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米SU7“渡劫”:智己CEO九發微博,連迎掉漆、保費高、試駕車事故考驗,歡迎閱讀。
小米汽車上市如同鲶魚進場,車圈的熱鬧一天賽過一天。
自上市至今,小米 SU7 已陷入大大小小十餘次輿論風波,包括不能退定金、交付前掉漆等質疑。
最新的風波緣起昨晚的友商發布會。智己汽車在新車 L6 的定檔發布會上多處對标小米 SU7,并錯誤提及 SU7 的配置參數。随後小米公司發言人官微連發三篇長文,對智己汽車 " 騷擾、抹黑行為 " 進行聲讨。
小米上市 13 天的 10 次風波:欲帶皇冠,必承其重
小米 SU7 正式發布 5 天後,小米以業内罕見的速度兌現了首批交付承諾。4 月 3 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交付儀式上表示,小米 SU7 大定超 10 萬、鎖單量已超過 4 萬輛。
熱賣同時,雷軍兩次在微博公開表示 " 壓力很大 "。
從上市至今,小米汽車其實一直處在輿論的風暴中心,各種疑似質量問題的曝光和熱搜不斷湧現。
據藍鲸記者不完全統計,小米 SU7 目前已陷入大大小小十餘次輿論風波,其中包括:不能退定金、座椅鼓包、未交付就掉漆、試駕車出事、保費過高、線束銅改鋁、被友商質疑三年造車等。為了應對市場和用戶不斷湧現的質疑,小米汽車官微的 " 小米 SU7 答網友問 " 已經更新到了第十一集。
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曾在近日談及小米汽車,稱雷軍營銷是神一樣的存在。除了随處可見的營銷和讨論,米粉的熱情也是其他品牌難以企及的。小米 SU7 上市後,大批米粉持續衝入不同品牌汽車的直播間,在彈幕裡留下小米相關評論。多個汽車直播間因米粉刷屏而淪陷,甚至某些主播不堪其擾,直接貼上了 " 别提小米,再提下播 "、" 致敬雷總 " 等标語。
綜合來看,流量寵兒小米被全網拿着放大鏡研究,似乎也是很難避免的結果。
目前小米 SU7 大定數量已經超過 10 萬,但實際成交率仍有待觀察。業内人士向藍鲸記者表示,偏向性能車的銷量一般不會太高,大概月銷 2 萬台就已經非常厲害了。月底會有實際成交數據出來,那時或許是檢驗小米 SU7 真實銷量的節點。
小米 SU7 上市的 " 鲶魚效應 ":蹭它,或者圍攻它
智己和小米的最新風波由一個錯誤的關鍵參數引發。
8 日晚間的新車發布會上,智己汽車稱,小米 SU7 Max 版本采用了前 IGBT 後碳化矽模塊的電驅,智己 L6 則采用了前後雙碳化矽電驅。在小米方面三連敦促下,智己汽車 CEO 劉濤和智己汽車公關部先後致歉。9 日下午,智己汽車官方第三次向小米汽車致歉。這份最新的聲明指出,智己汽車在該事件中主觀上不存在蓄意抹黑的意圖。造車很苦,智己品牌誠懇接受指正,也希望 @小米公司發言人 " 口下留情 "。
不過實際上,智己汽車 CEO 劉濤近期已經多次 " 碰瓷 " 小米 SU7。三月以來,劉濤有 9 條微博提及小米,甚至公開感慨 " 流量不一定代表真理,真理常常不掌握在流量手中 " ——坊間将這句話解讀為影射小米。
有業内人士向藍鲸記者透露,車企開發布會一般都是有曝光率 KPI 的,因此有時候廠家自己會制造話題,比如 "500 萬以内最好的 SUV" 等措辭影響力就很大。一些 PPT 上的錯誤也不排除策劃的可能性,比如之前就有廠家在公布價格時錯标成 "14500 萬元 "。
前述業内人士進一步指出,對标是車圈常見的操作,一般分為技術維度和傳播緯度。技術方面,每個廠家都會對競品做評測和拆解,整理出相關報告。傳播方面,廠家基本都會有意無意去對标競品,其意是告訴消費者 " 我比别人好,快來買我的 "。但品牌一般不會指名道姓打明牌,智己此番明确對比品牌和車型的,應該是因為小米行業新軍的身份和它的潑天流量。此外兩款車型從產品定位、跑車外形、加速性能等方面來看,确實是競品。
智己汽車成立于 2020 年,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裡巴巴集團聯合打造,L6 是其成立以來推出的第四款車。
有智己 L6 準車主 momo 告訴藍鲸記者,他很喜歡這款新車,但發布會本身的傳播效果很一般。他認為智己就像一個理工男一樣只會列一堆厲害的數據,多數用戶其實很難通過這些冰冷的數字看出新車優勢。他在發布會後預訂了一台智己 L6,并表示 " 如果小米和智己掐起來能讓車價再降 2 萬,那随便他們怎麼掐,香就完事了。"
momo 的想法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車主。當市場供過于求和消費者趨向理智的時候,價格直降可能才是最直接的刺激方式。小米 SU7 發布後,蔚來、小鵬、問界、極氪、一汽大眾等多家車企開啟了新一輪的降價或補貼活動。
現實中的商戰也比想象中更加樸實無華。某新勢力品牌的銷售告訴藍鲸記者,友商(小米)的營銷确實做得很好,但買產品一定要看市占率。目前友商的車子還沒有大批量交付,問題仍未顯現,你确定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嗎?" 可以不買 XX,但盡量不要當小白鼠吧。"
車圈價格戰仍将持續,智能駕駛或是競争新趨勢
業内人士向藍鲸記者分析稱,小米 SU7 的上市其實沒趕上好時候。SU7 的研發費用超過 100 億元,車價不會便宜,但現在行業整體環境是 " 漢堡賣出了饅頭價 ",小米的第一個產品自然會比較難。
" 從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來看,小米汽車的尴尬期會比較長。小米 SU7 肯定會火一段時間,但也要讓子彈飛一會。畢竟真正的消費者買車是務實的。"
目前多家新能源車企已經披露 3 月產銷數據,行業整體向好。其中比亞迪月銷量再度超過 30 萬輛,蔚來、小鵬、問界、極氪等多家造車新勢力的銷量也出現大幅上漲。小米是鲶魚,但市場上多的是虎視眈眈的對手。
平安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以頭部新能源車企主導的價格戰将延續,尤其是在 10 萬元 -20 萬元的主流價格帶。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頭部造車新勢力都在今年将目光下探至更主流的價格帶。在三月的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小鵬汽車方面表示将推出 10 至 15 萬元級别的全新品牌;蔚來的第二品牌 " 樂道 " 則将于 5 月正式發布,面向 20 至 30 萬元家用市場。
多位車圈人士向藍鲸記者表示,2024 是血海競争的一年,價格戰之外,行業還要卷技術和品質。其中智能駕駛是趨勢,也是中國汽車必須真正去競争的路徑。" 未來十年是智能化的十年 ",似乎也已經成為一種圈内共識。
乘聯會發布的汽車智能網聯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中,裝備 L2 級及以上輔助駕駛功能的比例達到 55.3%。以問界新 M7 為例,其上市 2 個半月時累計大定量超過 10 萬台,其中智駕版占比 60%。此外中信建投認為,小米汽車上市将帶動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技術從高端車型向中端車型下沉。
行業趨勢已部分傳導至資本市場。據财聯社報道,機構正在密集調研無人駕駛概念股,近兩個多月約 20 家上市公司明确回復智能駕駛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