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融資難、持續虧損、依賴大客戶,自動駕駛企業路在何方?,歡迎閱讀。
出品 | 三言 Pro
作者 | 雨辰
最近智能駕駛領網域有幾件事比較引人關注。
一是明星公司地平線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近三年虧損淨額超 170 億元。
此外,另一家公司禾多公司也被曝出已拖欠員工 2 個月的公司。
還有消息稱,禾多科技高級副總裁、合夥人蔣京芳确認離開禾多科技,而且帶着團隊部分核心人員,加入到知行科技。
而于此同時特斯拉 FSD 開啟 1 個月免費試用,還在不久前發布了被稱為革命性 FSDBetav12.3 的版本,完全自動駕駛似乎近在眼前,讓人興奮。
智駕領網域的冷熱不同,留給智駕公司們機會還有多少?
欠薪 2 個月,合夥人跳槽
禾多怎麼了?
禾多科技成立于 2017 年。官網介紹禾多目前聚焦高速公路和代客泊車兩大應用場景,是極少數擁有全棧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的公司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禾多已經進行過 7 輪融資,投資方既有紅杉中國、IDG 資本這樣的頂級創投,也有知行科技、四維圖新等同領網域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禾多科技最近三輪融資,都是由廣汽資本領投。整個 C 輪融資總金額超過 10 億元,而廣汽累計投資近 4 億人民币。
背靠廣汽集團,禾多也透露其智駕方案在埃安 LX Plus、傳祺影酷等車型率先搭載量產。
在禾多的官網新聞中,還能看到禾多還獲得了奇瑞、東風車型定點,即将在星途星紀元 ES、e π 007 等新車量產搭載。
不過能夠看出,廣汽集團是禾多的核心客戶。從量產的車型來看,并不算多,也缺少熱門車型。
而據貓頭鷹車志報道,禾多在廣汽的項目中被搶單,另一家智駕企業 Momenta 争取到了廣汽的新項目。
作為廣汽花重金投入的禾多,卻被一個外人搶了生意,這似乎是種不好的現象。
近兩個月的欠薪和高管出走,禾多似乎遇到了生死難關。
據報道,出走的高管蔣京芳加入到了知行科技。
蔣京芳曾擔任博世 ADAS 業務單元中國區負責人、高級副總裁。
曾帶領博世 ADAS 業務單元中國區團隊從 20 人發展到 500 多人,實現超過 6 倍的銷售額增長。
在禾多期間,蔣京芳将不到 10 人的蘇州團隊,發展到如今上海、蘇州近 200 人的量產閉環團隊。
由此看來,蔣京芳不僅在行業有較高的知名度,對禾多的發展也有巨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知行科技也是禾多的早期投資人。去年年底,知行科技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 " 自動駕駛第一股 "。
而知行科技的創始人宋陽曾任博世中國的智能駕駛研發部負責人,與蔣京芳一樣都曾是博世的高管。
蔣京芳加入知行科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了。
對于智駕創業公司來說,上市是個裡程碑。事實上,除了地平線和知行科技,已經多家企業衝擊 IPO。
禾賽科技在去年 2 月份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速騰聚創和黑芝麻智能都提交了港股 IPO 申請,文遠知行完成了境外上市備案信息确認,Momenta、小馬智行也曾傳出過上市消息。
縱目科技曾嘗試科創板 IPO,不過去年 9 月份卻撤回了上市申請。
那麼,這些衝刺 IPO 的自動駕駛企業底色有如何呢?
衝刺 IPO 的自動駕駛企業底色如何?
先來看看已經上市的知行科技和禾賽科技。
知行科技目前還沒發布上市後的第一份正式财報,但其在本月初發布了業績預告。
知行科技預計 2023 年全年虧損較 2022 年同期将減少約 43.5%。
根據公告,公司初步審閱了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未經審核管理賬目,預計全面虧損約人民币 1.935 億元,相比 2022 年同期的全面虧損 3.424 億元,減少約 1.489 億元。
我們可以參考下去年的招股書數據。
招股書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知行科技的營收分别為 0.48 億元、1.78 億元和 13.26 億元;同期知行科技的淨虧損分别為 5382.7 萬元、4.64 億元、3.42 億元。
也就是說,從 2020 年到 2023 年,知行科技四年時間合計虧損超 10 億元。
知行科技與吉利旗下的極氪深度綁定。
招股書顯示,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上半年,吉利集團都是公司最大的客戶,占公司總收入的 53.0%、96.4%、95.0%。
知行科技嚴重依賴吉利這個大客戶。
對此,知行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 公司與吉利集團深度捆綁或許是現階段最有成效的方法。公司可充分了解吉利集團的需求,以更有效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預期的結果。"
而本月中上旬,禾賽科技公布了上市後的首份财報。
禾賽科技主要產品是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從 2020 年到 2023 年,其年營收在高速增長,分别為 4.2 億元、7.2 億元、12 億元、18.8 億元。
不過,禾賽科技同樣處于持續虧損狀态。近四年的年虧損額分别為 1.07 億元、2.45 億元、3.01 億元、4.75 億元,虧損在不斷擴大。
截至目前禾賽科技已獲得來自 16 家主機廠和 Tier-1 客戶超過 60 款車型的激光雷達量產定點。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2023 年禾賽 ADAS 激光雷達搭載量市占率第一,達 37.3%。
對于 2024 年,禾賽科技有較好的預期。
