店收入 = 單店會員數×(會員年費 + 單會員銷售額)"的收入模型下,兩家超市巨頭的許多策略,都圍繞着人展開。
比如在開發商品時,消費場景和生命周期被更優先考慮,山姆不去做那些短保質期、強季節性的產品,以便于商品能被更多人接受和消費;瑞士卷和麻薯既是零食點心,也是早餐選擇的 " 雙場景 " 優勢,于是得到了更有力支持。
同時被重視的,還有本土化層面的心理因素。
比如深圳 Costco 被瘋搶的愛馬仕和茅台,就是對國情的深刻洞悉。以這兩類產品在 Costco 的定價,只要搶到就是賺到。而平價茅台作為引流產品,早已證明了自己的功效—— Costco 上海首店開業時,兩個月内吸引了 20 萬會員。
能成功抓住人心的生意,自然也更值得用更大力度去拼與卷。這不僅是對 Costco 和山姆的要求,也是所有零售商,甚至一切生意的大方向——效率和成本,永遠都是競争力。
因此在 Costco 和山姆的商業模型中,比起性價比、用戶體驗這些外部指标,效率和成本雖然是看不見的内部化指标,卻同樣在暗地裡席卷同行。
因為 SKU 少,所以 Costco 和山姆的存貨和資金周轉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這方面,Costco 無疑是最出色的,過去四年,它的存貨周轉率是 11.5 次左右,存貨周轉天數在 2023 年達到了 29.3 天,而在傳統大賣場裡,以高周轉率著稱的沃爾瑪也只能做到 8.5 次。
這種在效率和成本上的拼與卷,還體現在更多層面。
比如倉儲會員店 " 倉店合一 " 的模式,貨架下層用來賣貨,中上層用來存貨,既節約了裝修費用,也減少了倉儲成本。
比如對地租的對抗,不同于大賣場開在商業區,Costco 和山姆的門店選址不是在郊區,就是在不太好的地段。除此之外,Costco 還更進一步,直接選擇自有物業來降低成本。
比如在廣告營銷上的吝啬投入,比如堅持采用倉儲式大包裝,以降低拆包分揀的人力運營成本,這一系列在成本壓縮上的拼與卷,又造就了兩大巨頭一路提升的坪效。
2024 年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新一年裡,Costco 和山姆會拼到什麼程度?中國同行們會被卷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
但答案其實又在歷史裡寫得清清楚楚。
1996 年,沃爾瑪在深圳香蜜湖開設了大陸第一家山姆門店,那時的中國零售業才剛剛起步,人均 GDP 只有 709 美元,大部分人沒有逛過超市,沒見過瑞士卷和電冰箱,也沒有付會員費的習慣。
慘淡經營的山姆,在最初的十幾年裡只有幾家店,總部甚至一度想在中國放棄會員倉儲模式,悉數改成沃爾瑪式的傳統大賣場。
但這一切都随着中國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在 Costco 進入的 2019 年,中國人均 GDP 超過了 10000 美元,出現了 7000 萬兼具消費能力和意願的中產人群,特别是在一二線城市的中產人群,消費習慣越來越接近美國的中產群體。
山姆開出第一家大陸門店的香蜜湖,如今已是福田最核心的富人聚居區。
但如果只是搭經濟發展的便車,Costco 和山姆都抓不住如此大的紅利,也和它們的中國同行區别不大。
抓住消費者追求的本質,才是它們今天狂卷同行的秘密。而這個本質就是:
讓消費者能用九塊錢買到愛馬仕,就不花十塊錢;是先要更好,再要更低價。
中國企業一向擅長用成本和效率卷死對手,但在 " 更好 " 這件事上,依然有值得努力的空間。
參考資料:
[ 1 ] 《Costco,全球會員制倉儲零售巨頭,優質低價,效率為王》國海證券研報
[ 2 ] 《Costco2024 中國大陸市場營收有望破百億》 零售圈
[ 3 ] 《對比 Costco,Sam ’ sClub,本土企業布局硬折扣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信達證券研報
[ 4 ] 《所有人學的山姆,沒有秘密》 Lat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