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停飛潮”下的全球航線:中美航線恢復仍不到30%,歡迎閱讀。
"因為各種地緣因素,現在國航占比已經接近了 7 成,外司只剩 3 成多。"
文 / 巴九靈
近日," 免籤 " 又被拱上了熱搜。
時隔四年半,11 月 22 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将于自 2024 年 11 月 30 日起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恢復對日本試行免籤政策。
消息一出,比日本遊客先一步來到的是搜索量,攜程平台日本站顯示,中國目的地搜索熱度環比增長 112%,從日本多地直飛中國的班機查詢度也大幅上升。
11 月初,我國宣布對韓國試行免籤後,班機預訂量增長了 130%,從張家界到上海迪士尼樂園,時不時能看到韓國遊客的身影。
某種程度上而言,天上飛過來飛過去的飛機,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國際政經關系的冷暖和親疏。
那麼今年整體,還有哪些新的變化呢?
按照國際慣例,全球民航系統會在每年 3 月底和 10 月底進行兩次換季調整,以适應部分國家的冬夏令時變換、氣壓變化和飛行标準。
整體上看,從 2024 年 11 月到明年 3 月的新航季,共有 194 家國内外航空公司,計劃每周安排客貨運班機 11.8 萬班,同比增長 1.2%。
對比 2019 年,中國的國際班機在今年 4 月時已恢復了 7 成,10 月已恢復了 9 成,預計完全恢復,會發生在明年上半年。
但不同區網域和國家之間的客流也呈現出了冷熱不一的趨勢。
比如美國。時隔 8 年,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而中美之間的班機情況卻已 " 人是物非 "。數據顯示,當前兩國之間的班機數量尚沒有恢復到 2019 年的 30%。
同時近半年來,有多國的多家航空公司退出了與中國之間的航線,引發了一小輪 " 停飛潮 "。如此現象,與人們印象裡 "China Travel" 爆紅全球,老外們湧入中國吃喝玩樂的情形呈現出鮮明的反差感。
還有一些區網域正在緩步升溫,比如日韓、東南亞等傳統國家,以及西亞、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中國往返這三個區網域的航線數量已經超過了 2019 年,在拉美地區還拓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線。
日本航空波音 787 在廣州白雲機場起飛
地緣局勢復雜,部分航線遇冷
停飛中國的航線主要集中在歐美、澳洲等地區。從 5 月開始,放棄往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國家有澳大利亞、英國、文萊、加拿大。到了 10 月,名單上又加入了德國漢莎航空、丹麥北歐航空和波蘭航空,三家都來自歐洲。
他們退出中國的主要原因,是受國際衝突、客源不足和價格戰的影響。
2024 年 7 月 28 日起澳航暫停運營悉尼—上海航線 圖源:澳航官網
眾所周知,2022 年,俄烏衝突爆發,歐美國家紛紛舉起對俄制裁大棒,飛往中國的班機,也不得不繞開俄羅斯領空,于是,航程時間變長,燃油成本也相應增加。
比如從美國東海岸的紐約到北京的繞飛時間增加了 1.5 小時左右,票價也從以往的幾千漲到了近 1 萬元。再如從英國倫敦飛北京,必須繞道穿越俄羅斯和伊朗之間的高加索地區,總飛行時長達到了 11.5 小時,比以往多出 2 — 3 小時。
有網友粗算了一筆賬:
" 多飛 20% 的距離,要多帶 20% 以上的燃油,如果是波音 777,2.5 小時會多產生近 20 萬人民币的油耗。同時,多裝了 18 噸油,意味着載貨量相對少了 18 噸,按照 10 元一公斤的價格,又損失了 18 萬。"
" 此外,空乘和飛行員的小時費要多付,為了工作時長不觸及勞動法,輪崗的員工人數也要增加,幾經疊加,平均每位乘客的成本至少增加了 1100 多塊。而在淡季,從中國飛往歐洲如德國法蘭克福的機票價不過兩三千元。繞道的額外支出,已經足夠勸退這些航司了。"
相反,由于中國班機可以照常飛越俄羅斯領空,前往歐美的飛行時間更短,票價也便宜了 25% — 30%,裡外因素疊加,中國航司正好趁此得到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還有部分航線,比如紐約從太平洋飛上海,雖不用繞行俄羅斯,但需求不足,同樣影響着恢復。
數據顯示,2017 年,特朗普上台的第一年,赴美中國遊客數量達到了 317 萬的高峰。2019 年略有下滑,為 282 萬。然而,随後的 3 年,中國遊客開始呈跳水式銳減,只剩下每年不到 40 萬。
由于中美存在航權對等原則,如果美國航司不增加班機,中國也無法繼續增加。今年初,雙方約定每周可以運營 100 班定期班機,兩邊各 50 班,目前中方的 6 家航司已将額度飛滿,而美國航司尚沒用完。盡管雙方都有增加的意願,但考慮到實際情況,還需推遲。