禾賽科技預計,2024 年全年的收入指引穩定在 4-4.5 億美元(人民币 28.9 億元 -32.5 億元)之間,同比增長 50%-70%。
禾賽全球 CFO 謝東螢指出,禾賽 2024 年第二季度激光雷達總出貨量環比增長約 3 倍,即約 15 萬台。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訂單量将進一步躍升至每季度約 20 萬台,比預期的第一季度出貨量增加了 4 倍。
小結一下,這兩家上市公司都還在虧損,但其營收增長十分迅速,是高成長性公司的典型特征。
再來看其他幾家衝刺 IPO 的企業。
2020 年至 2022 年,黑芝麻智能、速騰聚創、縱目科技同樣也是清一色的處于虧損狀态,這基本是自動駕駛行業的基本現狀。黑芝麻智能三年虧損 58.7 億元,速騰聚創三年累計虧損近 40 億元。
而且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廠商的毛利率呈現下滑趨勢。
有分析指出,目前還處于行業早期,自動駕駛企業更傾向于降低價格尋求更高的市場份額。而後期規模效應上來,盈利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在持續虧損的狀态下,誰能夠收獲穩定的訂單,誰能夠造血維持運營,誰能夠籌到更多的子彈,就能夠多一分勝算。
自動駕駛公司衝刺上市很大程度上是融資變得沒那麼容易了。
自動駕駛領網域融資降速
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不完全統計,2023 年我國無人駕駛領網域公開近 140 起重要融資,披露的融資總額超 200 億元人民币。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小馬智行獲得沙特阿拉伯王國新未來城 ( NEOM ) 及旗下投資基金 NIF ( NEOM Investment Fund ) 的 1 億美元投資;滴滴自動駕駛獲廣汽 1.49 億美元投資。
對比 2022 年,無論是融資次數,還是總融資都是下降的。
還是上述研究所的數據:2022 年國内無人駕駛領網域重要投融資 153 起,披露的融資總額近 300 億元人民币。
數據同樣顯示,從融資輪次分布看,大部分企業融資均為早期階段融資。據該研究所不完全統計,2023 年國内披露的近 140 起融資,有 86 起均為早期階段融資,占比近 62%。其次是成長階段融資,共 28 起、占比超 20%。
融資變得困難,或許将加快自動駕駛行業的淘汰化進程,技術可靠、產品穩定的企業更能受到資本的認可。
自動駕駛是個燒錢的行業,巨大的研發投入對資金和造血功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對于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的潛力被廣泛看好,這也是很多創業者勇敢投入的原因。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自動駕駛乘用車有着廣闊前景,年銷量預計從 2022 年的 740 萬輛增長至 2026 年的 1860 萬輛。同時,自動駕駛乘用車的滲透率預計由 2022 年的 31.5% 增長至 2026 年的 73.5%。
而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開始自研自動駕駛技術,也讓這場競争更加激烈。
自動駕駛企業路在何方?
自動駕駛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方向,這幾乎是共識了。特斯拉的 FSD 向消費者展示了自動駕駛的美妙體驗,也讓諸多主機廠下手自研。
從 2022 年,就有報道指出蔚小理已開始自研芯片,或者内部孵化自動駕駛科技企業。比如長城和毫末智行,吉利和億咖通,上汽和零束科技等等。
不過,更多的車企還是供應商路線。比如華為和諸多車企的合作。目前供應商路線還是主流模式,不過主機廠自研的腳步也在加快。
越是頭部的企業,或許在未來越看重自研,畢竟未來自動駕駛将會是車企的最核心技術之一。
目前,國内也在大力提倡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近幾年,多地為自動駕駛測試提供政策支持。
去年,蘇州宣布國内首條滿足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等級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将在蘇州上線,将首次在高速公路上實現 L4 級别自動駕駛。
北京更是 " 在測試道路開放、評估标準、指導政策、牌照發放等多個環節都保持着國内領先,已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雙高地。
據了解,深圳自 2022 年 8 月正式施行《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在全國率先支持 L3 級、L4 級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測試,便為自動駕駛企業提供了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有力支持。2023 年深圳坪山區、寶安區、南山區等陸續出台智能網聯汽車全網域開放系列管理政策,特别是在無人環衛、自動駕駛出行等場景加大推行力度,幫助深圳自動駕駛產業鏈企業的整體發展提速。
這幾年自動駕駛領網域風生水起,但也有不少明星公司沒能挺下來。
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今年進行了 2 輪裁員,占到其員工總數的 8%。
福特汽車公司和大眾汽車公司已經于去年 11 月終止了自動駕駛業務 Argo AI。
今年,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的圖森未來,也成了全球自動駕駛退市第一股。
對于自動駕駛企業,商業化落地是一項大考,尤其是在融資變難的現在。
自動駕駛依然性感,但也更加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