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辦音樂節用圍欄封橋,為啥?憑啥?,歡迎閱讀。
近日,一位叫 " 人生研究所 " 的網友率先發布視頻,爆料安徽省蚌埠市龍湖大橋圍欄建設現場 ↓↓
原來,今年6 月 23 日開始,龍湖大橋南側的人行道上突然開始搭建全封閉的鐵皮牆,而且牆還将盲道封閉在内。
用圍欄封橋,不僅侵占盲道、破壞橋面,還引發網友" 怕市民不買票免費聽音樂 "的質疑。事情的經過究竟如何,記者進行了實地采訪。
網友:是為了防 " 白嫖 "?
蚌埠龍湖大橋是安徽省蚌埠市跨越龍子湖的一座公路大橋,大橋主體跨度長約 800 米,寬 36 米,既是蚌埠市東西向交通的主幹道,也是眺望龍子湖風景的絕佳觀景點。
對于圍欄封橋,不少網友表示,這是主辦方為防止未購票的觀眾在橋上蹭音樂節演出的舉動,但破壞了地面占用了盲道誰來負責?
不少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蚌埠即将舉辦為期三天的龍湖音樂節,場地就設在龍子湖畔,大橋東側岸邊的草坪上。記者站在大橋上目測,最近的地方距離演唱會場地約 400 多米,雖然有一定距離,但是由于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确實能比較完整地觀看到主舞台。
同時,記者查詢售票信息了解到,此次音樂節票價從 99 元到 369 元不等。那安裝圍欄到底是不是為了不讓大家蹭票?
主辦方:是為了安全
對于網友和市民的質疑,主辦方表示,安裝圍欄是為了安全。
在音樂節的現場,龍湖音樂節現場總指揮李文齊向記者介紹:" 對于我們這個舞台,(大橋上)視野會非常好,音樂節現場會有很多的粉絲圍觀,考慮到這樣一個隐患,所以我們組委會就決定,在龍湖大橋的内側,用圍欄進行封閉,也是考慮到粉絲的安全問題。"
而最早發布視頻的網友 " 人生研究所 ",也很快發布短視頻稱,音樂節主辦方聯系她了,說安裝圍欄是為了大家安全着想。
但 6 月 26 日,就在上述視頻發布當天,安裝在大橋上的圍欄突然開始拆除。既然是為了安全而搭建,為何沒幾天又要拆除呢?
對此,李文齊回應稱,粉絲對建設圍欄產生質疑後,主辦方做了臨時的安全調整,拆除了圍欄,另外還對龍子湖大橋上的整個安保方案進行合理調整。
對于記者對安全問題的質疑,李文齊表示,主辦方做了大量的安全工作,将以 " 人牆 " 形式進行安全管控。
商業公司未批先建
執法部門未到現場
從此次音樂節海報上記者看到,音樂節由蚌埠市文旅投資集團主辦,具體承辦方是一家商業演藝公司。
但一個商業公司,可以随意在道路上搭建圍欄嗎?
對記者的提問,李文齊稱:" 可能是我們工作存在疏忽,我們應邀請相關管理部門進行指導,但是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我們考慮的是安全,我們就想着,可能是我們的工作有延遲,沒能及時對廣大粉絲朋友進行安全性宣傳。"
此次搭建的圍欄屬于臨時構築物,搭建過程中不僅占用了人行道及盲道,還破壞了路面,面對這種情況,交警、城管、市政等部門是否履行了監管職責呢?
既然是 " 未批先建 ",各執法部門全部未到現場執法,也是一樁稀奇事。
在現場,記者看到圍欄拆除後露出地面的鋼釘已經全部被切割掉,地磚上還能看到切割打磨的痕迹,鋼釘的孔眼也已被填補修復。在大橋護欄連接處,為了防止市民從縫隙中進入音樂節舉辦地,一部分圍欄被保留,依然占據了一小段盲道,而從這部分圍欄向前延伸,還有數百米的圍欄,這讓原本開放式的草坪公園與外界隔絕,形成了舉辦音樂會的獨立場地。蚌埠市行政執法局執法信息科負責人告訴記者,
6 月 27 日,蚌埠市發布公告表示,目前龍湖大橋已經恢復完畢。
該通告稱,市政部門将對恢復情況進行驗收,将結合驗收結果依法依規作出進一步處理。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龍湖音樂節舉行期間,東海大道将實行交通管制,安排 500 名安保人員和特警人員維護現場秩序,同時還有 200 名志願者參與秩序維護協調工作。
圍牆擋住了啥?
事實上,類似 " 圍牆擋景 " 事件并不是個例。
今年五一假期前後,黃河壺口瀑布景區兩側曾因周邊砌牆遭到遊客吐槽。
對此,壺口兩側的陝西宜川縣和山西吉縣給出了不同說法,陝西黃河壺口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表示建圍牆是出于安全考慮,山西吉縣文旅局則回應稱,建圍牆是因為景區内部正在施工。
6 月中旬,一位旅遊博主發布視頻稱,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梅裡雪山國家公園金沙江大灣觀景台附近的 214 國道旁,修建着圍牆,遊客無法在公路邊欣賞景觀,只能買門票後前往景區修建的觀景平台遊覽。214 國道途經的飛來寺觀景平台附近也有類似情況。
引發廣泛關注後,6 月 26 日,該景區發布公告稱,将誠懇抓好整改工作,對兩個景區實行免費開放。
對于此次 " 圍牆遮擋音樂節 ",記者認為,既然可以配備足夠的安保力量維護秩序,保障安全,為何一開始要大動幹戈地占用盲道建設圍欄?這一切真的僅僅是承辦方的自發行為嗎?記者認為,城市圍欄不應該 " 圍所欲圍 ", 一擋了之。畢竟,大橋是公共場所,更是交通要道,做任何決定前,都應當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監制 | 唐小山
編輯 | 陳豔欣
審校 | 天明
來源 | 總台安徽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