同樣恢復緩慢的還有澳洲。一方面,由于内政原因,澳大利亞從去年底開始收緊了籤證政策,導致近兩年預期移民人數減半。中國也從原本澳方最大的旅客來源國,降至第四位。今年 3 月,國内的旅澳人數僅為 2019 年同期的 43%。另一方面,中國新開的中澳航線也分散了客流,導致澳航在舊航線上無法盈利,被迫停止。
飛往澳大利亞悉尼的班機,旅客正在登機
從數據上看,2020 年前中外國際班機的份額差距不大,中國公司占 53%,外航占 47%,幾乎平分秋色。然而因為各種地緣因素,現在國航占比已經接近了 7 成,外司只剩 3 成多。
商務與旅遊需求激增,部分區網域火熱
有冷清,就有熱鬧。
第三季度的航線審批顯示,傳統熱門的歐美市場基本沒有增加,而俄羅斯、中東、非洲、拉美等 " 一帶一路 " 沿線區網域,成了新增航線的集中區網域。
中國企業的集體出海,是新航線被拓展到更遠地區的一大因素。
比如墨西哥,近些年,眾多企業前往投資建廠,兩國貿易額在過去四年裡增長近 40%。
今年 5 月,南方航空開通了一條從深圳到墨西哥城的航線,總裡程超過 14000 公裡。這不僅是中國航空史上最長的航線,也是目前中國唯一直飛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的客運航線。
5 月 11 日,深圳直飛墨西哥城航線
同樣火熱的有中東——作為 " 一帶一路 " 的重點合作區網域,西亞各國與中國的關系日益緊密,商業往來和旅遊需求也随之顯著增長。
比如沙特,2024 年上半年,接待中國遊客同比增長 29%,僅半年内,就新增了 5 條航線。還比如阿聯酋,最近他們計劃将飛往中國的班機數量增加 40%,機型也從原本較小的波音 777,換成了空客 A380 雙層客機。
前段時間,我國民航局局長在工作會上指出,下半年将加大力度開拓新興市場,尤其是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同時,将提升現有第三和第四航權(過境權和非商業停降權)的使用效率,并鼓勵航空公司充分利用第五航權(第三國運輸權)。
同時,日韓、東南亞、歐洲、澳洲等傳統熱門區網域,繼續承接着中國旅客出境遊的巨大需求。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出境旅遊人數近 9500 萬人次,同比增長 52.0%,恢復到 2019 年的 82%。
在舊航線上新增的班機,大約 6 成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其中往返日韓的班機已經接近飽和,而東南亞 " 新馬泰 " 等地,因免籤等優惠政策和季節因素,是當紅的出境遊目的地,新增班機主要集中在新一線城市和這些地區之間。
歐洲仍然是國航直飛通航點最多的區網域,雖比 2019 同期減少了 7 個,仍達到了 45 個。
十一黃金周等因素,也推動了中國遊客對歐洲的興趣激增。今年秋天,有 83% 的中國遊客表示希望前往歐洲旅遊,同比增加了 9%。其中,主打冰雪項目的瑞士,遊客數同比增長 51%,能看到極光的北歐三國(丹麥、挪威、瑞典),商旅和休閒旅遊客夜量同比增超 1 倍。
"3+7+N" 新體系
從城市的維度看,國際航線也将發生一系列新變化。
與 2019 年相比,今年的國際班機更集中于一線城市,市場份額提升至近 6 成,增長了約 5%。而其他城市,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年來,二三線城市國際航線依靠政府補貼,已經是 " 公開的秘密 ",許多中等規模的航司和大型航司的地方分公司,與熱切希望對外建聯的地方官方一拍即合,通過補貼開通了大量國際航線。
這樣的好處是,能提升城市國際形象、招商引資和促進旅遊;負面效應則是:許多航司重補貼輕市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開拓的能動性,影響了北上廣樞紐的競争力,且虛耗了地方财政。
為了優化這樣的情況,就在今年 8 月底,也就是首架國產 C919 飛機交付之際,民航局在官網低調發布了一份《意見》,其中提到了建設 "3+7+N" 體系:
除 "3+7" 個樞紐機場(北京、上海、廣州 + 成都、深圳、重慶、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其餘城市将不得再安排國際班機的補貼。
C919 國產大型客機飛抵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正式邁入商業運營新階段
簡單點說,其他城市的國際班機如果能自我盈利,就會繼續飛。一旦補貼沒了,飛不起了,那通過上述十城出入境就成了首選。
在這樣的模式下,北上廣三城的強樞紐地位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另外七城承擔着面向特定區網域的門戶功能,比如西安、烏魯木齊可以輻射中亞,哈爾濱輻射東北亞。其餘城市則面向市場化,各司其職。
有業内人士解讀道:" 這樣能合理分配資源,避免同質競争帶來的内耗。國家的航空樞紐規劃和競争力會得到加強,還能減輕地方财政負擔。"
據《南華早報》引用相關數據顯示,從 2024 年 10 月下旬往後的 5 個月,往返中國的國際班機預計将同比增長近 31%。
面對日益復雜的全球局勢,新的網絡體系會帶來怎樣的改變,且讓我們拭目以待。