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為了捧她踩浪姐,我堅決反對,歡迎閱讀。
前不久,《全員加速中 2023》在無人在意的角落悄悄開播了。
時隔 7 年,經典 IP 回歸卻沒有想象中的受關注。
不僅節目糊了,評價也不太樂觀,嘉賓還被吐槽劃水。
真正解題做任務的嘉賓不多,甚至逼得 NPC 自爆線索。
有的玩家目标好像不是為了赢,而是只要苟着比誰晚淘汰就行。
Hello?這邊還是讓人腎上腺素飙升的燃綜嗎?
巧的是,這廂還在頂着生存戰的名頭玩捉迷藏之時,那廂網飛就開播真荒野作戰真人秀——
《海妖的呼喚:火之島生存戰》(下稱《海妖》)。
不出所料地,又雙叒赢麻了。
非但赢在人家玩得野——真槍實幹地把嘉賓們拉到個泥潭遍布,人迹罕至的荒島
扎寨數日
。
更是赢
在嘉賓們的屬性設定。
開天辟地地,将野性與力量感的彰顯,對準了純女性。
且是純素人女性。
道是素人,卻也并不簡單。
以職業分陣營,女孩們分别來自警察、警衛、消防員、運動員、軍人和特技演員這六個行業。
如你所想,統統是那些曾被認作陽剛氣衝鼻的行業。
賽制也粗野,六組人馬,六個基地,在一個島上進行競技生存賽。
主要分為基地戰和競技場戰。基地戰,以找到對方藏好的隊旗為勝,勝者可以赢得對方的基地;而穿插其中的兩場競技場戰,則用以為基地戰争奪特權。
總之主打一個黑暗森林變體版,要守護自己必得攻擊他人。
而姐姐們的表現,也配得上這從頭野到尾的節目設定。
以往人們只将海妖視為如塞壬般善用姿色的蛇蠍美人,但在《海妖》裡,卻能看見女性力量的另一種可能。
直白的強大,不加掩飾的危險。
戰鬥欲?拉滿。
哪怕是對方擦肩而過低語的一句 " 紅色是哪個組 ",都能感受到被輕視的憤怒。
真的好想除掉她們!
武力值?爆棚。
看看曾保護過韓國總統的警衛組,出招動作之迅猛,結束之利落,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個西服鏈接。
還有光看着就腿軟,但在拍攝現場中真實被車撞、被火燒的特技演員組。
以及時常把 " 殺人 " 挂嘴邊的軍人組。
她們當中有專攻槍炮的傘兵,還有借着月光就能在峭壁上走的女特種兵,那是獐那類野生動物才會走的地方,真 · 飛檐走壁。
類似于跑男撕名牌的拔旗揪鬥啦,飛踹破窗啦,都有種撲屏的兇猛。
看節目也能發現,在對抗中,她們各有各自職業特性的優勢。
像軍人、消防和運動員組,體力更好,在近身搏鬥中極占優勢。
砍柴、挖土、人力加碼負重舉,都不在話下。
除了體力,刻板印象裡男性更擅長的作戰策略,在這裡也能被打破。
比如戰前開胃菜——泥地裡扛隊旗(足重 60kg)。
考慮到旗子沾到泥水會更重,特技組索性花了點時間綁緊隊旗,還是用綁鋼絲的方式打結。
由于頻頻被泥地絆倒,軍人組迅速改變策略,用接力的方式往前遞旗,既省力又高效,最後果然最先到達,赢得優先選基地的權利。
而吸引大批女性觀眾連夜追綜的原因也就在姐姐們這些兼具智力與體力的野性展現間。
樁樁件件,都自帶開拓與嘲諷之意。
那被洗腦了千年的 " 女本柔弱 " 之理,荒唐。
而那歷來被男性視作天賦特性的能耐,就這?
不過被姐姐們的力量美震撼完,我也想給女觀眾們踩個刹車。
就怕有姑娘要在此高歌一曲《誰說女子不如男》。
這是《海妖》最易引起的一個誤區。
展現女孩的力量美,并不意味着肯定這個世界該當以力為尊,更不是在為女性之美劃分三六九等。
誰更具備體能上的強大,誰便更該有話語權,那是男性定下的世界準則。
" 男人行的,女人也要行 ",這種思維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平等。
好比節目中最常見到的一句誇贊——
好蒂。
我能理解發明此詞的用意,是受夠了千百年沾 " 女 " 就沒好詞的凌辱,想映照着 " 好叼 ",創出一個女性贊美專用詞。
可坦白說,這個詞讓我不舒服。
因為根植最深處,它仍在承認男權社會的價值觀——生殖崇拜。
以生殖器論人之短長,論一切高低,這種邏輯實在是太爹了。
看似在說 " 你們男人有的我們都能有 "。
實則卻仍是以男性的标準為準,依靠 " 像男人 "、甚至 " 成為男人 " 去自證。
别忘了," 女性不是一種性别,而是一種處境 "。
相似的言論,還有關于《海妖》與《浪姐》的拉踩對比。
以一方在泥裡翻滾,一方卻在唱歌跳舞,狠狠陰陽了一把隔壁 " 乘風破浪的姐姐 "。
浪姐縱然種種不是,在為中女換得機會的立意上,仍舊無可厚非。
《海妖》中,姐姐們的彪悍美,并不純在優越性。
這份力量的意義,在于它是女性千萬種曾被壓抑的可能性之一,猶如豆瓣高評所言 " 如果從小看着這樣的畫面成長,女孩的世界會是怎麼樣 "。
我們未必會成為這樣的女性,但至少我們知道了我們可以成為這樣的女性。
力量感不該是女性的唯一路徑,更不該成為什麼劃分社會三五九等的金科玉律。
但它最能讓我們直觀地意識到,女性的路徑,原來并不天然狹窄逼仄。
而這份意義,與浪姐為中女提供舞台的目的,殊途同歸。
我知道這一番話下來,是要掃了些興的。
節目一瞬間祛魅,倒像變成了一檔簡單性轉的普通生存綜。
可其實也不然。
無論節目組立意是否落于窠臼,但《海妖》的全女設定,依舊客觀帶來了許多值得咂摸的細節。
而這些細節,或許才是這檔節目之于女性,最有價值之處。
聊這些細節前,讓我們聚焦一下 " 全女 " 二字。
論起來,國内打着 " 全女 " 的綜藝也層出不窮,但無一能真正做到《海妖》如此極致。
猶如《女子推理社》《浪姐》這樣的女綜,雖嘉賓全女,但終究是在現實中行事,周圍的工作人員、NPC、觀眾,終歸是男性環繞。
而《海妖》,是真真把姐姐們扔在了個與世隔絕的女兒國。
非但主角為女,節目幕後制作工作人員也一律女性,甚至連公布任務的神秘電子臉,也是女聲。
在如此一個含男量為 0 的環境下,姐姐們的一些選擇,便擁有了空間去展現最原始的 " 女 "。
一處我印象最深的細節。
在節目組要求大家選出十分有限的必需物資時,最先被姐姐們抛棄的,就是内衣内褲。
這一幕的力量堪比一篇《我之節烈觀》,簡直是對貞潔牌坊最有力的打擊,徹底地展示着當女性不被塑造與凝視時,她們在選擇什麼,又抛棄什麼。
而若說丢棄内衣褲是關于 " 女性不是什麼 " 的隐喻,那節目最妙的,更在于姐姐們那些關于 " 女性可能是什麼 " 的選擇。
要知道,女性至今,是沒有真相的。
因為我們向來是被塑造,被規則,被凝視的那一邊。
即便是個人突破了層層規訓,也終究是在父權社會下的克服,是在父權制度中的勝利。
一如功成名就的黃阿麗仍要面臨 " 事業家庭平衡 " 的問題,再厲害的女性也避免不了在爹之邏輯下做選擇題。
《海妖》中的姐姐,其實亦是如此。
這個節目其實并非沒有一絲爹味兒。
只是這 " 爹 " 不在人,而在制度。
記得我們開頭曾介紹的,節目組設定的黑暗森林式規則。
說到底,便是想将姐姐們置身于一個全然 " 弱肉強食 "" 社達主義 " 的環境中。
而這種落後活該挨打,其實暗合的便是父權社會的一貫邏輯——屠龍,是為了變龍。
好比全男綜藝《極限挑戰》裡常見的風水輪流轉場面。他們在遊戲裡也争奪權力,但争奪後常常是為了搞權力傾軋。
當上 " 老板 " 的上位者,總會給下邊的 " 員工 " 使絆子。
所以,說到底,《海妖》的姐姐們仍是置身于父權制度之下。
她們被定下的目标,并非簡單的生存下來,而是 " 你死我活地生存下來 "。
但别忘了,這依然是個全女的空間。
無論多少,她們都能擺脫男性最直接的幹擾做選擇。
那便是給女性真相,留下了一絲絲顯露的可能性。
也因此,《海妖》最重要的,或許不是那些被誇爆了的姐姐武力展現。
而是姐姐們在父權邏輯的制度下,在擁有父權社會認定的 " 強者體魄 " 下,但因無直接幹擾,做出的那些不符爹道邏輯的選擇。
好比對 " 攻 "" 守 " 的偏向。
在扛旗排位賽裡,姐姐們都更專注自己的進度,互不幹擾。
選基地時,姐姐們也都重守輕攻,優先考慮便于防守的房子。
包括戰前的人員安排,大家都不約而同意識到防守的重要性。
其間傾向,體現的是姐姐們對自身力量如何運用的選擇。
無論體能還是智能的客觀強大,都不為傾軋弱小,征服他者。
想赢,為的是突破自我,并非壓榨他人。
姐姐們的揮刀,永遠是向更強者。
滅火比拼中,處于絕對優勢的消防組,在軍人組和特技組之間選擇對手時,不假思索地選擇更勢均力敵的那一組,理由是——
和強者對抗吧,那樣才酷
這不僅僅是一種很酷的對決态度,更踐行了真正的女性主義——
不是為了讓女性成為上位者,而是為了讓弱者也能好好生存。
且這種對弱者的 " 保護 ",并非是父權式的道貌岸然的 " 圈養 "。
而是讓規則下的弱者也充分握有自己的主體性,在強者的撕殺下得以闖出屬于自己的生機。
作為 " 适者生存 " 規則下的最強者,軍人組雖自恃強力,卻不認為自己是絕對的強者,反而時常流露出對其他相對弱勢組的欣賞。
她們能在目睹消防組生火和滅火後,發出由衷的贊嘆。
也欣賞特技組在體能劣勢之外,不亞于自己的野心。
至于因體力差最不被看好的警衛組(韓劇誠不欺我),軍人組之所以同意結盟,也正因她們身上也有不一樣的 " 強 "。
警衛組雖地理位置和體能不占優勢,但懂得審時度勢,主動和她們認為最強的軍人組結盟。
但善鬥也是軍人組在這個節目中最具争議的原因之一。
先是為了自保,放棄協助被圍攻的盟友。
後又因太好勝,向進攻的小組投擲滅火器瓶。
所有人都想赢,但唯軍人組展現出一絲想借殺戮獲勝的心思。
需承認,再閃光的姐姐,也終究是在父權文化下洗腦成長的。
而軍人這一職業的特性,也幾乎決定了她們的思維邏輯是最貼合社會競争規則的。
但縱然如此,最好鬥的她們,也沒有部分人想象中那麼狹隘。
在挖井比賽中,她們抽到了可以跟任何一組換井的特權。
但就在所有人以為她們會跟 " 積怨 " 最深、挖的井也最深的消防組交換時,她們的做法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先是到消防組的坑前圍觀挑釁一番,但最終還是選擇放棄特權,計謀得逞般歡呼着挖回自己原來的井。
瞬間把一場火藥味十足的小組對抗,向内轉成一次燃翻了的自我對抗。
誠然,在賽制的框定下,為自保便必須進攻,因而淘汰也必然會發生。
但父權夾縫中每一種異于 " 常識 " 的态度傾向,都是發現女性真相的一絲線索。
看《海妖》的過程中,我總能想到女性主義發展路上面臨的那個經典诘問。
" 平等就意味你們女人也要上陣打仗,這也沒關系嗎?"
多少女性一邊痛苦着自己的境遇,又一邊絆倒在這一問上,不知該向何處前進。
殊不知,問題本身便是陷阱。
甚至是提問男性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陷阱。
平等為何要意味着男女一同打仗,而不是意味着所有人都不需要打仗?
人類不會永遠停留在要靠武力搶奪資源的自然狀态,我們不斷進化、直至超越一般生命的目的,本就是脫離這種野生動物式的鬥争。
不是弱者一直在對 " 文明 " 提要求,而是文明本身就包含了不斷重新定義 " 強弱 " 的理念。
我并非在說女性能多掌握點話語權,天下就會和平無争端。我們究竟會走到怎樣的新世界,前方的光景會更遂誰的心意,我不知道,因為一如我所言,女性至今無真相。
我想說的只是,但凡強弱定義存在,那便永遠有規則下的弱者。
以體力為尊的世界,有體力上的弱者;以智力為尊的世界,有智力上的弱者。
好比浪姐去不了荒島,亦如海妖姐姐們做不來唱跳。
卻不妨礙她們同樣奪目。
強弱向來不是絕對,甚至都未必存在,不過是人為地,由時代環境強加的。
女性主義說到底,不為同男性在任何規則下分高下,争高低。
我們想做的,是削弱無論哪種規則中,強弱定義之絕對。
這世界未必是成王敗寇,你死我活的。
健碩的肌肉也并不天然意味征服的力量,它完全可以只是興趣。
自第一顆細胞漂浮在亘古的海洋中起,這個星球就始終在以武力相互對抗。但人類發展至今,我們追求的不正是讓武力先變成和平的守衛,再逐漸名存實亡?
而談到女性掌握話語權,實際上,任何對弱者權益的訴求,目的都是讓規則下的它們有資格柔軟、有空間生長。
讓世間各種犄角旮旯,旁門左道,不為人知的力量,都有資格綻放。
《海妖的呼喚》真正的燃點,也正在于此。
不因女性也如男性一般有力量,而因讓人見到那曾被男人們奉若神明的力量,實則并非一本得之便得天下的武林秘籍。
永遠要明白。
不是姐姐們因力量耀眼。
而是力量因熱愛它的姐姐們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